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创业理论的“互联网+”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8-09-10 17:23刘升忠
高教学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互联网+互联网

刘升忠

摘 要:针对高职毕业生所从事的大部分创业都是“内创业”的现状,我校以“内创业”理论为指导,利用CRP系统整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创业型社团”+“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积极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互联网+”型创新创业人才,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内创业;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3-0030-03

Abstract: Aiming at the situation where most college graduates are engaged in intrapreneurship, our school actively trains "Internet +" innovative talents by the following ways. Firstly, our work is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intrapreneurship. Secondly, we use the CRP to integrat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rdly, we develop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rough the thinking of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 "entrepreneurial community" + "training base".

Keywords: intrapreneurship; internet+; innovative talents

自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将“创新”重新定义(创新就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并引入经济分析,得出“能够成功创新的人才能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那些不能够成功地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之人将最先被市场淘汰”的重要学术主张以来,创新创业就成为各国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思路[1]。为此,2016年G20杭州峰会由中国提出的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低增长陷阱”威胁,“创新”为四大举措之首。

一、基于内创业理论开展“互联网+”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动因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趋势,既是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的体现,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真正取得成效的正确选择。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只有创新才能不被淘汰”;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才能使国家强盛、社会发展。为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高校应把握发展趋势,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经济引领社会经济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我国经济下行趋势仍在持续,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PMI、ISM、CCI、PPI、WPI等经济指数近两年均呈下滑趋势,然而“互联网+”经济却显强劲增长势头:2016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5.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2]“互联网+”经济“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等新特征,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为此,高校应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培养符合“互联网+”经济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学生学习特征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通过移动终端、PC电脑进行学习越来越成为课堂学习之外的重要补充。适应时代要求,研究与探索“互联网+”教育不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成为“该怎么做”的问题。据笔者所在单位的调查数据:95.4%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或PC,每天使用互联网娱乐、学习等1小时以上的学生达78.2%,52.3%的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碰到问题首先想到利用互联网寻找解决方法;将互联网作为学习工具开展学习已成为高校学生显著的学习特征。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应在“内容”上苦下功夫,还应将互联网作为技术手段,进行深度融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三)创业型人才定位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良

在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传统目标定位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创业环境、创业政策的讲授,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工商注册类创业实务的指导等为主。由此造成,大多数创业者选择的项目没有技术创新或经营特色,创业项目相似度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3]。《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由2012届的2%、2013届的2.3%,跃升为2.9%,呈现持续和较大的上升趋势。然而,创业人数和规模在扩大,不等于创业质量在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仅为2%,而欧美国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达20%,比我国多了整整10倍[4]。

二、基于内创业理论的“互联网+”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措施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在我校起步较晚,如何更好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构建一套适合我校校情、生情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直是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从业人员研究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以“内创业理论”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创业不仅包括创造新企业、新业务,而且包括以新方式从事工作的各种创新活动。”“所谓内创业,指在现行组织体制内,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革新能力,敢于冒风险来促成组织新事物产生的活动”。

针对高职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大部分创业都是“内创业”的现状,我校认真研究“内创业理论”,以学生“内创业”为主要培养定位,统领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由“创业型人才”调整为“岗位创业者”,将创新教育置于创业教育之先,融于创业教育之中:其一,在“创业”的定义上,由狭义的“创造新企业”,拓展为“除创造新企业外,还包括在现行组织体制内,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革新能力,敢于冒风险来促成组织新事物产生的活动”[5];其二,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由培养能“创造新企业”的人才调整为培养能“从事岗位创新活动”的人才,也即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广谱式”、面向全体学生的;其三,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上,由在毕业班开设、面向毕业班学生选修,调整为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体系;其四,在創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由单独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调整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通过专业技能的创新能力提升,促进学生创业实践的开展。

(二)以“互联网+”型创新创业人才为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不仅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正成为人们改善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

为此,我校一方面积极通过自主研发的CRP系统(该系统已被广泛移植于国内50多所院校),使学生在教工“互联网+工作”的环境中,熏陶“互联网+”意识。另一方面,不断创新CRP系统的功能,训练学生形成以“互联网+”创新开展工作的意识与能力:其一,以“学生注册收费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学生勤助贷管理系统”、“学生事务系统”等学生服务系统体验“互联网+”开展工作的魅力;其二,以“校园网上集市”、“爱心公益电子商务平台”等训练学生通过“互联网+”创新工作的能力;其三,重点培育创新创业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为学校各专业“互联网+”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项目认证、技术指导、成果孵化等服务。

