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益
摘 要:创设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式教学法。凭借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快速的在各学校推广开来。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不同的方法,将需要教授的内容还原成各种不同的情境,以更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育;应用
语文教学的一个境界是达到情景交融,在学习中如果能坚持运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益。一堂好的语文课,犹如一首意味隽永的诗,一幅意境悠远的画,它那无限的深情,无尽的意蕴,引人入胜,耐人回味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结构。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完成情况与当时所处的学习情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原理与功能
1.情境教学法的原理
情境教学法,通过运用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原理、认识的直观原理、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以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原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过程,联通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交织信息回路: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回路,从而高效利用课堂上4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的掌握所需知识点,并且可以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2.情境教学法的功能
情境教学法具有两大功能,第一是陶冶功能,第二是过滤功能。
情境教学法的陶冶功能就像一个过滤器,可以对人的情感进行洗涤。它能去粗取精,变消极为积极。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高效、更容易引起共鸣等方面的辅助功能。通过教师的教学思维过滤,将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提纯和净化,使学生接受到的知识更加纯粹,更易于教材中知识点的消化与吸收。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儿童大脑的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创设有效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主张结合词语训练,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思维的形象性;通过篇章的训练,发展思维的有序性;通过想象作文,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有着和儿歌,游戏,童话亲密的情感,在教学一篇课文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挖掘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大大增强孩子们学习乐趣和情趣。
三、在教学情境中构建出平等的师生关系
构建自由、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情境教学来说相当重要。因此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要对学生抱有信心,相信学生的潜力无穷。与学生交朋友,经常与学生谈心,发现与学生交流的乐趣。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讨论、实践。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与教师认同的一致性。
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中互动。高中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主要围绕具体语文教学活动展开,要通过充分开展,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中互动。从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来看,主要有课堂问答、课堂朗读、课堂辩论几种教学活动。课堂问答。课堂问答是主要类型,教与学,都借助于课堂问答来完成,我认为教学中应多采用以下几种问答:开放性问题。答案是开放性,学生可根据理解,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也没有预设答案,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最佳回答。这类问题能够使每个学生的回答都能有自己的想法,提出的问题也个性化。学生需要进行创意性的思考才能做出比较好的回答,显然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理性问题。这类问题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回答前有个分析和综合的思维加工过程,训练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提问时,都会考虑不让学生找到现成答案,要求回答时进行一番思考。不同的是,推理性问题都有客观答案。教师希望学生经历思考问题的过程,问答互动中,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都得到較好的发展;评论性问题。教师要求回答这类问题的学生,能够对其他朗读或回答做出一定的评价。其目的不仅要学生知道自己怎么做,还要分辨出别人做得如何,由此培养批判性思维品质。也可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维持课堂纪律。如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就无法回答。
课堂朗读。课堂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对学生的发展和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如果要学生自己朗读,就要体会和理解课文意思,就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读。朗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学生如能有较多机会在课堂上朗读,能够评价别人的朗读,对语文学习有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朗读可以概括为“评读鉴赏”,是说课堂朗读不单“读”,还要学会“评读”,要从艺术的高度去欣赏朗读。理解课文也需朗读,不断朗读中,相互评读中,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创设有效的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中,教师光有好的教学手段没有真情实感是不行的,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的思想感情对儿童的心灵会产生影响,这就得靠教师去传递、去感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契机,营造氛围,诱导学生表达情感,要真正做到寓情于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文章内容去营造情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与课文内容产生心灵对话,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感知理解课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突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出发,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境内容。如教科书采用的彩色图画,情境对话内容。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奇、爱活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跳、的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课文内容。这些课文内容能很好地激起孩子们的关注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寻找孩子们感兴趣的切入点,用孩子们喜欢听的儿童语气去讲述,这样孩子们就喜欢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角色去读、去演,去感受情境中角色的喜怒哀乐。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良好的情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积极求得学生的配合。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触及学生的精神和意志的需要,提高教学效果。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情境教学的要求,更是课程改革核心的要求。只有在语文课堂中创设了情境,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语文课才能充满生机,学生求知的欲望得到了满足,才能诱发学生一如既往地投身于语文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