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创建路径研究

2018-09-07 09:33:34单琛蕾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育产业全民

单琛蕾 张 伟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

2017年5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逐渐掀起全国各地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热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体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全民健身广泛开展,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实现健康中国发展目标,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开展全民健身战略,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体育特色小镇,是以“体育”为核心,以旅游为主要形式,带动相关体育服务产业链的发展,在满足人们休闲旅游需求的同时,通过各项体育项目的体验达到休闲健身的效果。目前,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分析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找到当前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找出符合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途径。为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参考。

1 大视野下的体育特色小镇

1.1 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深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伴随着人口红利衰减、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认识发展大势,深刻把握发展规律,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体育产业是中国经济在新常态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推进体育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产能过剩,供需关系结构严重失衡,产业结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核心产业滞后,即相对于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健康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迟缓。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去有针对性地解决。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体育特色小镇以体育产业为核心,产业链较长且呈显出跨界融合的趋势,在供给端上减少无效和低端产品的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消费群众的多元化需求。体育特色小镇有可能成为引领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促进产业融合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行需要体育特色小镇的支撑。

1.2 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

2008年北京奥运会积极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加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机会。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同时,对体育设施的建设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全国上下也逐渐掀起了全民建身的热潮。[2]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使得全民健身拥有了焕发新生的机遇。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冰雪运动得到了极大的普及。2016年-2017年,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达到1.7亿人次,冰雪旅游产业迎来了巨大发展机遇。国家“三亿人上冰雪”政策的落实,不仅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冰雪运动,也将为冰雪旅游市场带来庞大的消费人群。此外,冰雪产业的产业链更长、更多元,器材、场地设施、医疗救护到相关如旅游、地产、娱乐、餐饮等,都有着丰富的衍生领域。而以冰雪运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而且可以带动冰雪项目的发展,激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增加群众健身途径,促进产业高度融合。冰雪特色小镇建设,是在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的背景下,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满足全民健身及健身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

1.3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基础、前端要地和有力支撑,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3]全民健身不仅仅是创造更健康的生命状态,延长健康工作和生活的生命时间,提高生命质量,更重要的是创造健康和谐的社会价值。随着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实现全民健身的可选择方式之一,成为激发群众广泛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路径之一。一方面,以体育为核心的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带动当地体育运动的发展,也激发了人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对于深化体育改革,推进体育转型,促进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体育特色小镇的空间比较完整,能够为健身人群提供一个休闲运动的空间,对于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推动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2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共性特点

始创于浙江的特色小镇已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小镇热”。受此影响,江苏省体育局在2016年9月采用省地共建模式,率先启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并与江阴市新桥镇等首批8家共建对象所在县(市、区)政府签订了共建协议。且江苏省体育特色小镇以体育健康为主题和特色,有机融合了产业、健身、休闲、体育赛事、旅游及文化等方面,产业定位明确、体育内容丰富、文化内涵鲜明。在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将为其他省市提供指导性意见。

表1 江苏省第1批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名单

针对体育产业的可能性,根据产业类型与人群的不同,将体育特色小镇分为四类:产业型体育小镇、休闲型体育小镇、康体型体育小镇、赛事型体育小镇。通过表1对江苏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的列举,可以总结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主要依托“体育+”的发展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展形态。目前,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主要依托“开发区”、“旅游区”等资源,交通较为便利、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这些资源,融入体育元素和功能,拉长体育产业和服务链条,形成相对集中的以体育为特色的项目链、产业群和消费圈,成为体育服务的新空间。二是产业形态。体育特色小镇实现了产业、资源、服务、消费的有效集聚,形成了宜业宜居宜游的体育健康特色区域。体育特色小镇与旅游、养生、制造、休闲等产业紧密融合。聚焦运动休闲、体育健康等主题,形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用品制造等多种产业形态。三是文脉传承。体育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既要打造主要运动项目,同时还应融入当地传统特色文化,形成运动项目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3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跨界融合困难

跨界融合即体育产业链在充实拓展自身相关配套环节的同时,深度嫁接其他产业,把长线产业培育目标和短期投资诉求统筹结合。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限制了不少产业的发展空间。正因为如此,选择和培育一个适合小镇自身发展的产业,更显重要。目前,体育产业必须跨界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共识,体育小镇拉动的旅游消费、培训与课外活动消费、文化产品消费、周边产品消费,远远大于体育运动本身的消费。因此体育小镇必须跨界融合,共生发展。虽然体育小镇已经多产业并重,但深度融合不足。缺少资源整合的能力,缺乏跨界综合运营能力的大型投资企业进入,不具备产业导入与跨界发展的框架基础。此外,体育事业长期在体制内封闭运行,与其他产业少有深层次跨界融合,导致体育体制内的人士不懂其他相关产业,其他产业不懂体育,跨界复合型人才缺乏。这样的体育产业环境,将导致体育特色小镇发育严重不健全。

