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积海
摘 要:高一新生在适应阶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应从年级层面和班级层面制定指导策略,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心理指导、学习方法指导、生活问题指导、人际关系指导、良好习惯培养指导等。效果良好,年级整体形成皮格马利翁效应;班级建设富有创新性,学生适应良好。
关键词:新生适应;指导策略;良好效果
高一新生从初中升入高中,进入新的学段,在数周甚至几个月的过渡期内,会面临生活环境的不熟悉,人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的巨大改变,自我期待的不同,暑假生活到高中生活的转换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学校老师的有效帮助,他们往往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情况,例如出现失落、焦虑、恐慌等,出现不会学习、跟不上学习节奏、学习效率低下等状况,从而影响他们的顺利成长,严重的会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无法继续学业。心理专家钟志农说:“教育应该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我校正是认识到高一新生适应指导的必要性,成立高一新生入学适应指导策略课题组,对新生进行了针对性的适应指导。我们不是等学生出现问题后再去处理,而是针对学生普遍会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借鉴以往经验和学习新的方法对全体新生提前进行策略指导,可以说做到了防患于未然。这样的做法着眼于学生发展,服务于学生成长,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使其尽快顺利适应新的学段的学习生活。
一、指导策略
针对我校历年高一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适应情况,我们总结经验,结合正在进行的课题,制定适合新生的策略以帮助学生顺利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我们的指导策略从年级层面和班级管理层面,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具体内容包括心理指导、学习方法指导、生活问题指导、人际关系指导、良好习惯培养指导等。
(一)年级层面指导策略
年级层面的指导立足于我校扁平化管理特点,着眼于整个高一学段,面向全体新生进行。高一新生入学适应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果得不到针对性的有效指导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学业发展,甚至健全人格的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如果能够根据新生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前瞻性的、有针对的策略指导,则有助于新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整个高中学段甚至今后人生发展打好基础。基于这些认识,年级领导在工作计划中形成决策,实施了以下指导策略:
1.赶前抓早引领在前,营造氛围,全面开花
早在招生期间,年级领导根据多年经验搜集整理了指导新生做好适应新学段准备的资料,以《告知书》的形式在新生领取入学通知书时分发,《告知书》从态度、思想意识、物质准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系统提醒新生做好适应准备。
为期10天的军训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新生军训是我校传统,历来很受重视,它是进行入学指导教育的关键时机。年级层面开展了多项工作。一是召开班主任例会专门布置商讨如何上好“开学第一个班会”,经过充分准备,各班围绕指导新生尽快适应的主题召开了第一个班会。二是年级还提出了指导入学适应“五个一”的要求:留好第一印象,讲好第一次话,做好第一次动员,处理好第一次班务,立好第一次规矩。各班围绕做好新班建立第一件事开展工作,争取打好新班建设第一仗,为新生营造温馨充实、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三是举行题为《直面变化积极适应》的心理辅导专题讲座。主讲人是我校资深心理辅导员,针对新生入学期间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指导。四是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做了有关了解学校、了解高中生活、了解高中学习的主题讲座。五是邀请优秀校友以“你应该拥有的高中学习生活”为主题举行讲座,优秀校友以“过来人”的身份现身说法,给新生做出了良好示范。六是开展参观校园、校舍,介绍校史等活动,使学生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尽快融入新环境。
開学第一个月以抓常规养习惯为抓手指导学生适应新生活。年级把第一个月作为“常规养成教育月”针对班级、科任教师、学生都提出了相关要求,共同培养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期为新生尽快适应打好基础。
举办“迎新文艺晚会”、社团招新会、体育比赛、国庆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新生热爱新的学习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增强新生对学校和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长期有计划指导,既照顾全体又顾及特殊个体
年级在各个关键期都做了有针对、有计划的指导。根据经验,入学后第一个期中考试是一个关键期,许多新生在期中考试前后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情绪波动。因此,期中考试前后的指导显得尤为必要。期中考试前,年级提前两周做了期中考试考前指导讲座,对如何做好考前准备、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对待考试等方面做了详细指导。之后还安排了班级层面的主题班会,要求对学生进行更加具体的指导。期中考试后,年级召开学生大会,对学生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指导,而且要求班主任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对出现严重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有些问题突出的学生要求班主任邀请心理咨询师介入进行专业指导。期中考试后两周,年级协同学校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及指导,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且根据结果对测试结果异常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12月初,年级制作了调查表,对学生适应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生还存在适应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学习上,为此,年级邀请了富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讲座,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做了具体解答,指导非常有针对性。
