石怀佐
唐代行书写得好的人有很多,但多被那些书坛巨匠的名气所掩盖了。
爸爸你这是在说谁呀?
宋代的黄庭坚写了一首诗专门赞颂他。“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杨疯子?爸爸你就别再卖关子了!
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世称“杨少师”。他生于唐代末年,历经六个朝代,终年八十二岁。杨凝式在书法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都深受其影响。代表作品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等。
小贴士: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韭花帖》讲的是有关韭菜花的内容吗?
是的,不过它可没有描绘花的美丽。杨凝式午后醒来,吃了朋友送的韭花,感觉非常美味,当即给朋友写了封感谢信。
原来韭花是可以吃的啊!爸爸你吃过吗?
小时候可以吃到,大多是磨碎做成酱,当做调料涂抹到肉上,现在吃得少了。我不知道杨凝式是如何吃的,从他的感谢信中只能看出是配着羊肉一起吃。韭花在市场上每年也只能见到很短一阵子,时间一过,韭花结籽,就不能吃了。
别说吃的了,我都流口水了。为什么叫杨凝式“杨疯子”呢?
杨凝式是当时的一代才子,刚开始因为说错了话,怕被当时皇帝派出的密探捕风捉影、打小报告,只好装疯卖傻躲避灾祸,从此得了个绰号“杨疯子”。
后来时局动荡,每个朝代都想借他的才华和家族名望点缀门面,他便继续假借疯病消极避世。
《韭花帖》看上去保存得很好,还有这么多的收藏印章,不知道真迹在哪?
现存有三本《韭花帖》。一本清内府藏本,如今被收藏在无锡博物馆,曾经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是罗振玉藏本,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在的专家大多认为罗振玉藏本是真迹;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也寄存有兰千山馆所藏《韭花帖》一本。
真真假假这么多,《韭花帖》肯定有不少故事吧?
这么有名的字帖,历来书家都非常珍惜。据说到了乾隆皇帝时,高士奇作为翰林管理着乾隆三希堂里的众多法帖。他对《韭花帖》进行临摹学习,水平足可乱真,竟偷偷地用摹本替换了真迹,并将其藏于家中。后来,乾隆皇帝那里的临摹本被收藏在了无锡博物馆,而高士奇私藏的真迹流落民间,直到清末时被罗振玉重金购得。
这《韭花帖》真迹到底好在哪里啊?竟让人甘冒奇险去偷皇帝的东西!
《韭花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散。你看,章法上每个字都是独立的,而且字距和行距拉得都很大,对比下《兰亭序》你就知道它们的不同了。
你再看看字形,有的字特别有意思。比如这个“实”字,上面的寶盖头像不像被风吹走的帽子?再比如“谢”字,杨凝式把“言”写得特别大而且散,右边的“寸”写得又小又紧,变化非常夸张。
哇,原来杨凝式的书法是这么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