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蕊
摘要:“话题”是语言教材编撰和语言教学的内容支点。然而对语言教学的理解不同,对话题理解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式亦会有差别,其意义和结果也自然不同。本文通過研究某高校H教师英语课上的话题报告实施方式,浅析学生话题在语言教学中的实施必要性及意义。
关键词:话题报告;生活世界;教学相长;
一、话题报告的实施模式
H老师课上的话题报告包括以下环节:1)自选话题主动报名;2)收集资料制作课件;3)5-10分钟英语演说;4)师生互动问答;5)反思写作。老师也会结合教育语境通过分享人生经历和感悟教授语言。主要目的在于开启学生的世界,为师生提供分享人生经历和了解彼此思想的平台,从而通过相互学习和共同探索实现共同发展。
二、话题报告的实施意义
拉思(J.D Rath)指出,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允许儿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对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做出反思,则这项活动比其它活动更有价值。基于学生兴趣的话题报告正是这样的学习活动。
(一)走近学生的生活世界,丰富教师的知识视界
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L展示的是个人博客。她先展示了一些瓷器,宝剑等实物图片,然后邀请大家猜她是哪里人。在M的提示下同学们很快猜出了谜底-浙江龙泉。接下来M以家乡图片为背景,通过音乐设计和视频播放的方式,用英语向大家展示她的家乡之美和过去的生活快照。M展示完毕后,H老师立刻从学生中站起来不仅赞扬M的精彩设计,还向她询问博客设计的一些问题。课后应H老师的邀请,M同学为全班同学设计了博客作为师生之间课外交流的网络平台。
上例说明,话题报告不仅给学生提供机会分享独特的人生体验,同时也给教师提供宝贵的机会了解学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力,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其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来自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因材施教。
2.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
s介绍韩庚的时候,H老师和同学们咋一看到韩庚俊美的面容还以为是个女孩子。经s介绍韩庚在韩国发展的艰苦历程并坚持不懈实现自己梦想的故事后,提问环节气氛非常热烈,有同学问“你为什么喜欢韩庚?”……“为什么他刚开始在南韩表演的时候要带面具?”……课后,H老师在她的教学日志中写到:“看到那些明星,我本来没什么好感,但今天s让我了解到我不太关注的现象背后其实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每次昕完学生讲述的故事,更坚定了我要打开他们的世界和他们共同学习的信念和决心!”
同上例,教育中很多问题同样源于人们习惯于接受“差生”,“农民工子弟”,“升学率低”,“尖子生”等这些在教育界已被“标签化”的表面现象,而不去关注这些学生背后承载的个体生命体验。话题报告则使得学校教育能够回归现实生活,使师生在个体知识和经验世界的交流和碰撞中达到和实现共同发展。
3.生活化教育,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为了教学生写说明文,H老师上课时专门为学生准备了她的家乡特产,萧山萝卜干。她亲自把萝卜条送到每个同学手中,然后打开PowerPoint用英语教大家怎么做:
Xiaoshan preserved tumip chips:
Select the good turnips first
Wash them then
Cut into pieces like the middle fingers
Dry them in the open for 5-7 days day and night during a good weather in winter
Wash them again and drip to dry
Mix them with salt hard.The degree of salt is based on your taste
Preserve them into a jar while pressing them hard
Cover the jar.They are ready to eat after 7 days
陶行知说过:“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上例中,H老师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需要进入想要表达的状态中掌握写作技巧,变课堂为学习和体验生活的场所,从而提高语言课堂生活的质量。
(二)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当学生从事与个人目标相关的学习时,他们会不断深入探究既存知识。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价值感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
1.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话题报告以学生兴趣为前提,不仅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和课堂上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也使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进入语言课堂,激发学生对现象的关注、学习和思考。例如“麦圈现象”(crop circle),学生的“博客”、“家乡”、“时间隧道”、音乐等反映师生个人喜好的话题。准备话题时学生不仅要查找和搜索大量英文资料,还要学会筛选、编辑和整理,不仅促进和提高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而且拓展了师生语言学习的领域和生活知识空间。
2.培养批判反思意识
J讲的是罗马神话……。互动环节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J都对答如流。但当N问她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的区别时,J回答不上来了。H老师站起来问N,“那你认为有什么区别呢?J下次你给我们讲讲希腊神话好吗?”N不太自信,怕讲不好;H老师对她说,“下去好好查查资料,我相信你能行的。”N最后同意了做这个话题报告。
同学当堂质疑不仅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和认识,进而能夠抓住机会促使其进一步学习和思考;而且同伴的质疑,也会引发报告人对个体知识的再认识和思考,下面是J的反思:
My topic is Roman Mythology.When I was a child,I often imagined being the princess in fairy stories…So I choose this topic not only because I'm keen into the fairy tales, but it's something about western culture as well.In my opinion, we should learn some foreign cultures.Especially for English majors I think it a must.Before I prepare this topic I also don't know much about it.I spent many hours searching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and finishing the presentation.However, after presenting it, I feel quite sorry that I couldn't answer questions from my classmates.I regretted that I haven't prepared well enough.I hope I can do it beret next time
上例表明,话题报告不仅给予学生机会分享个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讲解会给其他同学营造出一种相对安全的心理氛围,使其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质疑同伴的知识和看法。因为相对于教师而言,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知识的权威者。教师也因此而更有机会及时了解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引发其进一步学习和思考,从而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和能力。
三、结束语
《学记》中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生话题报告不仅给学生提供机会分享个体经验世界,增进师生相互了解和互相学习,同时也把教室转换成一个可以讲故事的地方:师生可以结合教育语境和当下生活需要,把个体关注和经历的经验世界带入课堂,使语言教学回归真实生活,从而师生能够在为了真实生活内容和有意义的思考而表达的过程中实现语言教育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