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辉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新能源汽车技术能够改变汽车使用过程的能源基础,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幅降低汽车的尾气排放量,甚至实现零排放。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减缓全球变暖的重要环节,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创新成果。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证明,性能可靠且成本低廉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是存在的,[1]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应用与扩散却相对缓慢,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难以实现。[2]2015年全国汽车销量达到2 459.76万辆,新能源汽车仅销售331 092辆,只占总销量的1.346%。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较强,新能源汽车技术较为先进,新能源汽车商业推广位居全国前列,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2.43万辆,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7.339%,但仍无法与其燃油汽车销量相比。目前,国内外已有学者认识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缘于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而不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成熟,[3-4]但学界尚未对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形成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未能建立完整的战略管理体系,引导和管理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这直接导致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难以破解,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无法实现。
为此,本文重新定义了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分析了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形成过程,同时还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并建立了完整的战略管理体系,以解决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难以破解的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早日实现爆发式增长。
技术体制锁定是制度经济学中的锁定理论和技术体制演化中的路径依赖在技术经济演化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和拓展。技术体制路径依赖是指技术体制在当前和未来的演化取决于其历史初始条件和发展路径;技术体制锁定是指技术体制路径依赖过程中产生的渐进的“不变性”。[5]综上所述,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是指围绕燃油汽车技术形成的具有超稳定结构的技术体制,不仅能主导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还阻碍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和推广。
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形成是以路径依赖为基础,分为技术体制生成阶段、技术体制发展阶段、技术体制稳定阶段和技术体制锁定阶段,如图1所示:
1.技术体制生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燃油汽车技术体制、蒸汽汽车技术体制和电动汽车技术体制三者并存,1900年美国制造的汽车中,蒸汽汽车1 684辆,占总产量的40%;电动汽车为1 575辆,占总产量的38%;燃油汽车936辆,占总产量的22%。[6]在激烈的汽车技术体制竞争中,电动汽车技术体制和蒸汽汽车技术体制处5于领先地位,但从20世纪10年代开始,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异军突起,并逐渐替代电动汽车技术体制和蒸汽汽车技术体制,成为汽车技术体制的标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燃油汽车的续航里程较长。20世纪初,美国城市之间已经建立起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要求汽车拥有较长的续航里程,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较短,蒸汽汽车的续航里程更短,而燃油汽车的续航里程是电动汽车的3倍。[7]二是燃油汽车的技术创新。1897年,Hiram Percy Maxim发明了消声器,大幅降低了内燃机的噪音,提高了燃油汽车舒适度。1912年,Charles Kettering发明了电力起动系统,燃油汽车不再需要人力起动,使用日益方便。[8]三是燃油汽车的使用成本较低。随着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俄克拉荷马等大油田的投产,美国各大石油公司纷纷提高了炼油能力,油品供大于求,汽油价格从17.9美分/加仑降到10美分/加仑,下降幅度高达44%,普通消费者能够负担起燃油费用。
图1 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形成过程
2.技术体制发展阶段。燃油汽车的互补性资产快速发展,建成了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共同构成的支撑性服务网络,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得到优化,因而燃油汽车销量大幅上升,成为汽车消费者的首选对象。与此同时,电动汽车技术体制止步不前,蒸汽汽车技术体制则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燃油汽车的价格较低。福特公司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大批量的生产燃油汽车,形成了规模经济,燃油汽车销售价格持续下降。1915年福特T型汽车销售价格为44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9 200美元),而电动车销售价格却高不可攀,1912年一款电动双座敞篷车销售价格为1 75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3.9万美元)。二是加油站的数量大幅增加。1922年壳牌石油公司仅在美国西海岸就有1 841个加油站,1933年美国加油站数量已经达到17万个,而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数量严重不足够,燃油汽车的便利性远胜于电动汽车。三是加油技术的重大突破。原始的加油过程复杂且至少需要3个人共同操作,手动加油机的发明使得加油过程变的简单,一个加油工作人员仅需2.5分钟便可完成加油。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技术发展停滞不前,二次充电时间长达4小时,蒸汽汽车也需要45分钟的预热时间,因而电动汽车和蒸汽汽车均难以与燃油汽车竞争。
3.技术体制稳定阶段。燃油汽车技术体制成为主导的汽车技术体制,各种形式的正反馈机制在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使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逐渐固化,进入相对稳定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技术报酬不断递增。燃油汽车技术体制是主导的汽车技术体制,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为了规避风险,融资机构愿意投资燃油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由于易于获得充足的资金,大量的新企业进入燃油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的主导地位。[9]二是组织结构愈加匹配。由于燃油汽车技术是燃油汽车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燃油汽车制造企业就会构建与之适配的组织结构,实现知识和劳动的专业化,并围绕燃油汽车技术开展管理实践惯例化,劳动生产率得到进一步提升。[10]三是行为制度更为规范。政府建立了燃油汽车技术标准等规则,可消除燃油汽车技术发展中的不确定性,而燃油汽车消费者和从业者通过成立非政府组织,也建立了与燃油汽车技术相匹配的社会规范和规则。管制结构的正式规则和行为规范的非正式制度,均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强化燃油汽车技术的作用。[11]
