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体系的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策略

2018-09-10 01:46王仁勇
高教学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价值链人才培养策略

王仁勇

摘 要:目前的人才市场中,即使是高校这种专业输送高端人才的教育领域所输出的人才也难以完全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由此,试图把经济管理领域的价值链概念原理引入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过程,将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过程视为不断创造定制化人才社会价值的过程,进而通过对我国高校在人才定制化培养过程中问题和现状的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价值链;定制化;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3-0157-03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talent market, it is difficult to fully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al posts even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education fields from where the talents were output.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value chain in the fields of economic management into the process of customized training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regards the process of customized training of talents as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ly creating the social value of customized talents. 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ustomized training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Keywords: value chain; customization; personal training; strategy

一、人才定制化培养及其存在的问题

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对于优秀的全方位人才需求的迫切是显而易见的。在如此众多的鼓励通过人才培养实现国家富强的政策法规中,“人才强国战略”提出和实施始终是最为强有力和针对性的大国方略之一。人才定制化培养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教育教学三方共赢的大循环策略,是从“价值发现阶段”“价值塑造阶段”“价值提升阶段”到“价值放大阶段”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培养进程,不仅依赖于学校对人才及其相关资源的投入和学生深层学习需求的激发,而且更要依托整个社会的行业风向、企业目标以及就业环境等教育教学资源的综合有效运行。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概念认为是“企业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关联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虽然高校并非企业,也无法将价值链原理的含义进行生搬硬套,但是高校對于人才培养的定制化过程与企业经营活动事实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的。高校进行人才定制化培养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人才定向增值的过程,而为了实现人才定向化增值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更是与企业所进行的订单、生产、销售和推广以及反馈回访等活动的许多环节上存在在一定的契合性,因此价值链体系可以在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领域得以合理利用。而这种利用具体来说则体现在可以将人才定制化培养的各个过程视为一条完整的价值链,从而通过对价值链上每个价值活动作出相应修正、更改,以实现高校教育人才自身质量的优化及其特定社会价值的提升。

(一)生源质量难以控制局面

招生活动在价值链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在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价值提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生源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人才定制化的社会价值。但从目前我国高校人才选拔的高考方式和评判形态来看,一方面,高考成绩几乎是唯一的依据,而就创造能力、社交能力等符合特定岗位需求的综合素质方面而言,绝大部分高校并未将其纳入人才选拔考量的特定标准,从而导致在所招收的生源中存在许多只能掌握专业知识却无法将其灵活应用,或者是只能够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而不具有其他符合人才定制化培养所需求的生源状况,造成定制化培养人才的社会价值难于起步并得以充分显现;另一方面,学校自身竞争力的不足也是导致高校学生社会价值受限的重要原因。生源质量和数量都是社会评价和认可度(主要是学生及其家庭)与高校知名度和竞争力博弈的结果。由此,学生与高校的相互选择、生源质量与高校竞争力的互动互推就成了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的既定门槛。

(二)专业教育受限时代发展

目前高校教育观念、方法、水平正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定制化社会价值的提升。社会之所以存在定制化人才的需求就是因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对不同的专业知识加以应用,并且劳动者对这种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越好。因此,在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过程中所存在定制的、个性的、时代的教育效能不足的问题,实际上导致了人才价值无法得以有效提升。而这种限制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高校教师并未对相关学科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也并未将所要传授的定制化知识作出符合学科时代迅猛发展的转变和改善,从而导致了高校定制化培养人才社会适用性和专业能力的相对减弱。

(三)综合素养被迫消沉降低

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的社会价值的全面、充分体现,不仅需要定向、前沿的专业知识,更要依赖价值链中作为辅助价值活动的综合素质的浸润培育。但是目前在我国高校人才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是一种按照固定的课程规划进行相关专业知识传授的形式。这种模式中的高校组织结构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培育效果的活动就会相当贫乏,由此导致人才定制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得以全面提升,影响了学生个体社会价值的升值。

