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秀
摘要: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要体现关联意识,需要在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上做好文章,适当增加积累性、合作性、探究性、拓展性课外作业分量,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学习训练思维,历练学生解决语文问题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形成重要的学力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作业 关联性布设
初中语文课外作业布设时,教师需要做好多方调查,提升针对性,避免出现机械性、重复性作业,注意提升作业覆盖面,重视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有“减负”思想,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科素养。教师要适时增加一些课外积累性作业、合作性作业、探究性作业、拓展性作业,注重多种学科的联系,深度挖掘文本要义,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塑造。
一、关联课文,课外布设积累性作业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教师在课外作业布设时,要注意增加积累性训练任务,积累性作业分为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两个方面。课内部分:一些关键字词读音、经典词语注释、文学常识记忆、文言现象积累、哲理名句梳理、写作知识收集等。课外部分:课外阅读摘抄、信息收集整理、习作素材积累、习作方法总结等。积累性作业训练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师在课前预习时布设了作业:查阅教辅材料,对闻一多先生相关信息进行整理,结合课文介绍,分析人物形象,感受闻一多先生高贵品格;掌握典型词语的读音和意义;课文主要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事迹,学生拿到作业任务后,通过查阅相关材料,对相关作业任务进行梳理。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对学生课外作业进行集中检查和评价,并对相关答案进行校正处理。教师对学生良好表现给出了积极评价。
教师在课文预习时布设课外作业,让学生率先展开基础知识积累。学生有了具体操作任务,积累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作业操作顺利展开,学习积累圆满完成。
二、關联多种学科,布设合作性作业
作业形式众多,发动学生展开合作性作业训练,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还可以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素质。所谓合作性作业,是指以小团队形式完成的作业。比如,实地观察、社会而调查、实践操作、对话演绎等。合作性课外作业需要团队集体协调行动,体现的是协同作战精神,锻炼学生语文操作水平,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最后一课》,这是一篇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展开写作,其主题也属于爱国主义。课文学习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设一个课外合作作业任务:同桌两名同学合作,精选课文一个片段,将其编制成短小的课本剧,为人物设计台词,对故事情节进行适当调整,将剧本交到老师手中。作业检查时,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剧本进行逐一审查,并挑选出优秀剧本,安排学生进行集体排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绎。学生大多选择韩麦尔先生上课的环节展开编辑,设置了韩麦尔、小弗朗士,还有镇上居民等多个角色,其台词设计也围绕剧情展开。学生积极参与演绎活动,课堂教学获得良好效果。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同桌协作形式编制课本剧,给学生带来全新感知机会,学生通过讨论、编写、排练、展示等体验活动,对课文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其语文素质也得到有效历练。
三、关联学生认知,布设探索性作业
学生大多喜动不喜静,对操作实践性作业有特殊情结,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倾向,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探索性作业任务。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语文认知主动性,还可以激活学生探索精神,形成重要的学习促进动力。比如,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调查报告、记述实验操作、展开采访调查、参与习作竞赛、故事会、演讲比赛、案例分析等,都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训练状态,形成学习能力。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老王》,这是著名作家杨绛的散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成功塑造了“老王”这个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老王肖像的描写堪称经典,教师在文本学习之后,给学生布设一个课外作业:借鉴本文的描写方法,任选一个熟悉的人,进行典型肖像描写,让大家猜猜是谁。任务下达后,学生都感觉比较新鲜,积极展开描写。具体展示时,课堂气氛被点燃。有学生这样描绘:花白的头发,头发虽然不多,却一根一根精神矍铄地挺立着,让人深刻感觉什么叫“怒发冲冠”,穿西装从来不扎领带,大大的眼镜,总要挂在鼻梁的下方,从眼镜上面盯住你不放,问题出来总是一个接一个,一直问到你失去抵抗能力……其他学生很快就猜到了:这是我们班主任张老师。
教师给学生布设一个肖像描写人物,成功调动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学生对人物描写作业是比较熟悉的,但很少在班级展示,让学生参照原型,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学生积极参与作业操作,丰富了学习认知。
四、关联教学实践,布设拓展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目的是激励学生走出学习范围,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挖掘学生内在潜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让学生设计语文检测试卷、语文实践活动、口语对话场景,参与问题辩论活动,展示习作作品,设计语文实验活动。这些作业设计都可以发动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丰富其学习认知。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给学生设计一个课外作业任务:每人设计一份达标检测题。注意容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可以对题型有创新探索,从不同视角展开训练操作。学生拿到任务后,快速查阅相关材料,开始整理相关信息,最终形成检测题。课堂集中展示时,教师对学生设计进行筛选,最终形成自我检测考试题目。填空题:“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运用了()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的特点……学生拿到检测题目,积极展开分析解答,课堂学习气氛被点燃。
教师让学生设计课堂达标检测题目,给学生创造难得的展示机会。学生平时习惯教师出题,如今变换了角色,自然给学生带来了心理触动。学生在题目组织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信息材料,还要进行筛选和整合,这个操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训练。学生大多具有挑战精神,面对这样的训练任务,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自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外作业布设是一门学问,调动学生操作积极性应该成为主要追求目标。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对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进行全面关联性设计,以提升学生作业操作主动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课外作业布设需要有观照意识,布设一些自由选择的内容,体现分层教学意识。
参考文献
[1] 梅震宇.生本·精致·有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外作业布置的偏差及对策[J].教育科研论坛,2010(01):68-69.
[2]杨柳柳.浅谈有效课堂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J].文学教育(中),2010(04):128.
[3] 闫小杰.初中语文作业改革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