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湄
摘要:随着农村外出务工的人数逐年递增,留守儿童群体数量也随之增加,由于留守儿童严重缺少家庭教育环境,所以使得他们在心理素质、学习成绩、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等方面均出现了不良倾向。本文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隔代教育效果较差
留守儿童的监护模式通常为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孩子,他们对孩子有着极强的溺爱心理,且教育观念落后,加之他们年事已高,没有更多精力和体力去关注孩子成长,所以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同时,由于长辈与孩子的年龄差距过大,在思想上出现了代沟,使得长辈无法理解孩子的想法,难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对孩子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教育。
2.家庭教育方法不科学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子女身边,使得彼此都非常想念对方,当父母抽出有限的时间回家一次时,通常都会满足子女的各种要求,其中既有合理的,也存在不合理的,若是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则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如,有的父母为使子女在家听话,会以金钱和物质作为诱饵,让孩子好好学习,在这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下,孩子很容易养成唯利是图的性格,对其未来成长非常不利。
3.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
留守儿童的家长常年在外务工,他们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对孩子教育观念产生误区。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家长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工作上,他们认为金钱才是最重要的,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物质生活。所以,这部分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甚至还将金钱观念灌输给孩子,使孩子错误认为读书学习是无用的。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不规范
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留守儿童性格分化现象较为严重。有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逐渐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有些留守儿童,则因为脱离父母的管教和约束,性格变得越来越暴躁,他们不但十分任性,而且还喜欢好勇斗狠;还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力较差,不讲卫生、挑三拣四,他们不听长辈的教导,以自我为中心,常常说谎骗人,偶尔还会进行一些小偷小摸。这些问题值得引起各方的重视和深思,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长此下去,极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解决对策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应当主动承担起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充分发挥出学校在教育方面的优势。首先,应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袋和联系卡制度,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习和生活上,多给留守儿童一些关心和关爱,逐步加强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其次,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开办家长学校,借此来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定期培训,可将培训的重点放在与留守儿童思想、心理和行为指导有关的方面上,使监护人了解不利于留守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可能对儿童成长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和预防。在培训方式上应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如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讲述亲身经历,并就其中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使监护人进一步明确培训的目的。
2.创新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方式
在网络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更加方便,实时沟通成为可能。教师可借助强大的网络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创新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方式,增进彼此的交流与沟通。在这一过程中,留守儿童的家长可以通过教师的反馈,掌握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同时还能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信任程度,从而主动配合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本学期开始,笔者通过手机微信中的群组功能,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讨论组,保留群内所有家长的联系方式,以便随时进行联络,增进了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微信媒体将学校组织的比赛、开展的各项活动等内容,在讨论组中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分享,家长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与孩子进行沟通,给予关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3.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儿童的健康成长除了离不开亲情的关怀之外,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只有保持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才能使父母更加疼爱自己的子女,也才能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为此,应当逐步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行优化。作为孩子的家长要对家庭状况予以全面考虑,并将保证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作为改善家庭环境的重点,如果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出外打工,父母应当留下一人照看子女,让孩子在童年的时光里得到更多的关爱。即使父母全部出外打工,也应适当抽出一些时间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给他们多些陪伴,让孩子从父母的身上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样能够使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
4.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家访活动
家访是构建留守儿童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定期开展家访活动。通过家访能够面对面地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沟通,在这一过程中,可对监护人提出一些建议,如多與孩子进行沟通、重视家庭观教育等等。同时还可借助家访向监护人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使其了解当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寄养家庭中,也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很多留守儿童是由祖辈监护,爷爷、奶奶是他们的监护人,由于祖辈的年龄较大,与孩子之间交流容易产生代沟,不利于家庭教育的开展。对此,笔者在进行家访时,告知孩子的监护人,遇到不懂的教育问题时可以咨询学校,确保使留守儿童在寄养家庭中得到良好的教育。
结论:总而言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指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促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余少奇,陈晨,徐晓刚,李先刚.苏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5(3):43-44.
[2]刘伟,刘建华.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反思[J].文理导航(下旬),2017(2):54-55.
[3]李桂英.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现状与对策浅析[J].青海教育,2017(8):79-80.
[4]任彩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J].新课程(上),2016(6):73-74.
(作者单位:广东省化州市丽岗镇中心小学5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