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播量对小麦郑麦10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2018-09-10 07:00何盛莲吴政卿雷振生周正富晁岳恩李文旭徐福新汪庆昌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郑麦旗叶播量

何盛莲, 吴政卿, 雷振生, 杨 攀, 周正富, 晁岳恩, 李文旭, 徐福新, 汪庆昌, 李 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02)

郑麦10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高产、稳产、多抗、广适材料为亲本,利用太谷核不育系轮回选择[1],创造中间材料,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采用系谱法进行定向选择和鉴定而培育出的高产、稳产、抗病、早熟小麦新品种[2]。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品质指标接近优质强筋标准。该品种综合抗病性较好,抗条锈病,对赤霉病有一定耐病性。适宜于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大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基因型是决定小麦籽粒产量高低和品质的内在因素,生态环境是外在因素[3-6]。播种期、播种量是调节生态环境、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外在因素,是小麦分蘖成穗、产量及品质形成的重要农艺措施[7-9]。结果表明,早播促进冬前生长发育,冬季易受冻害;晚播则减慢前期生长、降低单株分蘖数,易造成群体不足、后期生长加快,进而影响产量。对河南省冬小麦的适宜播期研究指出,无论半冬性品种还是弱春性品种,播期均不宜过早[10]。加之近几年异常天气频发,冻害概率增加。郑麦101属弱春性高产品种,为使该品种得到更好的利用,实现良种、良法配套,研究了播种期、播种量对郑麦10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为该品种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优质、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郑麦101。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供试材料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种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地处35°40′N,114°18′E),前茬种植夏玉米,秸秆还田,拖拉机深耕。土壤为黏土,2015年播种期取样,有机质含量17.64 g/kg,全氮含量1.17 g/kg,全磷含量0.62 g/kg,全钾含量19.59 g/kg,速效氮含量39.5 mg/kg,速效磷含量5.84 mg/kg,速效钾含量91.55 mg/kg。

1.3 试验设计

4个播期分别为:第1播期10月9日播种,第2播期10月14日播种,第3播期10月19日播种和第4播期10月24日播种,播量150 kg/hm2。10月9日播种期另设 75、225、300 kg/hm23个播量处理,计7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种植12行,行距20 cm,小区宽2.8 m,长8 m,面积22.4 m2。重复3次。底施磷酸二铵 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20 kg/hm2,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0 kg/hm2,病虫草害等其他田间管理根据当地生产习惯进行,于2016年6月8日收获。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3叶期每小区确定1个1 m双行调查点,并于主要生育时期调查群体。成熟期从1 m双行内取样50穗调查穗粒数,收获期每小区收获6行宽、2 m长脱粒称质量测产,折合成单位面积产量,并取样调查千粒质量。

1.4.2 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光合速率(Pn)的测定 SPAD值分别于2016年4月28日、5月5日、5月15日和5月25日用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进行测定,每小区各选取10张旗叶,测定叶片不同部位取平均值为单叶值,再取10张叶的平均值为小区的叶片SPAD值。

Pn的测定分别于2016年4月28日、5月5日、5月15日和5月25日09:00—11:00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进行测定,内置光源,每次结合天气设置光照度,每小区选择有代表性的旗叶5张,取平均值。

1.4.3 数据分析 用Excel进行作图,用SPSS 11.5进行方差分析,不同处理之间多重比较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量对群体动态影响

由图1可知,不同播种量处理群体越冬前迅速增加,起身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开花期基本降到最低。不同播种量处理间,由于受播种量及基本苗的影响,越冬期群体随播种量增加而增加,且差异较大;起身期和拔节期群体随播种量增加而增加,但150、225、300 kg/hm2处理间差异较小;开花期和成熟期均以75 kg/hm2播量处理群体较低,而其他处理间差异较小。

2.2 不同播种期对群体动态影响

由图2可知,不同播种期处理群体越冬前逐渐增加,返青起身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开花期基本降到最低。不同播种期处理间,各时期群体随播量增加而增加,10月9日播种期处理拔节期及之前群体较大,其他3个播种期处理间各时期群体差异较小,尤其是开花之后差异更小。

2.3 不同播种量对旗叶SPAD值和光合速率(Pn)的影响

由图3可知, 不同播种量处理旗叶SPAD值和光合速率Pn在开花后逐渐下降。除个别时期个别处理外,不同播量处理间各时期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随播量增加而降低,其中75 kg/hm2和150 kg/hm2处理间差异较小。

2.4 不同播种期对旗叶SPAD值和光合速率(Pn)的影响

由图4可知,不同播期处理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在开花后逐渐下降。除个别时期个别处理外,不同播期处理间各时期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随在灌浆前期(4月28日和5月5日)有随播期推迟而降低的趋势,在灌浆中后期(5月15日和5月25日)有随播期推迟而增加的趋势。

2.5 不同播种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播种量处理间成穗数差异显著,其中以75 kg/hm2播种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播种量处理,150~300 kg/hm2播种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播种量处理间穗粒数随播种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籽粒产量以150 kg/hm2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75、225、300 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表1 不同播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下表同。

2.6 不同播种期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播种期处理间成穗数差异达显著水平,并随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播期对穗粒数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但影响规律不明显。千粒质量随播期的推迟而显著增加。不同播种期处理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其中以10月14日播种处理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次是10月9日播种处理,与10月19日播种处理差异不显著;10月24日播种处理产量最低,与10月19日播种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表2 不同播期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确定适宜的播期和播量对构建高质量群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物质积累、提高产量有重要意义[7-9,11-12],研究表明[7-9],随播期推迟,成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千粒质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冬小麦产量逐渐降低;也有研究表明,随播期推迟,穗粒数呈增加趋势[13]。本研究表明,郑麦101增加播量显著增加成穗数而降低穗粒数,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明显,籽粒产量以150 kg/hm2播量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郑麦101播期推迟,成穗数显著降低、千粒质量增加;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以10月14日处理产量最高,高于其他处理5%~15%。综合考虑,在豫北麦区,郑麦101以150 kg/hm2的播量,并在10月中旬播种有利于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由于生态区的差异,其他麦区的播种期、播种量对郑麦10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猜你喜欢
郑麦旗叶播量
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百农207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品种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及光合基因表达对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郑麦816
水分亏缺对小麦芒和旗叶光合特性及蔗糖、淀粉合成的影响
旗叶衰老产量差异 可作小麦优选依据
河南省强筋中强筋及弱筋小麦品种清单
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