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一体化视角下“双师型”青年教师团队的建设

2018-09-10 11:00:52袁景丽
环球市场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高职双师型一体化

袁景丽

摘要:在社会急需技能型人才的今天,中高职一体化的有效衔接显得尤为重要。而“双师型”青年教师团队的建设是一体化发展中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并创造企业锻炼的实际经验,打造一支教学和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从而保障中高职一体化有效顺利进行。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双师型;青年教师团队

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规范,改革思路越来越清晰,而中高职一体化的有效发展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中高职的顺利衔接不仅能保障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也能促进教育体制的完善,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打造一支复合型的师资队伍是中高职一体化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一、一体化发展是中高职教育发展的最佳途径

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指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高职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最后实现中高职有效对接的目的,扩大中职学生的就业途径和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一体化发展使中高职教育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化教育,也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高职一体化可以解决目前存在于中高职教育衔接方面的种种问题,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途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能完善现代教育体系。

二、一体化视角下“双师型”青年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现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中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操作性和技能掌握性,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中高职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制度的完善程度,这是一体化办学的前提基础。中高职一体化发展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完善师资队伍:

(一)提升青年教师师资队伍

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应该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到重要位置,制定教师培养的总体规划,并打造一支符合一体化办学目标的师资队伍。不可否认,在社会压力如此大的今天,“职业倦怠”已经严重影响的师资队伍的发展,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常年奋斗在工作的岗位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家庭负担的加重,他们已经没有提升自身的意愿。而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他们是一支主要的生力军。他们积极向上,非常希望有機会能够继续学习深造,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同时,他们希望得到领导及同行的认可。因此,建立青年教师在职提升学历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鼓励优秀的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给青年教师创造实习实践机会来提升专业技能和授课经验。通过提高中高职业院校教师学术学历及实践技能,带动中高职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有效保障一体化发展的顺利实施。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于职业院校的新人职教师,不仅在学位上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而且在即将从事的职业实践经验上也要制定出相应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指出:要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果将大量有教学能力的优秀科技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吸纳进教师队伍,作为中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这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同时,实施教师到企业实践计划。每年根据专业发展需求,选派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到相应的岗位去实训实践,去熟悉相关岗位的职责、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学习相关专业在生产一线中的操作、应用及新技能、新工艺,通过一定时期的角色互换,实实在在地掌握一线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使教师能够现身说法,达到以学促教的目的。

(三)教师团队的建设

打造团队建设,协调促进中高职教育。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职前的专业培养固然重要,职后的持续发展更不可缺。一是可以利用本校资源,进行校本培训。中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发展特点及培养学生的方向,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制定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教师的发展途径。着力打造不同专业间的教师团队建设,这既要考虑到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又要考虑到职业教学特点对教师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更要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水平教师的个性需求。教师团队建设的途径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课堂观摩、学术研讨、课题合作等多种方式,对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同时,根据团队的特点,可以联合相关的企业开展技术攻关项目与科研项目,参与企业的集体攻关项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上的理论问题,提高团队的的研发能力与合作能力。团队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一体化教育提供了坚强师资后盾。

三、总结

综上所述:要实现中高职一体化有效衔接,自然过渡,就要适应市场需求,迎合社会需求转换,职业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就要做出相应调整,与社会需求接轨。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密不可分,特别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所以,一体化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使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当前一些企业对中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的认同度不高,原因之一是中高职院校教师整体水平不高,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双师型”团队教师队伍建设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企业技术骨干与中高职院校的优秀教师有效结合组成专门的项目团队才能实现中高职有效对接,切实解决职业院校和企业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艳芳.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刘育锋.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

猜你喜欢
中高职双师型一体化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23:26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26:06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50:07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4:01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4:37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01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环球时报(2016-07-30)2016-07-30 10:14:36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2:16:17
职业院校开展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建议
企业导报(2016年5期)2016-04-05 1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