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优化控股架构的意义和做法

2018-09-12 06:50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控股公司税务架构

王 婧

(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 100027)

1 控股架构的内涵和作用

控股架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对于跨国公司来说,通过注资成立子公司管理项目资产,逐级设立中间控股公司进行税务筹划的方式搭建的母子公司体系,是现代企业从事对外投资、生产经营的组织体系,控股架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不同的控股架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对于跨国企业控股架构基本可划分为三个层面。具体见图1:

图1 跨国公司控股架构的构成

母公司通过中间控股公司对各海外项目进行投资和管理具有如下优点:

一是海外投资防火墙作用。通过中间控股公司投资其他海外项目,将弱化项目公司的中国母公司背景,降低母公司可能承担的政治和法律风险,为中国母公司进行海外投资提供防火墙保护。

二是便于进行业务重组。设立中间控股公司,能够更方便地处置项目公司股权,有利于未来根据需要对地区业务进行重组整合。

三是发挥融资平台作用。与注资相比,中间控股公司统一对外融资,避免了与注资相关的法律程序,有利于营运资金尽快到位,规避中国外汇管制,外汇可自由兑换、流通和出入国境,加快资金结算。

四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中间控股公司作为“资金池”,对各境外项目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将大大提高境外资金使用的灵活性,避免资金沉淀,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五是发挥税务筹划作用。中间控股公司一般设立在税收协定和税收优惠较多、税率较低的国家,为公司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更多选择,将大幅降低公司整体税费负担。

2 国企优化控股架构的特殊背景

2016年上半年国资委组织开展了中央企业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专项工作(以下简称“压减”),并在五家企业进行了试点,8月份在中央企业全面推开。作为国资委提质增效的攻坚工作之一,要求各大央企用三年时间,将法人户数减少20%,管理层级控制在4级以内,法人层级10级以上的企业减少3—5个层级。

从国资委到央企各级分子公司“压减”工作已成为国企优化控股架构的特殊背景及总体要求,已成为企业改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压减”工作增强整体竞争力、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的重大举措;开展“压减”工作是企业进一步定位发展方向、清理低效投资、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机遇;开展“压减”工作是企业压缩管理链条、精简管理机构、提升管理效率、实现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开展“压减”工作是企业加强长期股权投资管理、堵塞管理漏洞、防范经营风险的关键手段。

3 优化公司控股架构的重要意义

3.1 通过优化公司控股架构清理冗余公司

当部分项目所持资产已退出或即将退出时,持有相关资产的注册公司已处于休眠状态,需通过“压减”工作及时清理,从而及时减少日常维护成本、管理成本。

3.2 通过优化公司控股架构降低税务风险

新的国际税收规则(BEPS)出台后,传统的避税天堂被看穿,甚至被征收惩罚性税率,急需通过开展优化工作进一步清理中间控股公司架构。如控股公司架构超过境外五层子公司的范畴,利润汇回国内时无法就境外税负申请抵免,导致重复征税。需进一步优化架构、压缩产权层级。由于早期收购后未进行架构筹划,或后续税制变动导致最初设计的架构无法实现预期税务效益,涉及预提税、所得税、超额利润税、增值税等税负增加。BEPS行动计划6(防止税收协定优惠的不当授予)的出台,促使很多国家提出更为严格的“实质性营运”要求,导致大量中间控股公司的日常业务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将无法满足所在国“实质性营运”的要求,进而会使所在国将此视为缺乏合理商业理由的导管公司,不仅无法实现预期架构设计的税务效益,反而有可能增加相应的税务风险。

3.3 通过优化公司控股架构提升管理效率、防范经营风险

由于持股公司过多带来的管理链条过长,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包括公司维护、逐级董事会事务、纳税申报、报表审计等繁冗工作带来的管理浪费),必将降低管理效率,同时由于公司关闭过程手续繁杂,极易发生劳动争议、税务争议、债务债权等风险,都需要通过优化工作进一步清理低效投资、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4 优化控股机构的具体做法

4.1 开展架构健康检查,从税务成本角度诊断架构问题

在及时维护、更新公司控股架构的基础之上,定期开展架构的健康检查工作,对公司所有注册公司及控股结构从运营现状、税务筹划、管理成本、融资渠道等角度逐一梳理对接。

对已停业或退出的项目,及时关闭注册公司,杜绝今后可能发生的管理成本及法律风险;对因存在债务纠纷、劳动诉讼而无法简单关闭的“僵尸”公司,要组建专项组,协调各专业部门、外部专业资源等积极推进,以成本最小化、风险最小化的原则彻底关闭“僵尸”企业;密切关注国际组织、国家层面的法律变化,对因税法变更已不存在税务效益的架构设计,要及时提出落实优化方案,以所得税、预提税、资本利得税的税务负担最小化为最终目标;切实完成董事会运营、报表审计、纳税申报、离岸公司维护等公司管理事务,满足合法合规要求,避免经营风险。