在第二学期,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学生适应中的重点问题,二是对适应不良的学生的重点辅导。这两个重点一个面向全体,一个面向个别。具体做法是在第二学期初先进行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策略。有些问题从年级层面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展开;有些问题从班级着手,通过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心理团体辅导课等形式展开。重点学生则分配给班主任、科任老师、心理辅导员专门做跟踪辅导。
3.注重家校合作,在重要節点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就入学适应达成共识
家庭价值观念、父母的期望值、家庭的人际关系以及教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积极配合,共同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生活。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讲座、家长论坛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家长心理辅导,指导并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掌握一些亲子沟通技巧和家庭教育的艺术;增强家长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成绩下降、早恋等问题,提高家长自身的教育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对子女进行辅导的能力,以保证家长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教育。
(二)班级层面指导策略
班级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生入学适应顺利与否。新生入学适应的许多策略最终通过班级来落实。因此,年级对班级建设以及班级指导新生适应提出了具体要求。
1.加速班集体建设,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建班之初,召开主题为“家的温暖”的系列主题班会,营造温暖氛围,消除同学之间的陌生感,培养热爱班级的情感。
2.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促进新生适应新学段的学习要求
由于学习方面的巨大变化是造成新生不适应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学两个月内班级多次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帮助新生正确认识高中学业的变化,尽快学习新的学习方法。
3.心理辅导课加强入学适应指导
入学前三个月,指导入学适应是心理辅导课的主要任务。具体教学内容是《如何建立良好关系》《健康从心开始》《我的第一次精彩亮相》《我的新朋友》《认识自我》《新学段新思维》等。这些普及心理健康常识的内容,使学生了解高一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面临的主要困惑,且对学生进行了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通过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网上心理咨询等多种渠道,加强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强化了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使每个学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4.对个体问题做出针对指导
入学适应有普遍性问题也有个体性问题,在重视普遍性问题的同时也需要解决个体性问题。这方面主要有班主任个别谈话指导和心理辅导老师个体咨询两种途径,保障了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二、效果
我们的入学指导策略不但从教师个人教育和个别班级管理的层面进行研究,而且从年级层面决策指导、班级和教师进行贯彻落实研究;不是针对刚入学的一段时间而是针对整个高一学段进行长期有计划的指导;不是对出现问题的补救而是进行前瞻性的指导;不是仅仅对某一方面进行指导而是从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观念方法、常规习惯、人际关系多个方面进行策略指导。这样既从年级层面引领、管理、监督,又从班级层面落实探索。即,既注重理论指导,又注重实践研究。
(一)年级整体形成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简单说就是良好的期待产生良好的结果。由于我们对新生入学适应指导策略进行了有目的研究实践,研究假设就形成了良好期待,指导策略实施就形成了良好效应。年级整体发展较以往更加顺利,新生适应状况良好。同时由于能够秉持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在整个高一学段,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发展将要出现的问题和实际情况制订计划、制订策略,通过班级和教师实施教育指导,能够充分照顾到全体学生。这样做正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践,有助于形成关爱全体学生的良好教育氛围,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有助于全体学生的顺利适应、顺利成长。
(二)班级建设富有创新性,学生适应良好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的又一个核心理念。我们的指导策略制定立足于创新。我们从年级层面着手研究,既容易形成决策又容易实践落实,既有指导性又有灵活性。年级层面的行政监督又保障了策略指导的实效性。而班级建设在这样的先进理念引领下,就不会因循守旧,而是不断通过尝试新的方法来取得实效。班级在指导策略上采取了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必然对其新生的适应尝试积极影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它们需要长期的教育与培养。班级建设中的创新活动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当然也有助于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马旭花.浅谈消除高一新生恐惧新环境的方法[J].亚太教育,2016(35).
[2]肖斌.对高一新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一些看法[J].成功(教育),2013(9).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