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适应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8-09-10 03:47贺彦芳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教师影响因素高职院校

贺彦芳

摘  要: 入职初期是教师专业素质养成的关键阶段,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新教师出现一系列不适应情形,如角色定位不明确、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心理负荷较重,因而应构建外部支持系统和采取对内自我提升的入职适应策略。外部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国家层面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保障、院校层面采取多种措施助推新教师入职适应;对内自我提升应做到尽快转换自己的角色意识、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并学会反思教育生活。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适应 ;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8)06-115-04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各高职院校每年都要从各类高等学校和行业、企业选拔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以解决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的难题。新入职教师(下文统称为“新教师”)在保证教育教学稳步发展的同时,普遍存在着不适应现象,这主要源于我国高职教师准入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准入标准过低,且岗前培训时间较短、针对性不强。而教师入职初期的角色适应对其今后的专业素质养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美国教育学者布什认为,“一个教师头几年的教学实践对他今后能够成就的效能水平有重要影响。”[1]因此如何帮助新教师尽快树立角色意识,完善职业素养,促进其专业能力提升,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新教师入职适应现状

(一)角色定位不明确

新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到“师门”,由于其前后的主要生活环境性质相同,即都是培养人的教育机构,所以他们的社会角色虽发生了改变,但长时间以来学科教育环境熏陶下所固化的学生行为习惯并未完全消除,这就导致他们本应确立的教师形象与潜意识中的学生角色相冲突,始终在“被教”与“教授”的角色之间游离。

(二)教学经验不足

高职院校新进教师主体仍为正规高等院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较为扎实,思维水平相对活跃,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强,但教学经验不足,工作经验缺乏,故难以高效地指导学生实践活动。而从相关行业、企业引进的新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操作能力较强,但他们的理论知识稍显薄弱。由于这两类新教师上岗前均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他们整体上对教育运行程序和规范比较陌生,在教学中亦难以体现高职特色,因此都面临着经验积累、教学水平提高等问题。

(三)职业道德意识薄弱

当今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传统“知识权杖”地位的丧失使得新教师缺乏职业自豪感、使命感和職业道德感。加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使新教师激励机制不足产生得过且过、消极懈怠的思想。数据显示,部分高职院校新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缺乏认同,职业定位不成熟,专业发展动机弱,他们在选择教师职业时,只是被稳定的工作环境所吸引,而非出于对职教工作本身的热爱,因此职业信念不坚定,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尤其在当今“物质主义至上”思潮的影响下,教师所应坚守的职业精神也受到了一定撼动,当物质引诱大于精神追求或遇到更好的发展机会时,新教师极易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丧失信心,转而改投他业。

(四)心理负担较重

新教师入职后,主要关注自己在陌生环境中能否迅速适应,能否胜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能否被同事和学生所认同、接纳。这一过程非常艰难但又具有决定性,且无捷径可走,因而新教师容易产生孤独、焦虑、失落等心理困扰。有数据显示,大多数新教师在对教学环境和教学技能完全陌生的情况下即被委以重任,从事着与老教师相当甚至多于老教师的工作任务,这使得他们没有时间进行研修反思,工作上也仅限于量的完成而难有质的提升,故而产生焦虑。如叶澜先生所言:“初任教师感到自己并未做好担任教师的专业准备,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职业焦虑和无助感。”[2]此外,新教师大都属于人事代理人员,因人事身份导致的内心不安全感以及由此带来的较低收入水平成为他们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二、影响新教师入职适应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教师角色复杂

教师虽是一种特定的角色,但在教育实践中却是多元化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角色转换:一是以同行、朋友、领导或下属等角色与同事相处;二是以课堂教学管理者、学生学习指导者、思想品德教育者等角色和学生交往;三是以学生教育合作者的角色同家长沟通。在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熟练地扮演某种角色,而且还要同时兼任多重角色,甚至要求在不同角色之间自如切换,导致角色之间经常出现冲突。面对诸种冲突,新教师往往因为经验和能力不足,感觉疲于应付,压力倍增。

2.教学改革的挑战

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学校通过组建、合并升格而成,这些学校在速度转型之后,便进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阶段。基于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教师亦必须从思想观念、教育方式、行为准则等诸方面与时俱进,跟上学校整体发展的步伐。而新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育规律尚未做到了然于胸,就得紧跟教改大潮并积极投入其中,这让他们感觉到力不从心。此外,众多应时而生的全新教育理念也让新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导致心理危机。

3.入职保障不力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没有专门针对高职院校新教师培养的政策指导文件和师资培训机构。新教师入职后适用的管理标准与老教师无区别,这虽利于学校对教师队伍的系统化管理,却忽略了新教师正处于职业发展的特殊阶段即适应期,在这个时期,任何不切实际的工作安排都会阻碍他们的专业成长。

