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回归本真

2018-09-07 10:34范晓燕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

范晓燕

【摘 要】 本文从构建有效作文课的角度进行具体阐发,以实际教学案例为依托,突出活动型写作课的构建与实施过程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 活动型课堂;构建与实施;合作学习

阅读与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平时的写作和教学中,作文课的形式虽多样,但实效性却很低。如何让学生想写、会写、乐写,应该是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尝试,将作文教学的模式定位为活动型作文课,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写起来。本文就高中语文活动型作文课的构建与实施做以下探讨:

一、活动型作文课构建与实施的基本条件

1. 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情感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写作的课堂。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是自我外化的一个过程,让学生想写、乐写;其次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要有将心中事、眼前景表露于笔端的潜质,要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最终在活动型课堂上让写作的过程得以呈现。学生是活动主体,学生当堂写,当堂改,当堂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实践写作的过程,感受写作的能量。

2. 明确写作方向,达成作文序列化教学

明确的写作要求是构建活动型课堂的基础。笔者以为在高一阶段,作文训练的重点宜放在记叙文写作上,这样更契合学生的写作基础和心智特点。高二阶段,训练重点偏于议论文写作,着意培养高中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高三阶段的作文训练则应更契合高考和时代要求,以专题作文训练为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写作视角,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人生百态,实现作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二、活动型作文课构建和实施的基本过程

1. 教师预设环节,学生精彩生发

笔者曾执教一堂写作课,训练内容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写作单元《直面挫折——学习描写》。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习描写。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做了以下预设:

(1)写作目标的预设

高一的学生已初步知道描写人物的方法,但描写较宽泛化、生硬化,因而本次写作训练的重心放在突出描写对象的个性及情感上。

(2)写作内容的预设

写作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根据“直面挫折”的主题,笔者预设了一个类似内容的视频材料——“雷蒙德励志片”(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400米半决赛)来组织这次作文教学。这样的视频材料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描写对象、描写场面,便于进行描写训练,同时又在写作实践中贯彻了课程标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精神。

(3)写作途径的预设

写作课上教师要给学生明确写作训练的途径,即通过何种方法来组织写作。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方向、有步骤、有目的地展开写作练习。这也是一节活动课的灵魂所在。在這次写作课堂上,笔者采取了组合训练的方式,即将片段式练习和整篇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直面挫折”的视频,分设了三个写作层次:

①聚焦雷蒙德。(要求:抓取视频中的一个片段,详细描写雷蒙德的形象。)

②场面描写(要求:用一段文字描写现场观众的反应。)

③连缀成文(要求:点面结合,情感鲜明。)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段练习,三个写作片段环环相扣又逐层递进,目的是让学生写作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基本的描写方法,又让学生认识到任何形式的写作都要有一个中心,最后都要为了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服务,切忌为描写而描写。同时在课堂活动过程中适时穿插学生写、学生评、学生改的环节,突出学生写作的主体性。

(4)写作方式的预设

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如独立写作、合作写作、口语写作等。独立写作时学生亦可采用“录”、“仿”、“扩”、“补”、“续”的形式辅助写作;合作写作时也可分小组、分角度进行写作。在本次写作活动课中,人物描写的训练中,笔者着意引导学生进入视频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先谈谈自己观看视频的感受,引导学生抓取最感动自己的瞬间进行描写,并将完成的写作片段进行个性朗读;在场面描写的练习中,引导学生将名段赏读(《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的语段)和独立写作相结合;在连缀成文的训练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最后整合的文段用展板形式贴在黑板上进行全班展示。由于预设了多样的写作方式,学生在进行写作序列的实践中完成地精彩而有序。

2. 搭建平台,学生多元展示

活动型作文课堂是多元的课堂。这种多元特点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语言智能的集中展示上。

首先是“听”。“听”是写作的基础。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写作课堂上的“听”是广泛的、多样的。听老师的引发,听同学的互辩,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其次要“说”。“说”是一种语言智能,写作课堂上,需要学生积极发言、讨论,参与课堂教学,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综合进行“听、读、写”的活动。最后是“读”、“写”。活动型作文课中的“读”可以很多样:可以读纸质材料,也可读视频材料;可以读名家选段,也可读同学佳作、教师范文;可以写前读,可以写后读;可以自己读,小组读,也可集体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学习写作。“听说读写”综合实践的课堂一方面避免了单一的写作模式,让学生的写作前有抓手,后有延展;另一方面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多元智能也得以很好的发展。

三、活动型作文课构建和实施的意义

1. 把写作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作了明确的导向:“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活动型课堂上,学生倾听自我心声,进行自主写作,他们体验生活,再现生活,真正做到言为心声。正所谓“耳得知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凡万物之无尽藏,天地之无限情皆可入文。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会觉得作文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写作是一种需要和享受,如此,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自然会水到渠成了。

2. 培养审美意识,提升人文素养

活动型作文课的深层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大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写文章不是生活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教学要将“人”与“文”统一起来,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人文共进,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等生命需求之中,融入到做人的知、情、意、行的成长之中。写作应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可以创造性地表述真善美,不断地审视自我,完善自我。由此可知,能写出学生个性,展现学生思辨能力、人文素养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作文课堂,也应是每位老师所倾心追求的作文课堂。

综上,笔者认为构建和实施活动型课堂不失为现今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有效尝试。作文教学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写作实践中来,要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 智能的结构[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阮红旗. 在课堂成就课堂[M]. 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叶圣陶. 叶圣陶教育文集[M]. 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五二一”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