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18-09-07 09:15崔灵娟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校本课程开发

崔灵娟

[摘 要]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从教材中挖掘文化元素,还要在校本课程中拓展和延伸,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遵循兴趣性原则、互补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初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28002

随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不斷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定位为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五个方面,自此文化意识成为英语课程的五大目标之一。《课程标准》还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拓展文化资源,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本文以一节校本课为案例,以期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为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途径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跨文化导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原则

1. 兴趣性原则

目前,在中考的压力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重视语言知识的灌输,很多学生随着年级的上升,对英语的兴趣逐渐下降。为了使校本课程的实施更有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课程的内容应选取与学生现实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在常州现行的牛津英语译林版教材中,内容涉及万圣节和春节,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将文化教学简化为文化背景知识的简单讲授,或与本国的节日作简单的对比就当完成任务,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采取整合教学的形式,在校本课程中进行延伸,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是多层面的,其中节日传说文化往往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碍于课堂时间的局限或者教学进度的限制,鲜有提及。初一的学生好动,喜欢参与到热闹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在万圣节开展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节日起源及其庆祝方式。

2.互补性原则

一方面,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要注重从国家课程的学习素材中挖掘相关的文化元素,在校本课程中进行延伸和拓展。例如,在译林版九年级上册Unit 1的Integrated Skills一课中,教材粗略介绍了中国生肖和西方星座以及它们与性格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校本课程进一步探讨中西方生肖和星座的关联性及差异性,有效地弥补教材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互补合作。在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中,教材简单介绍了西方餐桌礼仪。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主动了解西方一些独特的餐桌礼仪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意义;在课堂上准备一些西餐,组织学生边品尝边用英语介绍食物及西餐的就餐礼仪;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出一期关于不同国家饮食习惯的小报。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互补合作,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学习西方饮食文化带来的乐趣。

3. 循序渐进原则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认为,做事要心平气和,稳步前进,不要火急火燎,浮躁冒进。这符合一个人成长的基本原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管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实施,都应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课程标准》通过文化意识的五级标准将基础教育阶段的文化内容定为12个要点,这12个要点的层次深浅不一。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逐渐提高,英语校本课程中的跨文化因素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初一的学生爱表现,英语知识基础较薄弱,故初一年级可以开发难度小但趣味性强的校本课程内容,例如朗诵诗歌、表演小短剧。初二的学生心理逐渐趋向成熟,在英语知识上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校本课程难度应加大,对于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更深层次。教师可以在校本课程中渗透制度文化,如人际交往中的各种体制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初三的学生则可以培养其深层文化意识,如价值观、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

二、课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展示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笔者选取了八年级校本课程“十二生肖”中“Chinese Dragons and Western Dragons”一课的教学案例,介绍跨文化导向的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

1.教学背景

据课前调查,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动物,尤其是凝结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十二生肖,但是对于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了解甚少。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

2.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与龙相关的词汇、表达等。

(2)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学生能够了解中西方龙的差异,并通过对比这种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关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4.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3~4个学生为一组,负责一个课题。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制作道具,系统梳理知识。

(2)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通过播放王力宏的《龙的传人》引入本课的话题:龙。

步骤二:了解中西方龙的外形差异

按照课前分好的小组,每组派一名成员分别介绍中国龙和西方龙的外在形象。在此过程中激活学生的相关词汇与背景知识。

步骤三:学习中国龙的文化内涵

①按照课前分好的小组,每组派一名成员分别介绍中国与龙相关的节日、生肖、皇权等等。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舞龙、龙抬头、龙须面、龙袍等。

②播放一段视频,介绍中国“龙”的起源,并让学生通过判断正误加深印象。

③通过趣配音,巩固学生对中国龙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④展示常州(龙城)图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步骤四:学习西方龙的文化内涵

①介绍西方“dragon”的起源:通过图片,展示dragon来自于希腊语drakon,象征着贪婪;通过听《圣经》故事,完成短文填空,了解西方的dragon是邪恶的。

②呈现阅读材料“圣乔治屠龙”,让学生总结故事梗概,并得出结论:西方的dragon是可怕的,是遭西方人厌恶的。

③通过“圣乔治屠龙”的故事,让学生猜猜由此而来的节日名称:圣乔治日(Saint Georges Day)。通过图片介绍该节日。

步骤五:总结

通过完成表格,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西方龙在外形和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

AppearanceAbilities Culture

Chinese Dragon

Western Dragon

步骤六:角色扮演

创设情境:假设圣诞节即将来临,一个中国龙爸爸将带他的孩子去美国拜访一个西方龙爸爸及其孩子。在见面之前,两个龙爸爸跟自己的孩子进行了交流。学生就此展开讨论,自编对话,并展示。

步骤七:评价

教师提供评价标准,请大家对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包括英语发音、语言得体度、内容创意等几个方面。學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对于同学们的表现进行评价,评出“最佳中国龙代言人”与“最佳西方龙代言人”奖。

步骤八:文化大碰撞

通过学习中西方龙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而这种差异体现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上。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可以减少误解,增加沟通的得体性。

步骤九:课后作业

①找机会观看关于龙的影片或阅读关于龙的故事。

②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张关于中西方龙的差异的小报。

本节校本课意在使学生在通晓本族文化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和包容异族文化。教师在授课前和授课中都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创新的过程是校本课程独特的教学模式。学生从课前查阅资料、制作道具,到课堂上展示资料、进行汇报,都是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需要通过共同合作来解决问题,每个人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校本课后,教师要搭建各种平台,展示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这节关于中西方“龙”的文化差异的校本课后,学生制作了小报,教师积极关注后续情况,在校园里提供场所展示学生的小报。通过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更为灵活和丰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使他们更好地运用语言。

三、总结和反思

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认识到文化知识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注意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中学教师平时工作任务繁重,教师要调整心态,改变观念,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其次,校本课程的编排要形成系统,不能东拼西凑不成体系。这需要学校全体英语教师合力完成,当然也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专家的指导。

[ 参 考 文 献 ]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校本课程开发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