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018-09-10 09:07刘建锋
中国科技博览 2018年3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刘建锋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训练点,其中对于鲁迅文章来说又是一个难点。本文结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祝福》,对教师如何开展人物形象分析进行讨论。本文也对人物形象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高中语文 任务形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S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007-01

人物形象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语文考试的难点。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分析、从何处入手分析任务形象。所以针对于此,我们教师有必要对人物形象分析这个能力进行重点的突破和全局性的整合。而鲁迅的作品又在人物形象上尤为经典,因此笔者将结合《祝福》一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进行探讨。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的步骤

故事情节就是指的人物性格进行变化的事情,这不但是对生活片段的剪辑,还是小说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激烈矛盾的故事情节可以彰显人物的性格和他们的内心世界,人物性格的变化是通过故事进行塑造的,所以故事情节的把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去了解人物性格。语文学习的重点就是阅读,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更要去对原著进行阅读,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把握人物特点,经过对细节的阅读可以更好的去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所以对故事情节的掌握有利于读懂小说,也是欣赏文艺作品的基础。

在作品中收集反映人物动作和心理的词语,这个进行信息收集的过程可以通过阅读和摘录来进行,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交流,把关于人物描写的句子收集起来。在收集的过程中让学生全程参与,再加上驱动性,学生会更加积极地阅读去收集资料。把收集到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分类。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知道哪些是描写动作的,哪些是描写心理的,还有情节的构建和句子的意图以及指向等,把相应的句子和词语归类到相应的类型里。

经过阅读进行比较分析,“同中求异”或者是“異中求同”。同中求异就是经过分析故事情节,从中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异中求同就是经过筛选和提炼找出文章和人物的共同点。在进行比较时,不但要对本篇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对比,还可以和其他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对比,也可以和外国作品中的同一种人物类型进行比较。在进行比较的方式上,可以使用直接或者间接的对比方式。也可以进行正向对比和反向衬托,可以用一个人物的丑陋、渺小来衬托出另一个人物的伟大、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的对人物对象进行分析和把握。

二、通过典型环境关照人物性格

环境不仅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还包括人物的生活环境,如人际环境、人情环境、风俗环境等。后者是制约人物性格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笔者抛出这样一些问题:作品开头写鲁镇的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而“改变之大”的无过于祥林嫂。鲁镇有哪些东西“不变”?鲁镇的“不变”和祥林嫂的“变”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学生讨论后得知:《祝福》写成时辛亥革命已过去十三年,但“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可见封建迷信的旧俗不变;辛亥革命时康有为已变成“保皇党”,鲁四老爷还在骂康有为是“新党”,可见此人的顽固和守旧不变;祥林嫂死了第二个丈夫贺老六后重回鲁镇,但“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可见鲁镇人的贞节观念不变;鲁四老爷认为祥林嫂伤风败俗,不许她在祭祀时沾手,她死了还骂她是“谬种”,四婶则对祥林嫂捐门槛采取不承认态度,可见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始终不变。整个鲁镇,就是一个没有门的牢笼,是病态社会的缩影,鲁镇的“不变”和祥林嫂的“变”,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在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思考:文中共有几次祥林嫂的肖像描写?这些肖像描写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后得出:随着祥林嫂身世的变化,作者集中描绘她在不同境遇中的三幅肖像,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表现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把人变成鬼的过程。祥林嫂初到鲁镇,“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这是一个虽然死了“当家人”,但尚未受到更多生活折磨的年轻寡妇的肖像。当她重回鲁镇,倾其所有捐了门槛后,主人家仍不让她碰祭品,“赎罪”之说成了泡影。这次祥林嫂的变化非常大:一夜之间,她精神不济、胆怯,“直是一个木偶人”,受尽苦难的祥林嫂,终将死于祝福之夜,此时出现在“我”面前的祥林嫂的最后一幅肖像,是地道的乞丐形貌,而且近于一具僵尸:“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作者用对比法显示了人物肖像的变化,既能形象而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命运和性格特征,又暗示了作者强烈的同情与愤怒。

三、从孔乙己到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露,因此人物语言是小说中体现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时,要善于抓住那些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分析。例如,《孔乙己》中“多乎哉,不多也”,“君子固穷”,“者乎”,把孔乙己那副穷愁潦倒,但又满口斯文的迂腐相,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可说入木三分。

又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失去阿毛之后,再三向人诉说阿毛被狼吃掉的情景时,开头总是“我真傻,真的”,这两句话虽只仅仅五个字,而有其深刻而丰富的内涵,真实地反映了祥林嫂的性格。这两例中的语言描写,都是专属于主人公的个性化语言,我们通过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可以直接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老舍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怎样才能使人物“立起来”?笔者认为,只有成功的动作描写,才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笔下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人,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可见人物的行动是其性格的具体体现。作者描写人物行动都是有所选择的,选择最有意义而又最能显示出人物性格的行动,分析人物的动作就要抓住这些活动,从人物的动作中挖掘人物的性格,尤其是指导学生注意分析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的行动。因为它最能突出人物的性格。

例如,《孔乙己》中描写穷困潦倒的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就充分体现了孔乙己此时得意炫耀的心理。又如,《祝福》中对祥林嫂花了十二块鹰洋捐了门槛后,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时被制止时的“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深刻地写出了祥林嫂的失望,甚至是绝望,这也为祥林嫂的死作了铺垫。

四、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思考,自由讨论,使他们走进“鲁镇”,走近“祥林嫂”。作者通过对祥林嫂这一形象的塑造,全面揭露了封建“四权”对劳动人民的迫害,重点突出了夫权和神权对农村劳动妇女的残酷压迫和无情摧残,从而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黄辉.从孔乙己到祥林嫂——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之小说人物形象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1).

[2] 赵燕.无望的反抗,沉重的叹惜--《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浅析[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7).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