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宽
摘 要:在网络信息时代,构建小学科学“云课堂” 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从而让小学生进行高效学习。要善于借助“微课”,优化小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借助“导学案”,强化小学生的课中互动学习;借助“慕课”,优化小学生的课后拓展学习。
关键词:小学科学;云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92-01
在网络信息时代,小学科学采取“云课堂”的模式是十分有效的,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从而让小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云课堂”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云课堂”指的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打造的新一代计算机教室解决方案”,狭义的“云课堂”指的是教师借助网络资源的共享性,结合学科教学内容采取的“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形式,具有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评价科学的特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对于课堂的定义一般是指“四十分钟的课堂”。在信息时代,这样的课堂定义显然过于封闭。小学生学习平台已经不限于“课堂四十分钟”,他们在课后依托网络平台接触的学习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因此,小学科学“云课堂”是具有开放性的,小学生学习不是受时空限制的,获取学习内容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关注的应该是小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不局限于“课堂四十分钟”,要善于把小学生的学习拓展到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学习与课后拓展学习。
一、借助“微课”,优化课前自主学习
小学科学“微课”就是指采取以视频为载体的记录方式,录制的关于小学科学某个知识点或者是课堂教学某个环节的微视频,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一种具有网络性质的课程资源,具有短小精悍、开放灵活的特点。小学科学“微课”是辅助小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优化小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例如,“食盐在水中溶解”一课的教学关键是体验溶解的概念,对溶解的过程进行理解与把握。但是,“溶解”是小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为了让小学生了解食盐的溶解过程,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微课”:将食盐换成高锰酸钾投入水中,学生清晰地观察到了高锰酸钾在水中逐渐消失的过程,水的颜色逐渐从无色到红色,颜色逐渐由淡到浓,颜色不断地进行扩散直至均匀地分布。
在“微课”中,一般都蕴含着学生要学习的重要知识点与能力训练点,一个好的“微课”是按照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认知规律编排流程的,这个流程正是有效推进小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
二、基于“导学案”,优化课堂互动学习
所谓“导学案”,就是指教师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学习而设计的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案。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因此,在“云课堂”小学科学教学要善于借助“导学案”强化小学生借助电子终端进行互动学习,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磁极的相互作用》这一节课的导学案中,可以给学生设计观察“磁极的相互作用”的合作探究任务,让他们在观察磁极的相互作用的途径模拟视频中思考以下问题:①磁铁的两个磁极之间什么时候互相吸引?什么时候互相排斥?②你能画一个图表示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吗?这样,对于这两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他们通过动手实验就很容易解决第一个问题,而第二个问题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可以让他们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完成。这样,他们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学困生参与合作讨论,不随波逐流,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得到提升。
三、借助“慕课”,优化课后拓展学习
现在,慕课的课程模式已经逐渐运用到了中小学学科教学。在小学科学“云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关于本学科的在线“慕课”资源优化小学生的课后拓展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地拓展小学生生物学习的时空。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一个知识点以后,可以借助网络给小学生的学习终端发送课程学习资源链接,让他们借助学习终端进行拓展性学习。
例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后,可以借助“慕课”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对这一内容进行拓展性实验。在“慕课”资源中,详细地对学生开展本实验的方法进行了指导,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开展等方面都有注意点说明,从而提高课外拓展实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可见,在“云课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小学生课外拓展学习,这样,就打破了传统的课堂理念,让课堂从传统的封闭走向开放。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慕课”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认知特点,让他们的课后拓展学习更高效。
总之,构建小学科学“云课堂”能够有效地拓展初中生科学学习的时空。在构建小学科学“云课堂”的过程中,要善于借助“微课”,优化小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借助“导学案”,强化小学生的课中互动学习;借助“慕课”,优化小学生的课后拓展学习,从而大大提高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新和.“云课堂”操作的要素与流程[J].基础教育研究,2013,(12).
[2]王尚青.“云课堂”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与实践 [J].中小学数学,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