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军
【摘 要】文本解读就是对一篇文章、诗歌或者句子进行感情上、写作手法上的分析。文本解读在学习文章的时候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语文文本解读。
【关键词】文本解读 高中语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7.129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文本解读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高中语文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
(一)局限性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中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层次与整个文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修辞手法、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这些具体的细节进行分心,让学生们仅仅通过一篇文章进行解读。真正的文本解读应该是将文章放入一个大环境中去解读。例如,《红楼梦》这本书,是很多人都关注的一个领域,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整个文章的社会背景和所处的年代以及作者曹雪芹先生的家庭背景。当时的曹雪芹家庭非常的落魄,原本是家境显赫的阔少一下变成一个落魄少年,这是一段曲折的人生历程。作者在这种状态下,向读者展示了一份家庭由繁荣到衰败的过程,文章将人性的弱点展示的淋漓尽致。如果教師只是引导学生从家庭背景分析,忽视写作背景,就会有很多局限性,就不能体现出著作的美妙之处。学习语文本身就是一种高雅的体验,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利于文学界的长久发展。如果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知识重于文章的表面,不能深入的思考,让学生们丧失里思考能力,不利于整个民族的发展。
(二)文本解读眼光是传统政治的,而不是艺术解读
很多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总是用政治的眼光去解读文章,这样会让文本解读变得单调、枯燥、乏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对文章的人性化解读,忽视对文章的艺术解读。这样的教师本身就缺乏文学素养,在教学中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只是在沿用前人留下的想法。例如说,《皇帝的新装》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以传统的眼光看,这篇文章就是对封建社会统治者虚伪嘴脸的批判,在揭露封建社会统治者的腐朽无能,这样降低整个文章的美感。文章中在大家都不敢说出实话的时候一个孩子说出了真相,就是皇帝没有穿衣服,大家都有不同的顾虑,只有孩子才能真实的看待问题,说明人性本来就是简单美好的,但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简单美好的人性发生了扭曲。作者的本意就是通过这样方式的表达,为了鞭挞人性的弱点,从文章中提炼出弥补人性弱点的良方——保持一颗童心,守住人格尊严的底线。
二、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效率提升策略
(一)细读法
这种方法是基于美国形式主义主流派兴趣的文学作品鉴赏方法。主要就是对文章进行仔细的推敲和分析,不放过文章的任何一个细节。切入点就是文章的语言和结构,这种方法主要强调的就是“细”字,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运用。例如,在杜甫《登高》中,“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中的“回”字的分析,“不仅长江滚滚来”中的“来”字的分析,结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两个字。这是完成文本解读的第一个层面,语言层面的理解。
(二)交流法
这是文本解读的第二个层面,文学形象层面,通过讨论和交流,对文本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在细读的基础之上,学生们有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通过学生的想象形成一个新的文学形象。例如,《登高》这首诗,在推敲了“回”“来”这两个字的基础上,学生交流和沟通自己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和想法,学生自己会形成一幅图景,这就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诵读法
这是一种基于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产生的方法,解读文本不仅要解,要交流,还要读,在两个层次的基础上,通过诵读完成文本解读的最高层次,意蕴层次,不仅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来完成,还要反复诵读,不断地体味其中的内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达到这种效果,这是一种对有效的解读途径。诵读不是读读而已,是要静下来,用心读,只要这样才能体会出文章的情感,这样的读不只是停留在文本的表面。
总而言之,文本解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技能。只要不断地挖掘文本解读,才不会出现“大众阅读”,让阅读回归到正位。高中语文的文本解读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在将来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提高教学水平,让高中语文教学达到陶冶情操、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目的。只要教师用心的教学,高中生们在语文的学习中就一定会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初凤平.谈语文文本解读的自主性与多元性及其途径[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1).
[2]祁恒山.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08).
[3]陈爱华.经典文本深度解读与全新研究范式建构的探索——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的文本季度方法述评[J].人文社会科学,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