3.2 消费模式有待升级

体育特色小镇需要足够的消费人群,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健身意识不断高涨,健身人群进入体育消费升级阶段。这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育特色小镇与普通的旅游小镇不同,观光客来过的景区不会再来,而体育运动消费者会成为“常客”。因此,体育特色小镇的挑战就是通过产业升级留住消费者。目前广场舞和暴走群体巨大,马拉松赛事火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体育消费人群的庞大,也客观说明了我国缺乏体育消费环境、消费渠道,不能激活潜在的消费需求。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主要是供给水平低,供给与需求错位,即深层问题出在供给侧。体育特色小镇如何深入解决体育供给侧问题,创新消费模,满足运动人群消费需求式成为难点。

3.3 缺乏文化支撑

在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形成自己的小镇特色显得十分关键,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的缺乏,会导致“特色小镇”缺乏韵味,造成“千镇一面”的局面。乡土文化是“小镇文化”的内核,也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只有外壳,而无鲜活乡土文化内涵的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放眼当前的特色小镇,平遥古城蕴涵汉民族建筑文化、吏制文化、宗教文化、票号文化等诸多特色文化。乌镇在经历江南水乡文化后又衍变出互联网文化,特色小镇的建设无疑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当前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们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值得深思。

4 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的创建路径

4.1 立足实际,合理选择发展产业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必须紧贴运动项目,因此,选择和培育一个适合小镇自身发展的产业十分重要。体育特色小镇在发展产业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两点:其一,从当地经济基础和消费市场需求来说,所发展的体育项目必须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体育特色小镇的设施应更加完善、格调更高,开发如山地户外、水上运动、冰雪运动和高尔夫运动等偏高端运动项目,以满足消费人群的需求。其二,从区位条件来看,“体育+旅游”为主的体育小镇一般都依靠著名的风景区、度假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结合合适的体育项目。例如,河北崇礼太舞冰雪特色小镇,依托优厚的冰雪资源,借助冬奥会的东风,逐步发展成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度假滑雪区[4]其三,结合民族传统项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积极扶持和推广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同时,特色小镇的打造,应坚持以体育为核心,带动培训、医疗、户外产品销售等体育服务产业链,甚至还要考虑把餐饮、酒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全面规划,选择适合特色小镇发展方向的产业做强做大,逐步发育成为小镇发展的有力支撑。

4.2 优化消费结构,促进人文消费

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实施,人们的健身意识显著高涨,这种变化中,有必要对我国全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进行科学的调整和规划,从而保证人们体育消费需求的满足和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5]《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在消费人群中购买运动服装的人数比例最高,为93.9%,购买体育器材、体育书刊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8.8%和9.7%。[6]可以看出实物型消费的比重大大超过了参与型和观赏型的体育消费。体育特色小镇在运营过程中如何创新消费模式至关重要:首先,优化体育消费结构。目前体育消费主要以实物型、参与型为主,因此小镇应加强观赏类、赛事类项目的比重,提高体育消费品的质量,发展与当前居民经济水平相适宜的体育消费,在保证体育产业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前提下,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消费需求。其次、促进人文消费,在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凸显文化价值。着力把人们的体育消费需求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7]立足于乡土,对当地民族文化、传统节庆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彰显小镇地域人文特色,培育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以张家口崇礼冰雪小镇为例,张家口古镇众多,是我国北方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打树花”、“蔚县剪纸”、“社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张家口崇礼冰雪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入“文化+”的发展理念,将当地民俗文化注入建设的全程。再次,加强产业跨界融合,体育产业产业链更长、更多元,涉及场地、基础设施建设、器材装备销售以及相关产业如旅游、地产、酒店、餐饮、娱乐等,市场广阔,消费空间巨大。最后,在“互联网+”的新型经济形态影响下,不断创新、改革、发展更为广阔的网络平台,完善体育特色小镇旅游网,积极更新发布旅游信息,形成强大的网络宣传攻势。在提高体育特色小镇关注度的同时,打造国际性体育旅游知名品牌。

4.3 创新发展理念,科学构建发展体系

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地产化”问题正在引起政府部门的警惕。部分参与小镇建设的企业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仅仅着眼于房地产项目,忽视挖掘体育特色小镇在体育健身、文化旅游、养生居住等方面的功能,由此背离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8]为此,《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合理确定住宅用地比例,即从土地供给环节控制房地产过度开发;二是对产业内容、盈利模式和后期运营方案进行重点把关,防止房地产开发混入其他产业。此外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加大监管和考核力度,严格控制房地产倾向,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十三五”和供给侧改革的发展契机下,打破传统城镇体系,科学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保障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9]坚持开放性发展,积极学习国外特色小镇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体育特色小镇之间的互动交流,努力接近国际服务质量管理标准。实施动态考核评价,针对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制定出相应的精准度较高的考核指标,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对体育产业跨界融合、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体育消费结构、全民健身都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体育特色小镇,应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立足于实际,因地制宜地培育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优化体育消费结构,促进人文消费,同时政府应起到引领作用,将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融入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体育发展规划之中,推动体育特色小镇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体育产业全民
全民·爱·阅读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22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可持续全民医保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08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