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新办行业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8-09-10 01:46肖蒙吕秋霞成利刚吴开信成琳娜程碧荣
高教学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应用型专业

肖蒙 吕秋霞 成利刚 吴开信 成琳娜 程碧荣

摘 要:面向行业办学是地方高校新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地方高校新办特色专业应对接行业人才需求,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凸显办学定位与培养特色,并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构建专业教育的知识结构和实践体系,努力提高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结合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办学实践,对新办行业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建设和校企协同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方高校;行业特色;专业建设;运营管理专业;专业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3-0154-03

Abstract: Cultivating the industry-oriented talents is a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or the new specialties construc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In an effor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e new characteristic specialties of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meet the industrial needs for talents, and highlight the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by training professional core abilities, and construct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practice system around professional core abilities. With a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e of rail transi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teaching teams,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of new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Keywords: local university;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professional core ability

一、概述

進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速铁路、城际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轨道交通科学技术与装备制造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亦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形势和科技发展趋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模与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需要配置到位的各层次专业人才规模将达三十万名。国家及地方轨道交通产业建设为地方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由于传统本科专业教育中存在重基础理论、轻专业能力教育的现象[1,2],且专业建设中未能处理好行业企业需求、学科专业特点与办学特色之间的统筹关系,导致专业培养目标趋同、泛化,课程设置堆积、拼盘化,影响了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持续推进。与此同时,由于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加之行业内传统高校与企业间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才供需关系,使得地方高校如何贴近行业办学,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成为行业特色新办专业建设的现实挑战。

本文针对地方高校新办行业特色专业建设,结合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下简称为运营管理专业)的办学实践,从培养定位确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建设、校企协同培养等方面,探讨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新办专业建设问题。

二、行业需求分析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是整个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中运营管理、装备维护的主体,具有专业技术密集、专业人才汇集、专业岗位细分的特点。通过调研和走访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了解到我国及本地区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速,运营企业对轨道交通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同时,由于运营企业中各类技术岗位的专业细分程度高、专用性强,人力资源的通用性不高,单靠原行业高校的培养人才规模或单纯社会化招聘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对于运营管理专业而言,毕业生的从业岗位主要是地铁车站值班员、站务员等站务人员和行车调度员,以及铁路车站客运管理、售票管理、车站值班员等一线运输类岗位[3]。随着轨道交通进入高速度、高密度、重载及网络化运营新阶段,运输信息处理、运输工具控制、运输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营企业既需要掌握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行车组织、线路调度、安全管理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能够承担运输生产各个岗位的工作,又需要能熟练运用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设施,具备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的迅速反应能力,能够基于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应用创新[4,5]。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具体响应,也是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符合国家通用标准、适应行业需求、凸显学校办学定位、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6]。

(一)专业培养定位

行业需求分析表明,轨道交通企业需要贴近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其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以岗位招聘为主,并在专业人才入职后的使用、培养中会考虑到毕业高校的办学背景、学科专业优势及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对毕业生个体而言,专业能力是其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发展潜力的主要因素[7]。对于地方高校的新办专业而言,适应行业需求合理确定专业核心能力及其相应的知识结构与实践体系,是把握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强基础与重能力、专业性与应用性关系的有效途径。

通过行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职责分析,运营管理专业明确了“立足珠三角地区、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对接企业一线岗位、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建设方向。专业人才培养面向以地铁为主,适当考虑高速和城际铁路方向;以运营管理一线岗位为就业起点,以调度指挥、技术管理为职业定位,培养“基础扎实(交通运输学科基础理论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理论扎实),学有专长(线网调度能力、车站运营管理能力突出)”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标准能反映行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交通运输类专业认证标准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应设主干课程、实践环节等做了明确要求。根据专业培养定位,结合专业认证标准,运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现代化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合作交流和学习能力,具备坚实的工程理论与技术基础,必要的土木工程、信息与控制技术、经济与管理等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交通运输工程与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线网调度能力、车站运营管理能力突出,能够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及相关设计单位从事运输组织指挥、技术管理、规划设计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培养计划

考虑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行业需求的专门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理念为指导,统筹行业需求、学校定位、学科基础、学生就业、教学条件等因素,能体现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面向轨道交通行业的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与工程创新型、工程技能型专业的特色与差异。

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人文社会知识、工程理论与技术基础为专业教育的基石,搭建了相关学科基礎、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学科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等四个大的培养模块。其中相关学科基础模块包括土木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经济与管理等培养单元,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模块包括线路基础设施、机车车辆、信号与通信设备、信息技术装备等培养单元,以帮助学生在了解轨道交通线路桥隧、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车站设备等主要技术组成的基础上,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客流、车流配合、优化的整体概念。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围绕车站运营管理和线网调度指挥能力培养,对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关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在学科理论系统、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上强化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了培养定位,明晰了新办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思路和重点。为落实培养方案、达成培养目标、强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实施了专业核心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团队及校企协同培养等建设。

