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干扰效应在足球接球动作技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018-09-07 09:33余方亮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接球胸部背景

余方亮 温 阳

(1.南京体育学院足球学院,江苏南京 210014;2.江苏省校园足球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4;3.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江苏南京 210014)

1 前言

“背景干扰”[1],也有学者称之为“关联干预”[2]或“情境干扰”[3],是指操作背景中技能的变化形式对操作产生的干扰[4]。任务变化的随机程度越高,则背景干扰程度越高,任务变化的随机程度越低,则背景干扰程度越低。

“背景干扰效应”是指高背景干扰的练习方案产生的学习效果(即保持和迁移操作成绩)优于中、低背景干扰的练习计划。背景干扰效应是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在开始阶段,高背景干扰练习的动作表现较差,甚至没有中、低背景干扰练习的效果好,但是在后期的保持和迁移测试中,高背景干扰练习的动作表现却优于中、低背景干扰练习,即产生了背景干扰效应。因此,可以根据背景干扰效应组织练习过程,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效率。

自William Battig(1979)提出“背景干扰效应”假说以来[5],国外对背景干扰效应的研究一直热度不减,但是研究结果却不尽一致。T.Kim(2018)为期三天的3个独特的离散序列任务实验[6];Pauwels Lisa(2018)对28名老人做了为期3天的视觉运动实验,6 天后进行保持测试[7];Lee Ya- Yun(2018)环境和动作技能学习的实验[8];这些实验结果验证了背景干扰效应假说。Hinkel-Lipsker Jacob W(2017)步态实验的迁移测试[9];Buszard Tim(2017)对9名和16名技能熟练的青年网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发球动作技能分别进行了实验[10],这些实验结果却没有验证背景干扰效应假说。

和国外研究以实验室实验为主不同,国内研究主要采用体育教学现场实验,但是研究结果仍然不尽相同。夏忠梁(2014)的篮球和乒乓球实验[11-12],白雪冬(2016)[13]、牛一农(2017)[14]的网球实验,张择(2017)的乒乓球实验[15],张文宇(2017)[16]篮球实验都验证了背景干扰效应的存在。但是于涛(2017)[17]的篮球实验并没有验证背景干扰效应假说。

鉴于动作技能学习中背景干扰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结果不一致,且足球动作技能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此作为切入点,在如今中国校园足球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拟从学校体育教学的角度,选择足球胸部接球动作技能为实验任务,以背景干扰效应假说为基础,组织练习过程,设计实验程序:一是将背景干扰效应假说应用于自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探讨练习的不同组织形式对足球接球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从理解后重组理论等角度分析实验结果的原因;二是对背景干扰效应在体育教学现场实验中做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足球胸部接球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练习组织形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2 主要研究方法

2.2.1 实验法

选取某大学足球专修班的3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两个实验组,进行8周的体育现场教学实验。

2.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3组间保持测试的技评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3 实验过程分析

3.1 实验研究的总体设计

3.1.1 实验任务的选择及安排

实验共持续10周时间,每周一次课,共10次课。第1次课进行实验前测、分组及练习距离、次数和持续时间的确定,2-9次课进行教学实验,第10次课进行保持测试。

3.1.2 研究假设

以动作技能学习理论中背景干扰效应假说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足球胸部接球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技能保持阶段存在背景干扰效应,即背景干扰程度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3.1.3 实验设计的类型

本实验采用的是体育教学现场实验的准实验设计,只有练习组织形式一个变量,是单因素实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试掌握关于实验的一切信息,但是研究参与者并不知道自己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是单盲实验设计。

3.1.4 实验变量及其测量方式

本实验中,自变量是单因素——练习组织形式;因变量是足球胸部接球动作技能学习效果,是根据研究参与者保持测试的技评成绩予以表示;无关变量是所有能影响足球胸部接球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变量、研究参与者变量、主试变量和程序变量等四类。

3.1.5 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

本实验对系统无关变量的控制如表1所示:

表1 对实验系统无关变量的控制

3.1.6 研究参与者(实验对象)的选择

本实验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某大学某足球专修班的全部学生,30人以上的大样本作为研究参与者。足球专修课之前,所有学生未接受过系统的足球动作技能学习,均为初学者。

3.1.7 实验的组织实施

本实验分成1个对照组和2个实验组,以背景干扰效应假说为基础组织变化练习形式,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低背景干扰的群组或固定练习,实验1组采用中等背景干扰的递进式练习,实验2组采用高背景干扰的重复变化练习。每次课的练习总次数是40次,中间无间歇,主试针对个体的练习情况即时反馈。8次课的练习总次数是320次。