4.技术体制锁定阶段。由于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和自我强化性,即使各种形式的正反馈机制已经难以发挥重要作用,燃油汽车技术体制仍会按照固定的轨迹运作,并逐渐僵化,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体制予以排斥。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技术锁定。燃油汽车整车制造与配套企业之间已经建立起错综复杂的生产运营网络和较为稳定的产业链。如果燃油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改为生产新能源汽车,就必须重构其生产运营网络和产业链,转换成本极其高昂,因而燃油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倾向于燃油汽车技术的渐进式创新,不愿意开展颠覆式创新,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二是组织锁定。经过多年的实践磨合,燃油汽车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较为合理,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空间不大,燃油汽车制造企业倾向于维持现有的组织结构。如果燃油汽车制造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就要大幅调整甚至重构其组织结构,风险难以控制,因而燃油汽车制造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制度锁定。由于燃油汽车技术的相关制度已经建立,其演化具有路径依赖和锁定的特征,全面改变既存制度的难度很高,只能进行增量调整。因此,全面改变燃油汽车技术既存规则,建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规则,将受到燃油汽车相关技术群体的集体抵制或压制。
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发展进入锁定阶段,出现了技术体制僵化的现象,已经不能推动燃油汽车技术的持续创新,还严重地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只有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才能实现爆发式增长。
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是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形成过程中诸多正反馈机制相互强化构成的超稳定结构,因而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传统技术体制锁定一方面需要外生力量的冲击,即自下而上的技术缝隙创新、水平层面的关联技术体制和自上而下的社会技术环境;另一方面,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内部有许多差异很大的技术行动者和资源,其性质决定了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的动态适应能力。如果动态适应能力发生巨大变化,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就会从内部实现自我转变。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传统技术体制锁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图2所示。
新能源汽车技术缝隙是燃油汽车技术体制之外,为确保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能够顺利开展而提供保护的空间。新能源汽车技术缝隙创新的优势主要有:一是保护新能源汽车技术免受燃油汽车技术的竞争压力。二是形成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共同预期,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缝隙中的创新过程指出明确的方向。三是构建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社会网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和资源,并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12]新能源汽车技术缝隙创新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新能源汽车技术通过竞争性缝隙创新的扩散与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竞争,即在缝隙市场中开发和实验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成熟后进入主流市场,与燃油汽车技术体制进行竞争。例如,燃油汽车尾气排放污染了空气,导致上海、北京、合肥等大城市的PM2.5水平超过美国标准的4至8倍。中国大城市每辆公交车日行驶里程约280公里,需要消耗燃油约120升,相当于35辆私家车的尾气排放,因而上述城市纷纷采购新能源公交车,逐步淘汰燃油公交车。为了降低PM2.5的浓度,改善人居环境,合肥市大力引进新能源公交车,2016年合肥公交公司已经拥有新能源公交车3 410辆,占全部车辆总数的79.9%。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市场化的过程中,相关技术行动者可获得更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知识和新市场的经验,一旦时机成熟,新能源汽车就可以在主流市场与燃油汽车分庭抗礼。二是新能源汽车技术通过互补性缝隙创新与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的融合,将燃油汽车技术体制转变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体制,即新能源汽车技术帮助燃油汽车技术体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的辅助部分进入新能源汽车技术体制内部,然后与燃油汽车技术并存,最终取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成为主导的汽车技术体制。例如,为了保护景区的优美环境,许多景区已经开始限制燃油汽车的使用,景区观光车普遍采用新能源汽车。2013年安徽黄山景区实行封闭管理,禁止所有车辆驶入景区,游客到达外围停车场后,需换乘新能源观光车前往景区各处。为此,黄山景区已经陆续购进100多辆新能源观光车为游客服务。通过长期的试验和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地优化,并在其他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从而促使燃油汽车技术体制转变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体制。
图2 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燃油汽车技术体制是开放系统,与其它技术系统必定发生关联,只是关联的程度存在着差异,如燃油生产系统直接影响着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关联技术体制的变化会导致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发生三种改变:一是关联技术体制发生整体变化,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例如,一旦石油资源枯竭,电力等能源将替代化石燃料成为主导的动力能源,促使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直接导致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的彻底改变。二是关联技术体制发生局部变化,从而通过关联的要素影响燃油汽车技术体制。例如,采用企业的兼并重组、产权关系的改变和衍生机构的建立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2008年加拿大绿色电池生产商Electrovaya通过收购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并凭借其电池核心技术,推动了加拿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三是关联技术体制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新的技术体制加入关联技术体制,新技术体制的技术行动者引入了新的知识和资源,从而改变了原有的关联方式。例如,公路是燃油汽车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电网集团与公路经营方合作,在公路沿线投资建设了公共快充站。这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也增加了公路所有者的营业收入和经营种类,并改变了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垄断城市之间公路交通的状况。
