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浅析①

2018-09-10 07:22陈胜科
中国商论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摘 要: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及旅游者自主旅游意识的日益提高需要具有高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对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5(c)-191-02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690所,比上年末增加172所,在校生44.0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24所,比上年末增加135所,在校学生23.2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2614所,在校学生为67.24万人。虽然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旅游行业人才需求量依然远远大于人才供给量,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具有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紧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行业就业率低以及高流失率等问题仍未有所改变,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缺失,造成我国旅游管理高等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1]。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置于教学工作的重点。

1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1.1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高校在制定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时,既没有认真分析旅游行业各岗位的从业素质要求,又没有认真考虑该专业应该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也没有认真思索应该如何去培养旅游行业紧缺的人才。其制定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发展脱节,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更谈不上与时俱进以培养拥有较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其培养的目标。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行业的发展。

1.2 课程设置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

旅游管理是一种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目前,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忽略了其专业特性,忽略了时代对旅游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其专业课程设置不甚合理,其主要表现在:第一,依然重视理论课,忽略实践课程的设置;第二,专业课教学进程安排不科学,甚至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矛盾;第三,专业必修课、限选课及任选课分类不科学,其课时的分配不甚合理;第四,有些高校设置专业课程时没有考虑到本科、专科及高职各层次的不同培养要求,出现本科开设专科、高职层面的课程,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3 专业建设创新思维特色不明显

一般而言,专业建设包括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科研能力、学科竞赛等方面。目前,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对本专业既没有总体建设规划又没有明确培养目标的背景下,盲目地开展专业建设:第一,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依然重视理论的教授,甚至盲目地追求高学历,过于注重教师的科研,而忽略教师行业一线经历和行业实践培训进修等,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从而也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在课程建设上,没有真正从专业特色和课程本身特点出发,确定专业重点课程建设时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第三,在教材建设上,大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没有组织教师自行编写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第四,实践教学形同虚设,一方面有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很少安排学生进入校外企业进行岗位实践,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安排岗位实践;另一方面,有部分高校缺乏校内实训室,比如导游实训室、旅行社实训室等,或者校内实训室教学软件滞后,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很难做到紧跟旅游行业的动态发展;第五,科研方面,在教师科研上,重视理论研究,忽略实践实证的研究;在学生科研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是目前高校学生主要申报的科研项目,但大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重视不够,很少有学生申报或者申报的项目未能体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第六,专业学科竞赛上,虽然每年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各省教育厅及高校都会举办旅游类综合技能大赛,但是部分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不够,体现在经费支持、配备教师指导等方面。总之,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未能更好地体现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宽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1.4 考核体系不科学

许多高校在制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课程考核体系不科学:在考核类型上,虽然有考试和考查之分,但是在确定考试与考查科目时往往忽略课程本身特点及其重要性,甚至过于顾虑学生的及格率等;在考核形式上,虽然有闭卷开卷之分,但依然采取的“一张试卷定输赢”的传统形式,忽略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重实践性的特殊性,比如:《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的考核采取试卷考核,不管是开卷还是闭卷,大都只是考核了学生的基本理论,都很难综合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样的课程考核体系导致学生忽略上课的过程,以最后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期末考试。

2 基于创新视角下旅游管理專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对策

旅游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以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同时具备管理、经济、旅游等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旅游管理或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定向培养[2]。基于创新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2.1 明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将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而人才培养方案则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人才的培养[3]。当前,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湛的服务技能,更需要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在准确及时把握旅游行业发展动态,认真分析旅游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和行业各岗位的从业素质要求,明确定位办学目标,努力培养旅游行业急需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要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的培养为目标。

2.2 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行业实际,明确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和从业素养要求,以行业人才需求为重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创业做好铺垫,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第一,重视实践课程,加大实践课时的比重;第二,在教学进程安排上,认真分析每一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与特点,科学确定其先修与后续课程,保证旅游管理课程教学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第三,在确定专业必修课、限选课及任选课时,一要结合行业动态和专业特色,科学确定其课程类型,不仅要将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旅游学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规划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开发等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还可以考虑将旅游美学等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选入必修课,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美学功底更加深厚,审美观察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得以提升;二是适当增加专业必修课的周课时,专业必修课的周课时要保证一周四课时甚至更高;三是确定专业任选课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议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旅游论坛等作为专业任选课,并将任选课的自主选择权真正下放给学生。

2.3 加强专业建设彰显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特色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在本专业总体建设规划和明确的培养目标指导下,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建设:第一,打造一支稳定的“双师型”教师团队:首先,在引进教师时,不仅注重教师的学历,更应注重教师在行业一线经历和行业实践培训进修的经历;然后,要给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再学习的机会:通过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短期进修、行业培训等方式给教师得以提升专业水平的机会,鼓励专职教师深入到旅游企业(酒店、旅行社、景区等)一线进行行业技能的学习,接受旅游行业一线的实践锻炼,参与旅游企业的管理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后,聘请旅游企业的专家或一线技术能手到学校来任教或讲座,从而帮助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并改善实践教学师资欠缺的问题。第二,在课程建设上,从专业特色和课程本身特点出发,结合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动态发展,确定专业重点课程,比如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等。第三,加强专业教材的编写及选用。结合目前旅游行业对创新性复合人才的需求,组织行业专家、行业一线优秀工作者及校内教师联合编写一套能够满足旅游行业急需人才需要且符合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系统教材。第四,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安排学生进入校外企业进行岗位实践,尽可能实现轮岗;另一方面,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比如建立导游实训室、旅行社实训室等,并及时更新教学软件;另外,每学期抽取两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深入旅游企业考察或实践;第五,科研方面,一方面,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教学改革课题,对课程教学内容随时更新、整理,对教学方式与手段进行改革;鼓励教师结合旅游企业加强实践与实证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不仅给予经费上的支持,更应该成立专门的指导教师小组,给予学生专业、便利的指导。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与研究,可以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第六,专业学科竞赛上,鼓励学生参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各省教育厅及高校举办的旅游类综合技能大赛,在经费、配备教师指导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通过参加学科竞赛,一方面促进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旅游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2.4 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在课程考核安排中,打破传统的考试与考查的考核类型,鼓励教师自主选择课程考核类型;鼓励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对于操作性非常强的科目,比如现场导游、插花艺术、茶道与茶艺等采取现场实操展示的考核方式;对于理论与实践兼有的课程采取笔试加现场模拟或案例结合的形式,笔试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现场模拟或案例考核学生思维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等能力。另外,提交的考核佐证材料不一定是文本的形式,鼓励提交电子稿,如可用PPT、Prezi或其他多种软件制作,这樣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慧贞.创新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

[2] 贺斐.论旅游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江西社会科学,2017(4).

[3] 张丹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学术探索,2015(2).

①基金项目:复合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课题编号:湖南省省级教改课题,湘教通[2016]400号。

作者简介:陈胜科(1977-),女,汉族,湖南宁乡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生态旅游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