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教学方法初探

2018-09-10 03:55阚道旭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4期
关键词:理解古诗文兴趣

阚道旭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學习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小学阶段古诗文的学习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然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语言积累少,思维水平相对来说也较低。如何让小学生轻松读懂古诗文,学好古诗文,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开好头?立足教学实践,从小学生的学情出发,从学生和教师两种视角,用九种方法教会孩子们读懂古诗文。

关键词:古诗文;理解;方法;兴趣

;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学好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非凡。那如何让刚刚踏入校门的小学生读懂古诗文?如何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要让孩子们“气华”,就应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读好文。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经典古诗文走进了小学语文教材。由于古诗文是用文言文写成的,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孩子们也没有那样的语言环境,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让孩子们对古诗文望而生畏!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这就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解古诗文方法。

一、诵读法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所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古诗文第一大“法宝”就是——诵读。诵读不是单纯地读、机械地读,这样会损伤孩子们积极性。

一般而言,我会在课前预习时,让孩子们读5遍以上;上课时先学生自由读3遍。虽都是自读,但环境不一样,孩子们积极性一点也没减少。读完后再画出节奏,让孩子们根据节奏读;教师进行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读;在讲解课文时辅以多种形式的读,如想象读,比赛读,带着感情读,创设情境读……经过多次朗读,再鼓励学生背诵就水到渠成了。当然,如果文章较长还需指导学生背诵方法。

经过反复诵读,孩子们对诗文张口即来,理解古诗文意思自然就简单多了。

二、故事法

2011课标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有小古文了。由于三年级孩子知识储备少,思维简单,理解能力也有限,所以当孩子们刚接触这些文言文时,可能会不知所措。然而这些小古文,都是孩子们接触过的故事,所以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因素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和《司马光砸缸》时,我先让孩子们讲一讲《守株待兔》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对于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孩子们自然会津津乐道。孩子们在重温这些故事的同时,学习、理解古文的难度自然而然就降低了。

三、想象法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们在理解古诗文时,想象力同样重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诗歌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反复冗长地讲说。”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想象翁媪一家人生活环境和生活场景。孩子们在大胆的想象中,看到了低矮的茅草屋,屋前有青山、绿水、成群的鸡鸭……屋后有牛羊、果树……门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有了这些丰富的想象,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词的意思,体会到一家人恬淡、和谐而又幸福的生活。

四、注释法

教科书中的注释都是教育专家精心为孩子们设计的,往往会在孩子理解古诗文紧要关节的地方给予孩子们以帮助。准确、精炼的注释,不仅帮助孩子们理解诗文意思,同时还规范、引导他们用简洁准确语言来解释诗文的意思。

所以在教学古诗文时,应强调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注释来理解古诗文意思。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提醒孩子们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文,并使之成为习惯。

五、联系生活法

生活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有无穷的知识和乐趣。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对于理解古诗文的意思也至关重要。学习古诗文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我先出示两幅太阳的图片,一幅是早晨的,一幅是中午的。我让孩子们谈谈在生活中曾遇到过这两种情景时的体验,然后再进行课文教学,这时孩子们对文章意思的理解既快又准确。

联系生活理解古诗文的意思,不仅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还需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将之与学生的生活体验链接起来,特别是那些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古诗文。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我补充了王维写这首诗的背景。由于学生较小,没有离家经验,于是我启发学生:“你们有没有和亲人、同学、朋友分别的经历?”学生们的话匣一下子打开了。有谈父母外出打工与父母分别的感受,有谈同学转学自己的体验……我又问孩子们:“假如你是你们的父母、同学或朋友,分别后独自去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孩子们理解了父母、同学的感受,也理解了王维的感受,诗文意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六、联系上下文法

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时需要联系上下文。在学习古诗文时同样需要。教学古诗文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前面的句子学生知道它的意思,后面的句子学生也知道它的意思,就是中间的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它的意思学生理解不了或拿不准。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出这个词或这个句子的意思。

比如《守株待兔》中有这样一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句话中‘身有这样两种解释:①自己;②身体。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在这里应该是当作“自己”来说的。所以,联系上下文可以准确推断出一个词或者一句话的意思,我们在理解古诗文意思时,切莫断章取义,随意而为。

七、模仿法

创新总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又是理解的升华。要想学生准确地理解古诗文意思,就要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练习用文言文说话。

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模仿古文,是需要有整体设计的,应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加大难度,从模仿一个词到模仿一句话,再从模仿一句话到模仿一段话。如三年级《守株待兔》一文中有“宋人有耕者”一句,孩子们通过注释知道这句话是说宋国有一个农民。于是我就问孩子们:如果秦国有一个农民该怎么说?如果赵国有一个农民又该怎么说?孩子们知道了可以用“秦人有耕者”“赵人有耕者”来表述。五年级《杨氏之子》一文中,来客是孔君平,所以“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如果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李君平,又该怎么回答呢?有学生模仿答道“儿应声答曰:‘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树。”,若来客是王君平、张君平呢?……到六年级,《伯牙绝弦》一文中有“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伯牙还可能志在什么?钟子期又是如何回答的呢?请仿照课文自己写一些。

在模仿课文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更准确的理解,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八、点拨法

当然,古诗文中也有一些词、句对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需要教师适时地指导和点拨。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时应该在学生有困难时才进行点拨,切莫过多,宁缺毋滥。如遇到古今异义的字,学生理解时容易误解,教师就可以适当地点拨。

点拨时还应注意火候,因为小

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对小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语法之类的知识,应点到为止,不宜展开过多的叙述。否则只会让孩子们对古文望而却步,挫伤他们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如《守株待兔》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学生理解成:于是放下了手中的农具,守着树桩,希望能再次得到兔子。显然这样理解是不准确的,因为这句话省略了主语。但我没有告诉孩子们这里省略主语,而是问“是谁放下了农具”。孩子们回答:“农夫。”我又说:“那把‘农夫放进去,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孩子们很快就能正确理解这句话了,且并不觉得有难度。

九、不求甚解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准确地翻译古诗文意思非常困难。若字字、句句都要准确理解其意思,就会让孩子们感到学习古诗文的艰涩,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为保护孩子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需要有一颗包容心。学生只要能够大体说出诗文意思即可;只要有一个词或一句话理解得准确,即可点赞。若遇到有些词、句学生理解得与原文偏差较大,可让多名学生来说一说,集其优点,就能大体理解正确。

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孩子们的理解准确率会越来越高,对学习诗文的兴趣也会有增无减。

孔子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了恰当的方法,才能轻松地读懂古诗文意思,有效地进行学习,才能保护小学生阅读古诗文兴趣,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理解古诗文兴趣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