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情境教学之我见

2018-09-10 07:22:44王凤杰
南北桥 2018年21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数学

王凤杰

【摘    要】高中的数学内容变得更加的抽象,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越来越低下,为了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老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模式。其中,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它更加适合数学教学的抽象性,能够通过创建情境,帮助学生更加方便的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情境教学  多情境设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1.011

一、设问情境

从数学学习的认知本质看,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事实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知识的运用,都离不开知识产生的环境和适用的范围。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它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要有“问题”,即当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还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问题;其次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的想象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因此,在新课的引入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兴奋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注意把知识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精心设问。

(一)引疑激趣

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

案例1:“二分法”的引入

在央视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主持的《非常6+1》中有一个栏目叫“竞猜价格”,你知道如何才能最快速度猜准价格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趁机我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同位同学相互合作猜生日,看哪一组能用“最少的次数”猜出对方同学的生日?你共用了多少次?

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巧设悬念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

案例2:今天以后的天是星期几?这样的问题唤起了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通过在学生的认识冲突中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以激起不断探求的兴趣,既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愉悦,又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事实上,现阶段所使用的新教材在每一章的引言均有这样的设置。同时,教材增加了不少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宽广的知识平台,为新课引人的设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新课标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对生活起指导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而提出问题,创设实际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现实主义,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如银行分期付款、商品打折、最优化等经济问题;市政建设与环保问题;时政新闻;计划决策问题;广告的可信度问题等等。

二、人文化情境

案例:环保问题。在《函数》一节的教学中,有如下一个“问题情境”:学校的某个水龙头没有拧紧,每一秒滴一滴水,每滴水的体积是5×10-5升。设滴水的时间为x秒,流失掉的水为y升。(1)试建立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全校有1500个师生,每个人节约一滴水,可以节约多少水?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人人节约一滴水,可以节约多少水?

评析: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不是在学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通过此例让学生真正理解函数不是多么抽象的概念,并去体验“积少成多,滴水成河”的哲理,培养学生关心社會、关心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三、趣味性情境

案例:实际问题。在讲解平均数概念时,有如下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都知道,在一次考试后,如果按顺序去掉一些高分,那么班级的平均分将降低;反之,如果按顺序去掉一些低分,那么班级的平均分将提高。这两个事实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为:若有限数列a1、a2、……an满足a1≤a2≤……≤an,则满足什么数学表达式?

评析:这是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事情,对此他们非常感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四、阶梯式教学情境

案例:变式题组。在讲解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时,有如下一个“问题情境”:已知二次方程ax2+bx+c=0(a>0),求在实数集上有实根的充要条件。

这是初中就已掌握的知识,学生积极回答此问题。在学生思维活跃时,围绕中心,改变题目条件,创设变式“问题情境”。变式1:求在正实数集上有两个实根的充要条件。变式2:求在正实数集上有一个实根的充要条件。变式3:求在开区间(m,n)上有一个实根的充要条件。变式4:求在闭区间[m,n]上有一个实根的充要条件。

评析:这样在学生原来认知的基础上构建阶梯性“问题情境”,学生不会觉得有认知冲突,便于接受,并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目中有生,心中有情,课中有境”,本着情境设计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助于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是否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之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的原则来创设,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和积极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潜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师所预设的教学活动中。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高中数学
探究情境教学与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融合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35:06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3:50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1:00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9:20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8:31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4:54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0:33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