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平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阐述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即我们自身的学习与教育实践是相互促进的,教是另一种学的形式,教是学的一种实践,教与学是学习的两个侧面。
那么,文章是怎样逐层阐述这个观点的呢?
1.明确学的重要性。作者先用“嘉肴”类比“至道”,从反面说理,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这告诉我们,要想尝到美味,就必须去食嘉肴;要想明了最好的道理,就要去学习。这样的类比和反面说理,就很浅显地告诉了读者:学习重要。
2.阐明教与学的积极作用。在类比说理后,作者用“是故”进行推理,从正面阐明“学”与“教”的积极作用。学的作用在于“知不足”“能自反”,教的作用在于“知困”“能自强”。因为“学”与“教”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学”要“教”,要“食嘉肴”,要“知其旨”“知其善”。
3.得出“教学相长”的观点,并进一步论证。作者在反面分析“不学”的结果“不知其善”,正面分析“学”与“教”的结果“能自反”“能自强”后,用“故曰”进一步提出了总结性观点“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至此,作者经过逐层分析,已经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可是,作者的观点有沒有依据呢?作者究竟是在谈“学”,还是在谈“教”呢?我们还有疑惑。于是,作者引用《兑命》中的一句话解答了我们的疑问,“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句话既印证了作者“教学相长”的观点,又告诉我们,这篇文章重点谈论的是“学习”,“教”是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教学相长”是说一个人的教学实践与学习过程是相互促进的(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相长”有很大区别,我们今天说的教学相长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侧重的是教)。
至此,我们明白了作者讲述道理的思路。作者先用类比的方法从反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再从正面阐述“学”与“教”两种学习形式的积极作用,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并引用名言进行印证。三层论述,逐层递进,“是故”和“故曰”是递进层次间最显著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