对照组:采用群组(组块)练习,每次课的练习距离固定为3M,先进行20次挺胸式接球动作技能练习,再进行20次收胸式接球动作技能练习,每人练习10次之后轮换。

实验1组:采用递进变化练习,1-4次采用低背景干扰的群组(组块)练习(同对照组);5-8次课采用重复变化练习(同实验2组)。

实验2组:采用重复变化练习,每次课的练习距离固定为3M,交替练习挺胸式和收胸式接球动作技能,共40次,其中每种接球动作技能各练习20次,每人练习10次之后轮换。

3.2 实验研究的具体实施

3.2.1 研究参与者基本情况

本实验的研究参与者共33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两个实验组,每组11人,其身高、体重、年龄和运动年限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胸部接球实验研究参与者基本情况

3.2.2 实验前测

根据学校足球专修课程大纲和体育测量与评价[18],评价标准主要是胸部接球动作技能的稳定性,测试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

大同市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落实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开发名、特、优农产品。如大同县绿豆、广灵东方亮小米、灵丘苦荞麦等,都是大同市农业技术推广后开发的特色产品。只有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因地制宜强化经济作物基地的建设,搞好区域规划,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全面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经济中的纽带和促进作用,才能推动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如图1所示,抛球者与测试者相距3M相向站立,抛球者抛球给测试者,测试者用胸部接球,连续6次,其中前3次是高球,要求测试者采用挺胸式接球动作;后3次是平直球,要求测试者采用收胸式接球动作。抛球要求双手平均用力,尽量不使球发生旋转,向前上方抛出。此测试只有技评分,没有达标分。

图1 胸部接球测试位置图

技评是专家根据接球技术的动作结构:观察移动-选择接球的部位和接球方法-改变来球的力量-随球移动[19]这4个环节,对测试者每一次胸部接球动作的标准性、规范性、协调性和连贯性所进行的现场主观评分。技评分以10分为满分,将5名专家的评分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取平均分为最后得分。将每名测试者最后的技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作为实验前测的成绩,并作为实验分组的依据。测试过程中,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反馈,每名测试者连续胸部接球6次,按学号顺序,依次进行测试。

3.2.3 实验检验

3.2.3.1 评分者信度检验—肯德尔和谐系数

为了尽量避免个人主观对评分结果产生的影响,保证评分者对相同研究参与者评分时的一致程度,本实验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对5名专家的评分信度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肯德尔和谐系数表

本实验由于研究参与者为33人,N>7,因此,还需要将W转化为χ2值,再进行χ2检验。

进行χ2检验,自由度(df)=N-1=30-1=29,查χ2值表得:

本实验中的W值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5名专家评分的一致性很高。

3.2.3.2 研究参与者分组同质性检验

为了保证3组研究参与者在实验前的技能水平是相同的,把3组中的每名研究参与者第一次练习的技评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2,27)=0.006,显著性水平P=0.994>0.05。结果表明:实验前测技评成绩均值,在0.05水平上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说明3组研究参与者之间的技评成绩在同一水平,可以认为分组具有同质性。

3.2.4 实验保持测试(教学考核)

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教学课结束一周后进行。所有要求同实验前测,所不同的是,高球和平直球出现的顺序是随机的,但仍然是3次高球和3次平直球。教学课结束之后到教学考核之前,所有研究参与者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胸部接球练习。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技评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4.1 正态分布检验

正态分布检验结果为:Z=0.371,P=0.773>0.05,表明三组研究参与者的技评成绩呈正态分布,可以进行方差分析。

4.2 方差齐性检验

技评成绩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显著性水平 P=0.998>0.05,表明方差齐性,可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4 胸部接球保持测试技评成绩方差齐性检验

4.3 单因素方差分析

技评成绩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F(2,27)=3.501,显著性水平 P=0.044 <0.05,因此否定原假设,认为3组之间教学考核技评成绩在0.05水平上差异具有显著性。

表5 胸部接球保持测试技评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4.4 LSD多重比较

LSD多重比较结果如表6所示:实验1组和实验2组之间的显著性水平P=0.043<0.05,因此否定原假设,认为两组之间教学考核技评成绩在0.05水平上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实验1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显著性水平 P=0.022<0.05,因此否定原假设,认为两组之间教学考核技评成绩在0.05水平上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2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显著性水平 P=0.759>0.05,因此肯定原假设,认为两组之间教学考核技评成绩在0.05水平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表6 胸部接球保持测试技评成绩的多重比较

4.5 实验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1组和实验2组、实验1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技评成绩均值,在0.05水平上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2组和对照组之间之间的技评成绩均值,在0.05水平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5 分析与讨论

从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的现有研究来看,也已经确定某些因素会减弱练习变异性和背景干扰效应在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但是究竟是什么因素还没有更权威的证据来确定。综合现有研究,年龄、性别、运动水平、任务特征和学习者特征都有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试图根据理解后重组理论结合动作技能学习两阶段模型以及运动训练学[20]竞技需要和适宜负荷原则对实验结果予以剖析。

