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摘 要:文章以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保险实务》课程为研究实例,从高职院校开展云课堂教学的意义出发,讨论《保险实务》课程如何依借高等教育出版社搭建的智慧职教平台,设计“高职云云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最后对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保险实务;云课堂;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18)03-0088-05
“云课堂”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种高效、便捷、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课堂形式。使用者只需要通过固定或移动终端,进行人机会话式操作,便可快速高效地与分布于各地的不同用户同步分享语音、视频及数据文件,而课堂中数据的传输、处理等复杂技术由云课堂服务商帮助使用者进行操作。
1 云课堂教学意义
1.1 职教云云课堂为国家、省级/校级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明确鼓励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高速信息化学习环境,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近几年来,教育行政部门以委托第三方的方式,建立了国家级、省级、企业级、学会级等资源库联盟,或以专业为龙头的专业联盟,逐年加大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库的资金投入。遗憾的是,这些优质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利用率并不理想,课程点击量较低、网速慢,视频播放效果差,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存在重评估,轻建设,资源共享度不高,缺乏持续评价机制和更新激励机制,教学内容简单堆砌,学生学习动机得不到激励等问题”[1]。
1.2 促进高职教学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改变,提高育人质量
高职学生的自律性差,上课迟到、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平时上课时喜欢玩手机,经常机不离手,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有限,教师不可能一个问题反复讲几遍,学生也可能不好意思多问。教师如果借助手机或Ipaid等移动终端开展“云课堂”教学,借助“云课堂”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控制教学活动,课前设置预习、讨论、测验;课中设置签到、讨论、头脑风暴、提问答疑、测验、拍照、投票等一系列活动;课后设置评价、反馈、作业布置等移动终端上能实现的活动;学生通过移动终端下载云课堂APP学生端,可以对没听到或者没理解的功课进行错时学习、反复观看,同时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部分学生,通过共同观看、相互讨论理解巩固知识。课前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学习后老师再开展面对面课堂教学,课堂互动时间充足,教师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全体学生,围绕微课视频开展课堂答疑释疑,充分体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课后教师可以在线指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职教云云课堂”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进行了变革,这种变革所带来的是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原来需要教师费劲灌输的知识先让学生主动学习,即知识传授可以提前到课前、课外;原来课后需要学生做大量练习进行知识内化的训练放到了课中,并在教师和同伴的互动讨论中完成,即对知识内化的过程进行优化[2]。
1.3 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实现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云课堂”不仅仅是把教学资源对外公开,更重要的是设计合理的授课计划,引导和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多元化的手段与工具促进学习者的互动与沟通,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终身教育的目的。
“职教云云课堂”主要借助高等教育出版社搭建的智慧职教平台,建立OTO课堂,该云课堂拥有完整的教学管理考核功能。教师借助高职教育国家资源库共享资源,通过分析其他高职院校“云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策略,制作微课,并将制作好的微课程视频等资料上传到智慧职教平台,实现高职教育国家资源库共享资源与日常教学的深度融合、资源库的个性化有效应用,从而来建设适合本校本专业学生特点的课程。
2 《保险实务》“职教云云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保险实务》“职教云云课堂”平台教师端以课程设计为重点,学生端以方便学生学习为重点。教师端共分为10个功能模块:学生管理、上传资源、资源库联盟、课程教研、我的好友、教师培训、课程中心、教学比赛、报表中心。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方法,用基于 android的移动终端开发技术来实现。重中之重是基于移动终端的课程课前设计,即教师课前制作好微课视频,准备好在线测试题及题库、扩展资料等。
教师与学生还可以借助QQ、微信交流互动,平台也会把学生提出问题的视频与留言推送给教师,学生可以结合视频内容理解老师的答疑及指导。利用聚类分析算法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在资源库中找出相似的或者相关的课程资源,推送到学生端的学习界面。
混合教学模式包括3个阶段,即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阶段、课中教师学生课堂研讨阶段、課后学生巩固互评阶段。其中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和课后学生巩固互评阶段是在“云课堂”中进行,课中教师学生课堂研讨阶段是在教室中面对面进行的。[3]
2.1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阶段
教师可以利用高职教育国家资源库共享资源和MOOC资源,并将教师自备的教学材料,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及考核标准上传到职教云云课堂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或自主学习。学生登录进入“云课堂”APP后,获取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源,并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在线向教师提问,也可以将自已的学习体会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通过“云课堂”APP了解学生学习及参与讨论的情况,并随时答疑,归纳总结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教师还可以监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长,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为进一步改进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供帮助。
2.2 课中教师学生研讨阶段