社会技术环境是一系列影响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发展方向和速度的宏观长期趋势,主要有气候变化、经济周期、文化价值观、社会思潮等。[13]例如,对于每个家庭和国家而言,石油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同时石油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人们大量的使用,石油的储量会快速地减少。这必将对燃油汽车技术系统形成巨大的压力,从而引发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探索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政策的调整。当社会技术环境的波动幅度不大、速度不快、频率不高和影响范围不广之时,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的发展主要是系统优化(如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和渐进创新(如汽车尾气过滤回收处理)。如若社会技术环境变化的幅度很大,会对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形成巨大的压力,导致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内部出现从未有过的难题,迫使燃油汽车技术行动者开展创新,如寻找新的解决方法、构建新的规则体系和改变燃油汽车技术等。例如,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等宏观环境因素变化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兴衰发展。19世纪20年代,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很高,美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33 842辆,销量在1912年达到了顶峰。随着汽油价格的不断下降,19世纪30年代电动汽车逐渐被燃油汽车替代。进入21世纪之后,在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环保成为全球性的社会思潮和世界各国的共识,电动汽车重新获得业界的重视。
来自体制外部冲击是燃油汽车技术体制转变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体制的必要条件,但这种转变能否发生、何时发生、以何种方式发生以及转变的方向和性质则是由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内在的动态适应能力决定的。如果动态适应能力弱,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的稳定性就不高,转变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体制的难度不大。反之,转变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体制的难度很大。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的动态适应能力是指燃油汽车技术体制成员在面临其他汽车技术体制竞争之时,对自身脆弱性的感知、消减脆弱性的能力和内部协调的能力。[14]对自身脆弱性的感知是指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内部能够对来自外部的冲击进行有效厘清和清楚表达的能力。燃油汽车技术体制成员必须清楚地了解来自外部的冲击和内部问题的根源,方能对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的转变方向达成共识,并采取统一的行动。消减脆弱性的能力是指体制成员为了转变燃油汽车技术体制,从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内部和外部获取必要资源的能力。自身脆弱性的感知和消减脆弱性的能力取决于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内部的协调能力。由于燃油汽车技术体制是由异质性(资源禀赋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和有限理性的技术行动者构成的系统,因而能否消除体制成员在内部张力和外部压力方面的解释性和认知性偏差,达成一致的意见,形成共同的预期,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并采取统一的行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关键。例如,2014年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安徽奇瑞公司为了实现转型升级,与江淮、国轩、安凯等16家单位共同组建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盟。奇瑞公司充分利用联盟内部资源,主动与联盟成员就新能源汽车生产运营、技术研发和商业推广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协商,同时还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新能源汽车的专职研发人员600余人)和专利优势(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专利500余项),优化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系统和供应链网络。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奇瑞公司生产出工薪阶层买得起的新能源汽车(奇瑞QQ3EV售价4.58万元),其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跑者之一,并使得安徽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推广位居全国前列。
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能够自我维续和自我强化,仅仅依靠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外部和内部力量的自然演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很难破解或需要很长的时间方能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因此,有必要建立完整的战略管理体系,评估和整合有关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引导和管理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行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战略管理体系主要是由战略层、计划层和操作层的诸多管理活动形成的循环系统,如图3所示。
图3 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战略管理体系
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战略层次管理活动主要是建立转型平台和凝聚合作共识,如图4所示。
1.建立转型平台。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内行动者的资源禀赋差异大、利益诉求不同、所持态度和期望迥异,能否顺利地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主要取决于体制内行动者沟通协调的结果。因此,有必要构建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即“转型平台”,[15]以便相关行动者进行对话和协商,并达成合作共识。转型平台是动态且开放的网络,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内行动者可利用转型平台进行创新性学习、经验交流、直接对话和探讨问题,从而能够准确掌握其他行动者对于问题性质的见解和所持的观点,及时调整其对问题的认知和预期。由于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的成员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积极性不高,因而需要引入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外的行动者(如地方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环保组织、消费者协会等)参与转型平台协商,形成多元沟通协调合作机制。
图4 战略层次的管理活动