二、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的策略思考

(一)提升高校知名程度,确保人才定制化培养的生源质量

高校要提升人才定制化培养的社会价值,其首要的活动环节就是改善招收工作。只有做好做实价值链基础价值活动的第一步,才能为培育出符合所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注重在新闻媒体宣传的优化、中学公关外交的自信以及办学理念优势的突出等方面下功夫。

首先,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化。当前部分高校无法招收到优质生源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知名度相较于国内顶尖大学而言处于绝对的劣势,因此提升高校自身的知名度是吸引学生的第一步。对于教学成果并不显著的高校而言,学校的知名度往往难以在大范围内提升,要想提升所招收生源的质量,就只能通过自身的独特优势吸引独特需求的学生。加强顶尖人才引进与前沿学科成就的宣传力度,创立生源输入品牌项目,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渐进延伸与全程全面维度。

其次,中学公关的外交提升。虽然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校自身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但由于在新闻媒体宣传过程中,高校本身无法获知受众群体的构成及其直观感受,因此实际上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加强与中学的直接交流就是更加具有保障性的辅助工作。加强高校与中学之间的交流有利于高校对学校定制化特征格外突出的生源作出准确地了解,或者高校可以提出明确的招生要求,提前在中学进行一定条件一定范围的相对准确性地筛选,以提升对学生素质的控制度。

(二)优化行政业务结构,拓展人才定制化培养的竞争优势

第一,高校历史人文资源的充分挖掘。任何一所高校所拥有的资源并不仅仅只包含资金、校园面积、校园环境建设这些物质层面的内容。虽然这些硬性物质因素对于高校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相比较而言,软性资源所起到的作用更加重大。高校如果能够通过自身独特的长处让在读学生感到舒适,那么在读学生也会对学校起到宣传作用;其次对优秀的定制化培养的师资、先进的研究成果等加以合理的利用,也是提升高校定制化人才培养竞争实力行之有效的方式。

第二,高校内部组织结构的有效改善。高校内部的组织结构表面上与定制化人才培养的竞争力没有直接的关联性,但从如果价值链理论操作体系的角度观察就不难发现,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社会价值的最终提升是绝对不可能不通过高校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达成的。如何实现高校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是人才定制化培养的必要措施。首先对高校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归类,如将各种小部门归纳为管理部门、教育部门、研究部门等;其次,在这些部门当中建立相互交流的机制,这种交流机制既可以是就某一研究课题或者是管理条例临时开展的,也可以通过例行会议的方式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各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责,并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以达到提升整体运行效果为目的;最终形成深化改革策略、协同创新策略、国际合作策略以及需求驱动策略的高校联动发展战略。

第三,高校现存管理机制的持续优化。事实上,高校的管理体系缜密与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整体运营成本的使用效能,而且足以影响其人才定制化培养的价值效果。高校的管理机制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高校本身的管理——可划分为对学校运行过程的管理和对教师进行的管理。前者注重学校自身建设以及校內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后者则着重于教学水平和师德行为的规范,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关联;其二是对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正在不断探索的管理机制——不仅涵盖课堂规范、考评方式等学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而且还包括促进以人才定制化培养方案为起点的教与学衔接过程和流程设计的科学化。

(三)强化院系学科建设,招募人才定制化培养的一流师资

基于学生个性需求和分层分类教育的定制化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价值链基础活动的中心环节,而这种定制化的基础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否得以体现,学科和师资是人才定制化培养正常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探索高校自身的价值活动,明确高校人才培养的竞争优势。譬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的互推,课内教学与课外培养的联动。

1. 努力建设符合人才定制化培养需求的学科。高校所培育的定制化人才要想符合社会对于此类特定人才的需求,就需要具备社会所需要的技能,而这种技能,主要是来自于高校对学生所进行的专业知识教育以及定向的实习实践环节的学习。因此,必须了解社会所需要的特定知识人才类型,并针对相关学科进行大力建设,让学生所拥有的技能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并明显地体现学生的的社会价值所在。