4.2 布局企业发展定位、打造集中控股平台

进一步把握公司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区域定位,结合投资项目所在地的税法特性和税收网络特性,在公司层面进行整体运营规划,选择税务成本低、税收协定网络广阔、税法稳定性高、资金进出通道顺畅的国家或地区打造集中控股平台,归类持有相关资产,严控新设投资公司。

对于设立的集中控股平台,需注意的是随着国际税收环境的变化,尤其是BEPS行动计划6的出台,促使很多国家提出更为严格的“实质性营运”要求,这要求我们持续关注并落实公司所在国出台的反滥用规则和实质化运营要求,包括办公地点、物资人员、管理层、董事会等方面的政策要求,抛弃原有的利用秘书公司等中介机构设立并维护控股公司的做法,付出一定的管理成本,布局全球,真正实现走出去的跨国经营策略。

4.3 推进冗余公司清理,以合规合法原则清理遗留问题

以效益最大化和维护公司声誉为原则,协助海外机构及专项执行团队依法合规、有序高效推进注册公司关闭工作,确保不存在潜在风险或未决事宜。具体工作内容为:按照资源国、注册地的法律法规、股东协议和章程、相关合同、集团和公司权限指引等规定,履行股东决议、董事会审批程序,终结债权债务关系,关闭全部合同,当地人员解聘、资产处置完毕、编制报表并实施清算、履行审计程序、税费清缴完毕、关闭银行账户、履行注销手续,取得当地注册机构的注销证明,后续完成文件资料归档、财务账套移交及相关费用归集。基本思路见图2:

图2 公司关闭工作流程图

4.4 实现中间控股公司重组,从风险控制角度优化财税架构

为确保最大利益,在BEPS出台之前,跨国公司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制差异和征管漏洞,通过设立中间控股公司将利润由高税率地区向低税率转移,而2015年OECD发布BEPS计划及协议结果的背景下,设立在离岸地的低税率的中间控股公司被直接看穿甚至被征收惩罚性税率,倒逼跨国公司弃用离岸地公司并大规模调整控股架构。具体工作为:通过分别分析相应海外项目利润汇回过程中流经中间控股公司的税务影响(包括股息汇回的企业所得税及股息预提税及未来退出时的资本利得税),以及中间控股公司清理的税务影响(包括清理环节的税务影响、清理后股息汇回的税务影响及清理后退出的资本利得税)清理冗余的中间控股公司,进行架构重组。在集团体系内完成控制权变更的具体方式包括吸收合并、产权上移、清算退出等股权重组方式。

4.5 明确归口部门、建立健全优化机制

“压减”工作虽然是一项为期三年的阶段工作,但持续优化公司控股架构的工作却是夯实管理基础的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压减”成果持之以恒。

具体措施包括:明确归口部门,负责机制的建立,公司台账基础的维护、注册机构设立、变更、注销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定期检查、优化;建立优化机制,包括新设公司的规划、把关,已有公司的维护、优化及清理;建立监督机制,包括信息获取、定期盘点、专项检查等工作机制,确保控股架构的管理合规合法;建立协作机制,由于公司的设立、变更、关闭涉及财务、法律、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需要公司领导支持、多部门协助、责任部门担责;严格责任追究机制,对公司清理不及时、风险防控不到位、成本控制不把关而给公司的效益和声誉造成损失的责任单位和相关人员,建立工作考核、责任追究机制。

5 优化控股机构的风险提示

一是公司关闭工作风险“高”。在关闭公司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债权债务纠纷、资产清理减值、劳动争议诉讼、税务清缴争议等风险点,需要在关闭公司决策前拟定应对措施和实施方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及声誉损失。

二是中间控股公司重组税务成本“高”。BEPS出台后,离岸公司被看穿,甚至被征收惩罚性税率,“以离岸公司持有部分海外资产”的模式需尽快调整为“用实质运营的控股平台持有海外资产”,在重组过程中切实遵守资源国“资本弱化”的有关规定。

三是公司关闭重组工作耗时“长”。由于海外公司的关闭受资源国行政效率影响较大,关闭手续冗杂且极易产生税务、债券债务、劳务纠纷,部分海外公司(特别是非洲、中亚等不发达地区)的关闭周期长,需要集团层面加强专业支持力度及统筹跟进程度。

猜你喜欢
控股公司税务架构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税务动态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大型企业集团对控股公司的管理模式及措施
WebGIS架构下的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浅谈如何完善控股公司的行政管理
一种基于FPGA+ARM架构的μPMU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