本实验采用的挺胸式和收胸式接球动作技能的技术要领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这两种接球动作技能的技术要领是有明显区别的。在准备姿势上,两种接球动作技能技术要领相差不大,但是,在触球瞬间,两种接球动作技能的技术要领完全不一样了。挺胸式要求两脚蹬地,膝关节伸直用胸部轻托球的下部使球微微弹起于胸前上方,可以说,用力方向是向前向上的;而收胸式则要求触球瞬间收胸、收腹、臀部后移将球接在体前,是将来球向前下方缓冲用力。

表7 胸部接球动作技能技术要领

对照组1-8次课采用的都是低背景干扰练习结构—群组(组块)练习,这样的练习结构对于发展初学者的基础动作模式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仅仅依靠稳定的基础动作模式要想在教学考核中取得好成绩是较为困难的。本研究认为,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教学考核的方式是随机的,测试者只能在球被抛出后才能判断出球的性质,是高球还是平直球,以此来决定是采用挺胸式还是收胸式接球动作技能。根据竞技需要原则中从实战出发的观点,要想在教学考核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在练习方式上就必须向教学考核的要求靠拢。第二,根据适宜负荷原则,要想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练习的负荷就必须与练习所处的阶段相对应,过大的负荷容易造成机体的劣变,而过小的负荷又难以引起机体的应激,只有渐进式地增加负荷的量度,才能提高练习者的生物适应能力,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显然,对照组采用的低背景干扰练习结构—群组(组块)练习只是对胸部接球动作的简单重复,没有根据教学考核的要求来安排练习方式,也没有通过练习结构的改变给予练习者适宜的新异刺激,因此,教学考核的技评成绩不佳。

实验1组1-4次课同对照组一样是低背景干扰练习结构,5-8次课是同实验2组的高背景干扰练习结构。首先,背景干扰程度是在逐渐加大的,这是符合适宜负荷原则中渐进式增加负荷量度的观点的。其次,5-8次课的高背景干扰练习结构,每次练习的动作技能都不一样,这样的练习方式也更接近教学考核随机变化的要求,符合竞技需要原则中从实战出发的观点。第三,胸部接球是开式动作技能,练习者的动作受制于来球的性质和抛球者离开的距离。抛球者抛出的球,不可能保证每一次球的运行轨迹、速度、力量、落点和角度都一样,这就要求练习者的每一次练习都必须根据来球性质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参量。尤其是在高背景干扰练习结构中,要求交替练习挺胸式和收胸式接球,这就使得每一次练习都要求练习者采用不同的接球动作技能,选择不同的动作参量。因此,在练习过程中,练习者必须及时对来球性质做出准确的判断,是高球还是平直球,第一落点大概在哪个位置等等。然后根据自己的预判选择合适的接球动作技能,或是挺胸式或是收胸式,并且要根据第一落点的大概位置及时调整自己的脚步,才能完成动作。这就迫使练习者在每一次练习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提高自己的注意强度,采取更多的接球策略,以区分、辨别每一次接球动作技能之间动作程序或运动参量的不同,并对这些不同的动作程序和运动参量在头脑中加以对比分析,再通过本体感觉,更清晰地体验挺胸式和收胸式接球动作技能之间的区别。这样就使得练习者对挺胸式和收胸式接球动作技能之间的区别了解的更加透彻,对于挺胸式和收胸式接球动作技能所需要的动作程序和运动参量,都能够更深刻地留存于他们的长时记忆中,也就能够在后面的练习中更容易被回忆起来。

可以说实验1组的中等背景干扰的递进式练习结构通过1-4次课对胸部接球基本动作模式的学习和巩固,5-8次课开始培养学习者根据来球性质在运行轨迹、速度、力量、落点和角度等不断变化的调整特征,及时调整自己已经掌握的动作模式,以适应变化了的调整条件,完成胸部接球动作,形成胸部接球基本动作模式的多样性。

实验2组1-8次课全都采用高背景干扰的练习结构,虽然最接近教学考核的要求,符合竞技需要原则中从实战出发的观点。但是,对初学者而言,这样频繁的变化不利于他们发展基础动作模式,因此,教学考核技评成绩不佳。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实验结果未能验证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设和背景干扰效应假说。

2)在自然的足球胸部接球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初学者没有出现背景干扰效应。

3)足球胸部接球的高效练习组织形式是中等背景干扰的递进变化练习。

6.2 建议

自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将动作技能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假说盲目套用,仍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任务特征、学习者的运动水平、所处的练习阶段等,及时调整练习方式,改变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地增加背景干扰的程度,才能最高效地提高练习效果。

猜你喜欢
接球胸部背景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直击多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及半径
大树的日常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
抛接球
女子胸部健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