(三)以CRP系统整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开展创新创业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技能等显性能力,还需要良好的动机、自我概念等隐性能力。千头万绪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若光用传统手段来实施管理,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为此,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规划时,“如何使全校的各相关工作形成合力”,一直是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重点。

根据信息系统综合性、储存性、互通性等特点,利用CRP系统整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也就成为我校统筹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在注重传统工作方式的基础上,我校在“互联网+”思想的指引下,依托学校成熟的CRP系统,构建成“三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管理平台:该平台由“学生创新项目系统”、“学生电子信息档案”、“辅导员工作日志”、“教学日志”、“宿管日志”、“顶岗实习系统”等模块组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引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四)以“教育科学研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为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我校引导教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纳入学校科研管理体系,并设立创业教育研究专项,以“教育科学研究”带动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

到目前为止,以我校实践工作为基础的“面向SMEs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校内实训模式开发与实践”、“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专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基于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体系研究”等一大批创新创业科研项目获立项。通过项目研究,不仅使教师加深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同时也为我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明了更正确的方向,提高了工作实效。

(五)以“创业型社团+实训基地”的思路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通过实践训练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一直是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点。基于创新创业实践的局限性,我校大力进行学生社团建设改革,积极完善团委机构设置,以院学生会为主体,构建了大学形象设计中心、大学生会展中心、大学生就业服务市场、大学生洗车协会、大学生汽车美容协会等一大批创业实践型社团,使学生兴趣与创新创业教育完美结合,既发挥了学生社团凝聚学生、培养爱好的功能,又使之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创新精神、统筹管理能力和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及强烈的成就动机。

与此同时,为给学生创设更真实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我校各系(院)、专业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建或企业共建的方式积极开展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如通过校企合作组建的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为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物流、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设计等多专业的学生提供成果孵化;物流专业引入了顺丰快递,在校园内建立了物流快递公司;市场营销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签定代理协议,出资在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或淘宝商城)建立基于真实交易的店铺;外语与商贸系与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合作建成“爱心公益电子商务平台”,为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广告设计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等等。

三、实践成效

近年来,我校在内创业理论的指导下,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我校学子在各类大赛中捷报频传

近年来,通過不懈努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师生大规模参与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已成常态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在国家、省、市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近几年,我校学生在“多迪杯”全国网站设计开发大赛、首届“ABB 杯”全国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全国职业院校工业企业经营技能竞赛屡屡获奖。其中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截止2017年10月),我校化工生产技术、西餐宴会服务赛项分别获得一等奖;工业技术机器人应用、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工业分析检验、中餐主题宴会设计等赛项多次获得二等奖;报送技能、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设备维修、中餐冷拼、中餐热菜等十多个赛项获得三等奖;近三年,总成绩位列全省八十多所高职院校前十名,市属高职院校位列前二。

(二)多个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省市级立项

图形图像制作(计算机仿真技术)专业苏树同学负责申报的项目“物流仿真模拟开发”和欧浩瀚同学负责申报的项目“数控可交互仿真开发”获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职类立项建设项目立项;图形图像制作(计算机仿真技术)专业谢凤凯同学的“创新型消除类游戏(多边形)项目开发” 和王昭鹏同学的“移动平台 306 度全景”项目获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基金项目立项;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金丽圳同学的“广州北部山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创业平台开发与实践”获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基金项目立项。

(三)学生实现创业成果转化

我校帮助学生利用政府优惠政策,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转化,实现落地。我校毕业生池晶晶的创业项目——趋势通证券交易系统获得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提供的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 5 万元;查雁南等 10多位学生开发的 8项创新成果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专利局颁发的著作权、专利权登记证书;25 个项目获广东省或广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及资助;唐庆树等同学开发的“广州市垃圾分类游 3D仿真游戏”已投入使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工)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洗衣液、洗手液的研发与生产,目前已形成独创性的配方与生产工艺,并正在进行转化为生产项目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曹瑞明,冉清文.关于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1):104-108.

[2]王子侯.商务部:去年全国网络零售额达5.16万亿元,保持中高速增长[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7/0209/c1004-29

070216.html,人民网,2017-02-09.

[3]丁纯杰.“蓝海战略”对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9):61-64.

[4]钱锋.协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N].中国科学报,2015-03-12.

[5]王岚,朱静然.岗位创业者: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趋势[J].江苏高教,2015(6):107-110.

[6]刘永彬,欧阳纯萍,阳小华,等.“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6(14):15-16.

[7]方芳.“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J].高教学刊,2017(13):4-6.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互联网+互联网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