四、专业课程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在专业建设中,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教学团队建设是其重点。

(一)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学科基础、专业技术、实践类课程中成立了运输优化、运营设备、运营管理3个核心课程群,并组建了相应的课程负责人与教学团队,实施课程负责制,落实课程建设任务。课程群内进行集体备课与资源共建、共享,在积极采用优质教材的同时,鼓励根据生产现场特点、已建实践平台开发优质课件、讲义、实验指导书。以专业核心课程为试点,按照资源共享课的技术标准加强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并探索开展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

(二)教学团队培养

专业师资是办学的基础和关键。根据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需要,在积极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课程负责人的同时,加大现有师资的教学能力、实践素养和学术水平的培养力度。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和教学督导制,建立老教授工作站,聘请退休老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给予专业教师一对一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和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促进教师自我提高教学水平。制定倾斜政策,引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积极进入工程现场实践,尽快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发挥校企联合优势,充分利用校外优质人才资源,聘任一批企业管理精英和行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加强专业教学建设。通过引进、培养、外聘相结合,打造一支有较高学术和教学水平、理论与实践兼具的教学团队,满足了专业与学科特色发展的需要。

五、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建设

随着工程教育改革的推进,加强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开展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8]。运营管理专业具有显著的工程应用特点,与运输生产活动的联系紧密,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3]。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加强校内专业实践平台建设,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有层次、相衔接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9]。运营管理专业以轨道交通运输为背景,以城市轨道交通为特色,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将单项实践环节(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与综合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分层衔接、整体设计,并通过增设综合性实践实训环节,构建了三个层次、三大模块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认知规律,将培养过程划分为“实践(整体认识)-认知(专业理论与技术掌握)-再实践(综合运用)”三个阶段,并相应构建了由“满足专业培养的工程技术基础实践、贴近行业实际的专业综合实训和鼓励自主学习的创新创业实践”三个层次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在认知和再实践之间增设了列车运行控制、车站机电设备运用、综合调度仿真等综合性实践实训环节,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在衔接。在增设的综合性实践实训环节中,设置了对应职业技能、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的“综合运用(必修)-选题设计(选修)-拓展创新(鼓励)”三个项目群模块,并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组织形式。通过教学对象由局部到整体、教学内容由单项到综合、教学方式由验证到设计的分层次分模块的专业实践教学,着力加强专业理论掌握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建设理念先进、仪器设备齐全、教学运行高效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10]。近年来,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广东省经信厅轨道交通产业公共实验平台技术改造项目等专项经费的支持下,通过先后三期建设,建成了满足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内实践平台。

该实践平台基于“面向行业、校企协作、整合资源、开放共享”的规划建设理念,包括完全模拟真实线路运营的运营调度指挥仿真中心;反映高铁、地铁、城际铁路线路的沙盘模拟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训系统;具备120米线路的可移动车辆实训基地,线路上有牵引及制动功能完备的车辆,基地车站中安装有全套牵引变电与接触网、车站联锁、车站机电系统的实物。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成为运营管理专业实施综合性专业实践创新与技能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物与模拟仿真、移动车辆与固定设施、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由整体到局部”的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有力地支撑了運营管理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2015年该实践平台被评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六、校企协同培养

特色专业办学必须依托企业办学、依靠行业发展。近年来,专业注重拓展校外办学空间,与广铁集团、深圳地铁和北京铁道所公司等业内骨干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协作关系。同时,积极将企业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与企业联合实施“轨道交通综合实验班”、“轨道交通3+1培养”、“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行业专家讲堂”等多种方式,形成了“贴近行业,校企协同,工学结合,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搭建校企协同培养平台。

七、结束语

快速发展中的轨道交通行业为地方高校专业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空间。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培养面向与培养目标,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科学构建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实施体现工程应用特色的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是地方高校该类专业主动适应、有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149-153.

[2]李永华,刘红,杜晓明,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的专业建设[J].高教学刊,2016(11):82-83.

[3]黄兰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19):199-200.

[4]彭其渊,马驷,文超.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5-10.

[5]孟俊焕.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3):102-105.

[6]李国毅,王为一.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6):67-71.

[7]夏建国,刘文华.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14):106-107.

[8]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51-60.

[9]于华,陈小惠,贺超凯.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20):29-31.

[10]王蕾,邱强.高校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9):191-194.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应用型专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