2. 充分重视选拔人才定制化培养师资的建设。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与时俱进的学习水平对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的教育质量几乎是决定性的。要促使高校人才定制化教育成效的优化,加强对优秀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其一,从师资的基本要求而言,加强对教师的甄选、招募,不仅需要基本的学历,还需要高校师资力量在业务素质、队伍结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以及成长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必要的要求;其二,从人才定制化培养的成效来看,高层次人才资源的汇聚必然直接带动学科的快速发展,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迅捷提升;其三,从国际化、研究性大学建设的愿景来看,“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动力也是人才,而高水平的师资就是突破口。人才定制化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不仅要保证全球优质师资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而且要加大投入,通过政策吸引和平台支持,建立人才引进工作协同机制,完善分类管理与评价机制,健全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增强优秀人才的文化认同感、情感归属感、事业成就感。

(四)注重生涯规划指导,实现人才定制化培养的多元取向

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高校人才培养价值链当中,学生的毕业就业、继续深造、创新创业等多重的出口取向处于实现定制化人才价值关键的、敏感的收获阶段。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和指导是毕业生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彰显的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

第一,注重人才定制化培养方式的灵活多样。钱伟长教育思想认为:“学生培养更重要在课外”。基于个性化需求的人才定制化培养理念的实现,更多地需要通过高校努力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综合素养来实现。这些素养可以归纳为大多数毕业生所比较欠缺的特殊技巧和社交能力,譬如具备相当水准日语能力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竞争优秀必然是明显的;而社交技巧和能力的培养应当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全覆盖教育,让学生在毕业出口前就懂得如何处理与面试者的关系以及工作中如何处理与上司、同事之间的关系等。

第二,加强人才定制化培养过程的校企对接。校企的有效对接也是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的必然要求。加强学校与定向型就业岗位的对接与交流就是其中之一。学校与定向就业岗位的对接指的主要是通过学校和人才需求与学生定制化素养相符合的单位之间的交流为学生谋取更多的定向就业机会。创建市场需求导向在高校教育教学制度设计中的主体地位,确立市场需求导向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的指导地位。

第三,拓展人才定制化培养就业的指导力度。深入开展就业指导的专项调研,获取就业市场的供需信息;开展就业、择业、创业指导课教学,通过专题报告、实践性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拓展指导内容;增强就业指导咨询的力度,注重问卷调查、职业测评和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增强就业竞争力;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技巧、技能的培训,提升对毕业生个性化指导的效能。

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的基础价值活动不仅包括招生、教育、就业等主体步骤,而且还包括了管理、组织、师资等辅助因素。这些价值活动因素的彼此串联和相互支持,无疑都会对学生价值的定向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由此构成了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的价值链框架。

四、结束语

审视当下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的现状,改善大学生教育资源是起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是方向;形成学风评价的指标体系,实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是战略;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多向维度是协同;激活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构建基于学生成长成才个性化需求的綜合培养体系是创新;形成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体系价值有效提升的闭环系统是关键。总体而言,当下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的价值链体系,无论是招生宣讲、入取入学、成长成才、就业取向以及校友回馈等过程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要实现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学生自身社会价值的提升,就必须在推进基于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内外联动的人才培养制度保障以及以导师制为依托的“一生一策”人才培养探索等既各有特色又相互依赖的多重环节上展开施策。只有做到在价值链体系的基础上努力提升生源质量、改善定制化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学及其社会需求对接的关联度、拓展实习实践基地数量质量的常态化,高校人才定制化培养的社会价值才能最大程度地落地,也才有可能达成基于价值链体系的定制化人才培养价值增值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旭波.公司行为与竞争优势——评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J].国际贸易探索,1997(03):34-36.

[2]孙毅.高等教育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路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2):30-33.

[3]钱伟长.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J].上海教育,2007(08):67-69.

[4]沈光天.构建“定制化”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6(05):65-66.

[5]张丽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个性化定制式人才培养探讨[J].高教学刊,2018(03):166-168.

[6]李艳双,于树江,杨思捷.基于价值链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体系设计[J].高教学刊,2017(13):25-27.

猜你喜欢
价值链人才培养策略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