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长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18-09-10 11:47钱君智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钱君智

摘要:基于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结合生长课堂的理念,分别从生长的数学、生长的学生及练习三个角度,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长理念;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在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教育五个阶段的内涵、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表现等各不相同,但都服务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提出了十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第一战线、主阵地,抓好了课堂,会让学生的成长如虎添翼。对此,我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怎样的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生长理念”。

第一次听到“生长理念”,我联想到了杜威的著名论断:“教育即生长”。教师是一个技术工种,但又和普通的技术工种不一样,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体,每一个都不可预知。我希望通过富有生命力的、结构严谨的、充满体验经历的数学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更好地成长。下面,我将探讨如何将生长理念应用于数学课堂,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一、抓住数学知识的生长

用生长理念来看数学知识的形成,它是从知识的结论形态进化到知识的发展形态的过程。数学知识是经历数千年的发展总结形成的,但是我们不能只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下面的风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学重心落在对核心概念统摄下的学科知识及结构的深层理解、迁移应用上,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长度单位的教学为例。学生先在二年级上册接触厘米,然后在二年级下册学习分米、米、毫米。如果只是让学生知道厘米,再介绍其他单位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那么,学生仅仅知道知识“是这样的”,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做一点改变就能让孩子获得能力的发展。如教学厘米时,教师可引入相关历史的介绍,追问“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分米时,追问“既然有了厘米,为什么要学习分米”;在学习米和毫米时,让学生主动思考“有没有更大的长度单位或更小的长度单位”。对于每一个知识点,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知识构成过程,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及更多的长度单位知识就能自然生长而成。

二、实现学生课堂上的生长

(一)丰富经验,内化经验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达成教学目的的关键,也是渗透核心素养的主要手段。教师要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研读教学目标、提炼出相关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再设计相关的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和体积单位都是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身体上的尺”比一比、量一量相关物体的长度,感受一厘米、一分米、一米的大概长度;用手掂一掂相应物体的重量,感受一克、一千克的重量;比一比相应体积的液体,如100毫升的养乐多、1升的可乐。经常为学生创设这样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情境,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养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将所学的知识经验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也是核心素养中的一大重点。如调查各小组学生情况时,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自己设定要调查的内容,决定用哪种统计方式(画“正”字、画钩、画图形等)进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谁负责收集记录原始数据,谁来完成统计表的数据汇总及绘制统计图。经历了系统的统计活动,内化活动经验,学生便会养成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长此以往,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应用意识自然得到发展。

(二)经历过程,享受过程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体验的课堂,更是一个思考的课堂,在思考中,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分析等核心素养才能得到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他们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由于学生有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经验,自然得让他们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大部分學生可能依然认为是长和宽相乘或者是把平行四边形变形为长方形等;不同的思路在学生的尝试中被验证或者被推翻,他们最终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此过程让知识自然内化,有利于引申到梯形、圆形的面积计算。同时,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等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加强。

三、留给学生课堂后的生长

数学课内的练习、课后的作业,是检验课程目标是否达成的试金石,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有效的作业设计是帮助学生生长的重要补充。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把趣味性、层次性、探究性、人文性、可操作性融于一体,做到校内外沟通、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常见的一种形式为探究性作业。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后,笔者设计如下作业:用多种方法求下图的面积(单位:cm)。

学生通过探究平面图形面积的多种解法,有效地复习了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发展了核心素养。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活用变式,使其富有层次性。如课内通过变式,帮助学生逐步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课后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实现课堂内容的升华和融合。此外,教师可通过作业在课后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以“估算”为例。估算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其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培养他们的数感和应用意识都有积极作用。可设计这样的课后作业:估算从家到学校大约要用多少时间;估算你的房间的大概面积;估算一些家电的价格……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渗透。作为教师,笔者衷心希望在生长的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养成思考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