本阶段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室中面对面进行的,可以分为4个环节。1)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在“云课堂”中自主学习情况,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对于个别学生遇到的个性问题,教师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2)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感想和互动交流活动,对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解释。3)教师通过保险案例分析,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并对每位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或者以头脑风暴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观点和对内容的理解。4)教师总结课堂研讨情况,布置好课后需要在云课堂中完成的学习任务。
2.3 课后学生巩固互评互学阶段
学生在“云课堂”作业模块中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学习任务,对于主观型习题,教师通过批改学生作业过程,便可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将考核成绩反馈给学生。对于客观型习题,“云课堂”习题库立马可以判断正误结果,并给出参考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反馈的成绩及客观题型的得分,考核自己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并有针对性地复习重点、难点内容。对于部分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向教师提问、案例讨论、学生互评互学的方式不断探索和内化。
3 建設《保险实务》“云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流程
3.1 以颗粒化、碎片化资源制定学习任务单
教师根据《保险实务》课程各项目的特点,借鉴国家级资源库、省级/校级资源库的课程资源,结合本专业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制作教学设计方案,以丰富、系统的颗粒化资源为基础,以优质、示范的结构化课程为核心,经由内容与功能的一体化设计,建立《保险实务》课程的知识目录,设计资源建设计划,包括资源类型和数量。控制文本类和图形(图像)类资源占总资源的比重小于50%,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造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视频类、动画类、虚拟仿真类资源所占比重。
“云课堂”教学模式要求知识必须碎片化,以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为此,需要对所有教学任务进行碎片化的教学资源建设。[4]第一步提炼出各小节的关键知识点;第二步对每个关键知识点进行微课设计。
3.2 按知识点/技能点建设试题库
《保险实务》课程题库建设主要分为基础题型和衍生题型两大类。基础题型主要有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衍生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案例分析题、计算题、材料分析题、方案设计题等。针对《保险实务》课程的特点,多收集案例分析类题目。
3.3 资源冗余:方便教师自主搭课(见图1)
图1展示了资源库的资源建设的内在逻辑,教师既是资源库资源的利用者、受益者,通过资源库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与教师的自我创新有机组合,形成结构化课程。同时又是资源库建设的参与者,通过上传自创的有一定特色的案例、视频、动画、习题、试卷等素材,丰富专业资源库的内容。
3.4 调用素材和题目建设微课
以项目小组的形式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微课视频制作,并遵循如下4个宗旨:1)聚焦某个小知识点或技能点,针对性强,主题突出:教学内容+活动+评价+认证;2)针对高职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征,视频持续时间要短,每个知识点/技能点的视频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时长一般在5~10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3)内容少,容量小,支持移动学习;4)表现形式多样,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多种资源的集合体。
设计实例:以保险合同的主体——受益人为例进行脚本设计(表1)
知识点/技能点:受益人
微课名称:保险合同的主体——受益人
微课目标描述:熟悉保险合同主体之一的受益人的概念、权利、义务
使用多媒体类型:视频、二维动画、三维动画、PPT
适用对象:投资与理财专业学生及所有学习者
设计思路: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将知识转化为视频、动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5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云计算应用创新
通过互联网浏器登录保险仿真实训软件,不论是教师家里、学生寝室、所有教室和实训室随时可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仿真实训系统能在“黑板”上再现,更可叠加老师的电子板书,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无处不在的仿真实训和个性化创新学习景象。[5]
4 结语
《保险实务》“云课堂”边建设边用于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目前已完成部分微课程视频、二维三维动画,习题库已初步建成,学生已试用两轮次,使用学生已超过200人。“移动终端”的混合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热捧,教学效果比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有显著的提高。
但研究的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目前面临的具体问题如下:1)国家资源库与能共享的课程资源中,真正可以利用的有限,而一个专业或一个学校的财力、物力、人力均难以支撑高水平的课程建设和开发,微课制作的成本、效益与效率困扰着基层一线教师;2)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难以根本转变;3)教师知识结构与信息技术素养还需进一步提升;4)如何分析学习者的行为、动机、体验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最后将《保险实务》“云课堂”建设的体会归纳成3句话:教师是资源建设的核心;教学设计是关键;脚本设计是灵魂。
参考文献
[1]岳秋,闫寒冰,任友群.MIT开放课程与我国精品课程的学习支持对比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1):60-66.
[2]王素敏,张立新.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3):71
[3]王鶄,杨倬.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7(4):87
[4]祝智庭,杨志和.云技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1-6
[5]陈建华、余婷.MOOC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影响及发展建议[J].职教论坛,2017(5):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