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思想整合与反思

2018-09-10 15:13:39商涛
体育风尚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学校体育

商涛

摘要:体育也是一种教育,体育的本质在于健体育人。而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体育回归教育,才能使教育得以回归本质,柏拉图曾说过: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

关键词:体育回归教育;学校体育;体教结合;体育的本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当前学校对体育课的教育情况并不重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不足,这使得体育课的教育价值缺失,青少年体质下降等问题接踵而来,这直接影响了学校的体育教学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再次发生,体育回归教育的工作刻不容缓。

一、体育的教育性价值

体育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最直接的价值是强身健体。这主要从两方面得以体现,一方面促进其形态和身体机能的变化,通过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则主要体现在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变化上,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和运动实践,不但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主锻炼的意识,同时,可以促进学生逐步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行为和生活方式。

体育活动行为不仅可以改变身体机能,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实践证明,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使人们感到快乐。同时,参加各项运动,能够培养积极平和的心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艰苦、疲劳、激烈、竞争是体育运动的特点,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地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体验挫折和困难,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进步或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学校体育回归教育的动因

(一)体育的教育价值缺失

体育的核心在于“育”,如果“体”离开了“育”,剩下的就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一方面趋向功利性,体育特长生仅以体育锻炼为手段获得加分。另一方面中小学的体育课开课率较低,体育课程比较单一,这使得大多数学生不是出自内部动机去参与体育活动,更多的是敷衍了事,从而导致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不再是身体活动课,而是围坐在一起的“茶话会”,体育课的教育价值严重缺失。

(二)体育课不被重视

在“应试教育”地位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体育教育没有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在学校期间,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学习占用,在很多偏远的地方,由于环境和师资力量等原因,体育课很少能够按照国家标准正常开展;而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体育课程往往让位给文化课程的现象不容忽视,在许多学校,基本上考前一段时间体育课都要被停掉,而在平时,最容易受到冲击的也是体育课,导致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而体育教学只是定义为学生恢复疲劳的过程。

(三)竞技体育与体育教学定位模糊

在国内,目前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大多是运动技能的传授与学习,内容比较单一,理论知识多于实践知识,比较死板,使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授课,不能因材施教,忽略学生的感受。教师指导在体育课特别是训练课时,不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仅仅重视学生体能的训练,往往忽略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如学生剧烈运动后即刻倒地休息等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学校体育过分突出了竞技体育的教学训练,而忽略了体育锻炼等其他功能。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失去了原有色彩,由此造成竞技训练与体育教学定位不清,关系混淆。

(四)体育工作者职业素养不足

此处,体育工作者主要指体育教师及体育教学管理者。有些体育教学管理者对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不能做到以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对课程内容进行设置。如11—13岁学生,神经活动不稳定、易疲劳、耐力差,却安排太极拳、长距离跑等项目。这不符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另者则是体育教师教学组织水平不具有艺术性,教学教法吸引力差,不能夠调动学生体育课堂积极性。体育课堂呆板,缺少生气。甚者,有些体育教师缺少应有的职业素养,课上发几个球,采取放羊式管理,造成大量体育场地、器材资源浪费。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降低学生体育兴趣性。

三、体育回归教育的策略

(一)教学组织形式追求多样,善用教学比赛

体育教学形式的运用,直接作用于体育教学效果。形式老套,缺乏新鲜感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运动激情。从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分析,体育课内容要生动活泼和多样化,可穿插游戏和竞赛,避免单调。游戏式体育课,让学生真正感受“快乐体育”。有竞争,才会有激情。教学比赛能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获得运动参与的动力。根据学生好胜心,“擂台式”教学,更能够带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体育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特别是团体性教学比赛,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提高团队意识,增进友谊。

(二)体育工作者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加大考核力度

体育工作者作为中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引领者,背负着巨大的责任。其业务水平与职业素养,关系体育教学质量,影响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定期参加岗位培训,及时更新专业理论,掌握流行教学教法,高效利用体育场地、器材等资源。提高作为体育工作者职业素养,抱有一颗责任心对待体育教学,杜绝体育课放羊懒散现象。在教育管理制度中,可以加大对体育工作者考核力度。以制度约束作为保障,督促其追求上进。以最好的姿态展迎接所从事工作。

体育没有回归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因此,面临体育没有回归教育现象,我们有责任努力改变它,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应是当务之急。通过学校体育,使学生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得以真正的回归教育。

参考文献:

[1]池建.体教结合:让体育回归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6-10-25(010).

[2]郭可雷,平杰.论教育中的体育和体育中的教育[J].体育学刊,2016,23(1):104-108.

(作者单位: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学校体育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体育教学(2016年11期)2016-12-23 17:46:13
中学生体育课堂事故的影响因素及管理
探析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22:27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2:19:18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2:03:44
如何上好一节乡镇体育课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42:30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6:22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我国“体教结合”模式创新人才的培养探析
“体教结合”背景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和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