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坤,贾英杰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天津 300193)
化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贾英杰教授以疏肝理气解郁、健脾和胃降逆为治则,用经验方消痞方治疗化疗后痞满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共60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 男14例,女16例;年龄35~76岁,平均(42.7±1.3) 岁;病程 6个月~9 年,平均(5.1±0.8) 年。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34~77岁,平均(42.9±1.9)岁;病程 7个月~8年,平均(5.0±0.7) 年。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5年5月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ISBN7-5067-2586-X)。主症:①胃脘部堵塞、胀满或胀痛不适;②起病缓慢、时轻时重;③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次症:暖气反酸、胃脘嘈杂、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1]。凡具备①②项,参考③项及其他症状、舌苔、脉象即可诊断。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恶性肿瘤诊断标准,各类型肿瘤并已接受化疗患者,具有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符合中医诊断的痞满证,Karnosfshy评分大于60分,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年龄18~75岁,知情同意并且愿意配合治疗及观察者。
排除标准:有其他影响胃动力的消化系器质性疾病和全身其他系统疾病,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近两周内使用过影响胃肠动力药物,妊娠、哺乳期妇女,依从性差。
治疗组用消痞方。半夏、黄连、莱菔子、厚朴、槟榔、枳实、鸡内金、旋覆花各15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150mL,早晚分服,服用2周。
对照组用莫沙必利分散片5mg,1日3次,饭前服用,服用2周。
中医症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胃痞满证症状分级量化表,将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反酸等9个症状分为无、轻、中、重4级,各级评分分别为0分、1分、2分、3分。
用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证候积分计算采用尼莫地平法。证候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大于95%为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为无效。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例 症候积分实验组 治疗前 30 17.97±2.80治疗后 30 5.33±3.63*△对照组 治疗前 30 18.12±3.08治疗后 30 8.73±4.54*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例(%)
化疗药物在杀伤癌毒的同时也杀伤了人体气血津液,对人体五脏六腑有一定损害,其中以脾胃受损最为严重,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酿湿浊,郁结中焦发为痞满[3-4]。消痞方中半夏散结消痞,降逆止吐,干姜、黄连作为君药,可温中散寒、泄热除痞。脾虚气滞加用莱菔子、厚朴等理气导滞;饮食停滞加用鸡内金消食化积、健脾开胃。诸药合用,共奏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5]。
消痞方加减治疗化疗后痞满,可改善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