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丹
(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急性脑梗死是一类高发的脑血管疾病,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不仅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治疗,还应给予恰当的康复护理干预,以改善其预后,最大限度保障其身心健康[1]。本次实验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具体总结。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参与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采取硬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47~82岁,平均(61.1±3.9)岁;病程2~17 h,平均(4.6±0.9)h。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48~85岁,平均(61.8±4.0)岁;病程1~19 h,平均(4.7±1.0)h。经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的差异不显著,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证实本次实验科学、可行。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口腔和皮肤方面的护理,实施口头宣教,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可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如健康手册、讲座、一对一沟通等)向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观察,积极与患者交流,根据其病情、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可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②饮食护理。急性脑梗患者多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吸收,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并引发多种并发症。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多食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高蛋白质、低盐、低脂的食物,遵循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吞咽功能障碍者可通过鼻饲进食,但需控制好进食量和食物的温度,注意预防呛咳和吸入性肺炎。③语言训练。如患者存在语言障碍,则需先对其进行面部肌肉的锻炼,之后再进行发音训练,可通过收听广播、看电视等方式锻炼患者语言功能。④运动指导。可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坐起、翻身、拍臀、站立、行走等运动,注重增强患者肌肉力量。还可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可指导患者进行如厕、穿衣、洗漱、就餐。⑤强化患侧刺激。需加强对患侧的刺激,可在患侧测量血压、洗漱,握住患侧手语患者聊天,但需避免患侧输液。⑥并发症护理。需将床头适当抬高,足部不得放置硬物,以免足跖屈畸形;需经常为患者变更体位,并对受压皮肤进行按摩,确保皮肤清洁干燥,以预防压疮;经常按摩下肢,长期卧床者可使用弹力袜,以防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1.3 评价标准
1.3.1 比较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治愈:患者在治疗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肌力恢复正常,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幅超过80%;显效:患者在治疗后自觉症状有所改善,肌力提升2级以上,生活自理能力较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幅在60%~79%;好转:患者在治疗后自觉症状有所缓解,肌力提升1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幅在20%~59%;无效:患者在治疗后病情未见缓解甚至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幅低于20%。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3.2 比较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采取NHI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NHISS评分以低者为佳,ADL评分以高者为佳。
1.3.3 比较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取我院自行拟定的护理满意度分析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对日常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共涉及服务态度、护理技能、住院环境等多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得分≥85分则判定为“非常满意”,得分在60~84分则判定为“比较满意”,得分低于60分则判定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比较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标准差(±s)标示,开展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标示,开展卡方检验,若P<0.05则两组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
2.1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相比于对照组的72.2%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和ADL评分对比:两组护理前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相比P>0.05;在护理后,实验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和ADL评分对比(±s,分)
表2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和ADL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ADL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36 22.0±2.1 8.0±2.0 28.4±5.6 86.1±16.3对照组 36 21.8±2.2 13.1±3.2 28.8±6.0 73.5±18.3 t 0.351 8.090 0.283 3.040 P 0.727 0.000 0.778 0.003
2.3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2%,非常满意19例,比较满意16例,不满意1例;相比于对照组的75.0%更高(非常满意10例,比较满意17例,不满意9例),组间比较P<0.05。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该病一般起病突发、病情进展快,其危害极大,会明显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并降低其生活质量,需尽早进行治疗[3]。诸多研究认为,恰当的护理干预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并能提升其生活质量,保障其身心健康[4]。传统的护理方式多为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弊端[6]。康复护理是一项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能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运动指导、语言训练等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缓解负面情绪,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利于构建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树立医护人员和医院的良好形象。康复护理的应用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这一护理模式得到医护患高度评价[5]。本次实验表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4%,且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NHIS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ADL评分较护理前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高达97.2%,本次实验结果与董金花[6]的实验结果类似。
由上可见,康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适宜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