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海浩
摘 要: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高校师生党员的教育和对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指导及管理,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与活力均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e支部工作谈起,从工作内容的创新、工作主体的创新、工作平台的创新3个方面,谈了创新高校基层组织建设的路径问题。
关键词: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18)03-0085-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①十九大报告和新修改的党章中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即“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②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高校师生党员的教育和对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指导及管理,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与活力,均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中共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学院e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e支部”)是近两年来在高职院校中依托互联网络成立的党的基层组织。经过努力,支部建设初见成效,初步解决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入党即离校、发展即流动”的难题,先后获得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宁波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也曾入围浙江省“红船杯”党建工作案例评选。作为高校中的师生混合支部,e支部在建设过程中开拓了诸多新的党建工作领域,切实做到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积累了一些网络党建工作经验,实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创新带动工作、以创新求得实效、以创新赢得人心的目标。
1 工作内容创新
党建工作既要“在党言党”,也要在工作中注重融合。在融合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融合中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筹建e支部之初,纺织学院党委就提出“四融合”理念,统筹学院党建、思政、教学、科研4个方面的工作。在“四融合”理念指导下,纺织学院的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学院教学、科研和育人等核心问题开展相关工作,将党建工作的领域进行必要地拓展。高等教育的首要和核心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因此,结合实际工作,笔者及同事们将“四融合”理念比作是一人,党建是头脑,居枢要位置,起到引领、指引航向的作用;思政是躯干,是主体,协调着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同时也进行着具体的育人活动;教学和科研是四肢,是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落脚点,其从学生专业发展的领域出发,并成为常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补充,在辅导学生专业发展的同时,做好学生发展成才的引路人。例如,纺织学院迄今已开展的10余期纺织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就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向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拓展。项目最早于2008年2月由学院夏建明教授首先提出。项目建设过程中贯穿“三结合”建设理念,紧密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专业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结合党建工作。截至2017年6月,项目已成功运行11期,累计总投入12万多元,项目申报206项,获得立项151项,参与班级116班次,指导老师155人次,分院平均每位老师指导项目3.1项次,项目直接参与学生605人次。项目运行以来,我们在此基础上孵化培育了包括全国高职高专“挑战杯”专项竞赛特等奖——“铁锈草木染”在内的多个项目,一大批老师和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在指导、参与竞赛中得到锻炼,纺织学院的学风也获得了全校教职员工的认可。
2 工作主体的创新
2.1 引入导师制,强化师生党员主体意识,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着力点是“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①这为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設明确了工作方向。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党建工作的主体是广大党务工作者和全体党员。e支部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尤其是支部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支部建设过程中通过设立党小组、建立导师制来发挥党员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引领和政治领导。e支部按照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不同地域来划分党小组,同时由支部委员担任各党小组的导师,同专业教师一起加强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管理。支部划分党小组以来,学院党委的头脑引领作用、e支部的骨骼支撑作用、党小组的神经传导作用和党员个人的肌肉发力作用都得到了很好发挥,党员导师在其中就如同电信号一样不断引导、激励党员个人在师生群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2 党建带团建,发挥团员青年激情创造,参与基层组织建设
除了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在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我们还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那就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各级共青团组织和积极要求入党的广大团员青年们。
e支部在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党建带团建”工作,切实担负起党支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结合日常教育教学过程,注重从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发展党员,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有效的培养考察机制,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参与党组织的活动中积极投身党的基层组织创新,在参与党组织的活动中得到教育和升华,在参与党组织的活动中逐步成长为一名可靠的共产主义战士。
自2013年起,纺织学院学工办的教师党员积极参与到新生军训工作中去,结合军训情况逐一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新生谈话,从中发现适合参与支部工作的学生苗子。在选苗育苗的过程中,支部采取“学生挂职”的方式进行培养考察,即将这些后备人才送到学校的各个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以便多渠道、多途径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一做法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也获得了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综合这几年的实践效果来看,后备学生经过1年“学生挂职”的锻炼,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为参与今后e支部的基层组织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同时也避免了在选苗育苗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晕轮效应”和“灯下黑”等现象的出现。
3 工作平台的創新
3.1 保持技术敏感,掌握技能,创新技术平台
伴随着互联网等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因此在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必须紧跟时代的科技潮流。在e支部建设过程中,我们结合微信、网络直播等新兴的网络技术创设了很多基层组织建设平台。e支部的微信公众号“纺服e支部”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动漫等元素展现党建知识和理论热点,兼顾理论深度和受众需要,形式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好评。目前,该公众号已成为纺织学院师生党员的学习平台、交流平台和展示平台,自2016年1月1日上线以来,已累计吸引用户858人,推送图文消息1258条,阅读总量达到142293次/47141人。①其中,《我们的小伙伴》系列已推出3季,已成为党员在网络空间“亮身份、树表率”的生动实践。此外,我们还将网络直播技术运用到基层组织建设上,开设了学生党员直播微党课,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2 因材施教,知人善用,创新组织平台
科技与人的结合,才是完美的结合,实现人与技术的最佳融合,形成新的体系,正成为一个组织成长、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必须以意识转变谋求自觉融合,以深化研究谋求科学融合,以组织创新深化体系融合。配合e支部的深化建设,我们整合学院的宣传力量成立了纺织学院“经纬融”媒体中心,实现了平面媒体、新媒体和流媒体的互动与融合。此外,我们还结合高校退伍返校复学学生增多的新形势,成立了纺织学院国防宣教队,发动退伍复学的同学参与学院的各项工作,也丰富了高校二级学院“党管武装”的形式。这些学生组织也从各自方面为促进、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18-05-09].http://news.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中国共产党章程[EB/OL].(2017-11-01)[ 2018-05-09].http://www.12371.cn/special/zggcdzc/zggcdzcqw/.
[3]唐加祥.新时期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2005.
[4]靳诺. 打通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后一公里”[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01):19-20.
[5]段治文,杨光. 从浙江实践到全面发展——习近平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的演进[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1).
[6]陈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J].中国领导科学,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