2.凝聚合作共识。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内的行动者和体制外的行动者利用转型平台,进行互动和协商,并凝聚合作共识,一是发展前景和目标。研判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预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和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二是基本纲领和原则。确定基本纲领和原则,指导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战略规划和具体措施。三是实施的组织基础。确定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行动者、明确不同行动者的角色定位和承担的责任义务、建立具体的实施组织、估算所需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落实资源的来源和渠道。
在合作共识的指导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计划层次管理活动主要是评估体制内外部因素、制定技术路线和计划,如图5所示。
图5 计划层次的管理活动
1.评估体制内外部因素。一是评估体制的具体外部因素,判断它们对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影响性质(如宏观趋势是否强烈要求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的关联技术体制有哪些?它们与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的关联程度如何?如何调整关联技术体制方能有助于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新能源汽车有哪些缝隙创新技术?这些缝隙创新技术是否已经成熟?与燃油汽车技术相比有何优势与劣势?应选择哪种缝隙创新战略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二是评估体制的动态适应能力,判断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难度(如评估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内诸多行动者的综合实力,可辨别出关键的行动者,了解其参与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方式和程度等;评估体制内的资源,则可掌握体制内哪些资源能够用于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它们有哪些作用以及作用的大小等)。
2.制定技术路线和计划。一是根据评估的结果,选择出合适的模式,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如果评估的结果表明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的动态适应能力较弱,宏观趋势强烈要求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的关联技术体制存在发展瓶颈,并且新能源汽车的缝隙创新技术处于成长期,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应选择替代型模式,新能源汽车技术体制可直接替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倘若评估的结果表明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的动态适应能力较强,宏观趋势要求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但要求的程度不强烈,燃油汽车技术体制的关联技术体制发展状况良好,并且新能源汽车的缝隙创新技术处于幼稚期,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应选择转化型模式,新能源汽车技术体制只能逐渐替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二是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与燃油汽车产业形成有效竞争,因而选择出合适的模式后,还需要制定短期(5~10年)、中期(10~20年)、长期(20~30年)计划,并明确各时期的工作重点、工作难点和实施方案等。
在短期计划的指导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操作层次管理活动主要是技术发展方向的研判、技术应用领域的选择、技术应用活动的实施、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和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如图6所示。
图6 操作层次的管理活动
1.技术发展方向的研判。运用先进的技术预测和管理工具,从科学知识基础(如技术可靠性和可行性)、社会需求(如社会公众对环保的关注程度)、环境绩效(如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制度条件(如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和经济条件(如技术的经济性)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发展前景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出合适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并设计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路径。
2.技术应用领域的选择。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领域应与汽车主流市场的要求类似,并易于接受新能源汽车技术。由于景区对环保的关注程度极高,代表性不强,因而不宜以景区为试点,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则是不错的选择。
3.技术应用活动的实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活动的实施过程之中,会面临技术、经济、制度和社会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因而需要制定购买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综合性政策,以确保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活动顺利地实施。
4.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活动初期所获资源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应积极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政策工具,扩大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应用范围。由于相关技术行动者需要持续地投入大量资源,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必要设计出更为有效的激励机制,方能激励和引导相关技术行动者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愿意扩大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应用范围。
5.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评估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活动的效果,判断效果能否达到预设目标。如果能够达到预设目标,应重点关注下一步的工作怎样开展;如果未能达到预设目标,则应着重考虑存在哪些问题及其根源,采取何种方法和措施,才能迅速地解决问题。
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是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的关键原因而非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成熟。为了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本文对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进行了重新定义,分析了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形成过程,发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是燃油汽车技术体制内在动力机制与体制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本文认为需要建立完整的战略管理体系,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进行正确地引导和管理,才能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顺利地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实现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