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9-12 07:14:56耿东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住院脑梗死实验组

耿东方

(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晋城 048006)

急性脑梗死疾病其引发机制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及体征,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不利影响[1]。心律失常、动脉炎、脑动脉粥样硬化、糖脑病、高血压、肥胖等因素均可诱发急性脑梗死疾病的发生,此类疾病发病突然,可于发病数小时至1-2天内达到高峰,常于患者睡眠及休息时发病,也可于活动中突然发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半身不遂、吞咽困难、头晕目眩等。有关研究表示[2-3],急性脑梗死患者于住院期间,接受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其临床疗效。本研究中,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特将本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8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内容见正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1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40例患者为一组。实验组患者中,年龄处于38-77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8.43±11.19)岁;男女比例为22/18。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处于35-76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6.07±11.01)岁;男女比例为24/16。

纳入标准:①所有入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疾病;②临床相关资料完整;③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眩晕、恶心等临床表现;④均知情、同意、自愿接受相关护理干预。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②伴有严重心、肾、肝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③血液病患者;④不配合研究工作患者。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患者日常起居进行辅助护理,监测其生命体征并对其饮食、用药等予以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接受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护理责任制落实到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一系列护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入院办理、病床安排、健康教育、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满足患者合理要求等。(2)严格执行脑梗死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严格遵照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加强其病情观察及安全护理。保证床单位干燥整洁无碎屑,针对卧床病人定时协助其翻身拍背,防止褥疮发生。合理使用床挡,避免其坠落病床。对想要下床活动的患者,应依据患者实际病情予以搀扶,防止跌倒情况的发生。针对情绪反应激动且留置有导管的患者,需予以陪护,必要时正确使用约束带,以免导管滑脱事件发生。同时需保持病房内环境干净整洁,定时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新鲜,将室内湿度及温度调整到患者感到适宜范围内。(3)心理疏导: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文化水平,个性、情绪等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焦虑等情绪,保证患者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面对疾病,并将相关疾病知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耐心的讲解给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4)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饮食指导、服药指导、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等。(5)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患者进行细心、耐心的健康指导,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心声,力所能及地为患者排忧解难,并且态度真诚,充分考虑患者心理感受,尊重患者隐私、权利和人格尊严。护理人员需不断学习护理技能,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及文化修养,陶冶情操,才能将人文关怀更好地应用与体现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干预后的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

1.4 数据处理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住院时间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两组患者在以上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治疗所需时长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如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x±s,d)

2.2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高病死率等特点,其临床表现有眩晕、半身不遂、呕吐、恶心等,甚至可发生昏迷不醒、意识障碍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4-5]。于患者治疗期间,配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其临床症状,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可尽可能的延长其生命[6-7]。本文研究中,主要对选取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4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主要体现在落实护理责任制、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及对患者进行加强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安全护理、用药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取得的结果比较满意。

全程优质护理中,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好基础护理工作[8],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对其病情、心理状态、用药以及康复锻炼方面均予以着重关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得出,实验组患者住院所需时间为(12.08±2.13)d,对照组为(17.44±3.30)d,2组结果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77.50%),P<0.05。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同时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对患者病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住院脑梗死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妈妈住院了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13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4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国药业(2014年20期)2014-05-17 03: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