此外,从学校层面而言,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相关部门对培训教育工作的安排和设计不到位,使培训流于形式。有研究显示,大多数学校的岗前培训缺少实用性,没有针对新教师的个体情况及任职学校的不同特征,对新教师适应教学工作、人际关系和任职学校环境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不大[3]。

(二)主观因素

1.角色认知偏差

由于未亲历实践,新教师在入职前对自己所从事角色的认知大都是从他人那里了解的,多限于个体主观经验。当新教师带着这些观念开展工作时,要么偏离了教师角色的本质要求,工作中被动应付;要么总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和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待来开展工作,创新素养缺失,敬业精神不强,造成入职不久即出现工作倦怠的情况。如果这些角色认知偏差得不到及时矫正,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以后的专业进步。

2.职业心理素质缺失

新教师大都是刚出校门,他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和其年龄相仿,因而都存在着任性、享乐、集体意识较弱等特点。在工作中,新教师不仅要尽可能地克服自身的這些缺点,扮演好“为人师表”的新角色,还要随时应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高职学生产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冲突较多,他们的自我意识又比较强,这都给新教师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当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时就会产生心理挫败感和自我价值颠覆感。

三、新教师入职的适应策略

(一)构建外部支持系统

1.国家层面:建立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政策保障

同美国、德国等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职业学校教师准入制度,而新教师尤其是刚毕业即入职的教师大多缺乏教学经验及专业技能,这就将新教师岗前培训提上日程。但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培训大多参照普通高校的模式,即使有部分针对高职教育的政策,也存在着不系统、执行力度不强的问题。基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及师资队伍应具备的主要素质的差异,政府必须从宏观层面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并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以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日臻规范科学。

2.院校层面:采取多种措施助推新教师入职适应

首先,有针对性地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为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环境,融入学校生活,提高工作效能,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及新教师具体情况研究制订全面的、富有个性化的培训体系,在内容上除涉及教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外,还应关注特殊需求如角色的转变、压力的疏导、文化的融入等,在培训形式上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尽可能满足新教师的多种发展需求。

其次,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专长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但新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这种实践短期内难见成效,这就需要有经验的专家型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在此可借鉴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建立起老教师带青年教师的“青蓝结对”机制。为保证帮扶效果,学校应对导师进行专项培训并建立导师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以加强对其工作的引领和监督;其次,教研室应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将教师独立的工作引向同伴互助的轨道,帮助新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专业成长;此外,教务处也应给予新教师成长的时间,通过不定时听课和教研室联合检查等举措及时指出新教师存在的问题,推动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升职业自豪感。

第三,制定激励措施,留住优秀人才。目前,从各所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新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相应地人才流动也较频繁。所以学校应制定激励措施,一方面提高新教师的工资水平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从教;另一方面关心教师的职业发展,对教师职业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学术交流等给予帮助和支持,将教师个人发展纳入学校发展总目标上来;此外在生活上、思想上关心新教师,使其能看到前途和希望,进而真正扎根于职业教育事业。

(二)对内进行自我提升

1.尽快转换角色意识

新教师应时刻谨记“教师的行为就是教育的行为”,所以首先要树立师表意识,尽快从“我为人生”向“我为人师”转变;其次在进行角色转换时不仅要注重夯实专业知识,还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明晰自己的职业角色任务是教书育人而非自我学习,时刻以一个称职教师的高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并用“德行”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换。

2.努力提升专业素养

基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教师除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新教师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相结合,既可教书又能传技。学习模式上一方面保持“空杯心理”,虚心向老教师、名教师学习,多请他们指导和点拨;另一方面要勇于“走出去”,到专业对口的单位进行实践锻炼,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并提升动手能力,从而使自身的职业素养达到专与博、广与深的结合,有效建立起职业成长中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3.学会反思教育行为

考文德希德曾强调:“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4]美国学者波斯纳也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5]。因此,教学反思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新特色,是新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的根本途径。新教师应善于从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w Teachers, Induction Adap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E Yan-fang

(Yuncheng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Yuncheng Shanxi 044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itial period of entry is a key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new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 series of unsuitable situations, such as unclear role orientation, insufficient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weak professional ethics awareness and heavy psychological burden. An external support system should be built, and self-improvement approach should be adopted. The external support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teacher induction training system at the national level and various measures at the college level to promote the adaptation of new teachers. Internal self-improvement should be achieved as soon as possible by changing their role awareness, improving professionalism and learning to reflec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w Teachers; Induction Adap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

猜你喜欢
新教师影响因素高职院校
新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功”从“磨砺”出
在爱的阳光里,和孩子共成长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