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2018-09-06 09:23吴云君
读天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思想品德途径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方式。我结合自己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浅谈

关键词:思想品德;探究式学习;途径

一、 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是《小学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只有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因此在品德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融入其中,从而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感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二、 关注动态生成内容,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灵活机智地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观念调控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应学生变而变,应临场实际情况而变,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案。通过对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提升学生对知识层次的深化交流讨论,实现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与互动,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生命化的课堂,从而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的知识体系。但是,那些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那些在他们的生活中、交往中自主生成的问题不受重视,探究教学缺少新活力。因此,在小学品德课的探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探究问题进行一定的预设,还应充分重视生成性的探究问题。

三、 遵循互助合作原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建构主义把协作交流作为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青少年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要有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人教版)《我爱我的家乡作品评价》这一课时,在评价方法,评价语言,评价过程,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一起学习。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探究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探究深度和全面性,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对有些问题也缺乏全面的了解。那么,在探究互助过程中,要有效完成探究任务,该如何实现互助呢?

(一) 在探究过程中,互助探究的难度要适合,难度偏大或偏小都不利于学生之间互助探究。对学生单个个体难以完成的探究问题,教师应给学生互助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完成探究任务。

(二) 教师参与互助的时机要适当。若教师介入太早,就有可能包办代替,若介入时间过晚,学生就会迷失探究方向,往往又使学生处于盲目探究状态,影响探究的效率和结果。因此,教师在探究过程中,要适时走入学生的探究中,观察学生的探究状况,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探究指导。

(三) 对于互助中产生的探究成果,教师应及时归纳总结。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一定的互助探究,能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这时,教师应与学生共享探究的乐趣和探究的成果。

四、 坚持开放教学理念,拓宽学生创新空间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在小学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开展社会调查、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思想品德课外教学的形式很多,除社会调查外,还包括:课外阅读、演讲会、辩论会、主体班队会、专题报告会、热点讨论、品德简报、新闻角等。因此,教师要树立“开放性”课堂教学观念,建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为学生营造更加广阔、真实的探究学习空间,允许并激励学生将课堂中解决不了的疑问带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思想品德》(二年级下册)《我爱家乡作品评价》这一课时,事先就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入大自然,再走进生活去了解家乡,欣赏家乡,赞美家乡。在具体的环境中亲身去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写成调查报告或是短文,最后在全班发言并展开讨论。这种形式有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让他们接触家乡,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以便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和生活。

五、 转变探究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创新个性

思想品德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新课程在评价上凸显出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主体性等观念。如为了实现作品评价的多元化,我校课题组教师在集体教研时,在上一阶段的作品评价表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坚持模糊评价、激励评价的原则,使之更易操作。

总评

说明:此量表是一个笼统的评价标准,评价时可根据具体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采用具体的评价标准,以便于老师和学生做出清楚客观的评价。特别增加了小组合作的评价标准,这样的指标更全面、更完整。

因此,在探究的评价上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重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并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评价,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探究的科学性,做到科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笔者还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首先,关注学生特长,发挥“比较优势”。笔者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全方位、多视角地考虑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肯定学生的长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又有利于学生发挥各自优势,发展特长。

其次,评价关注“弱势群体”。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弱势群体”在探究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笔者主动地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应对探究中遭遇的难题;同时也密切关注他们每次小小的进步,从而及时肯定、鼓励他们的探究兴趣。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大力推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2]楼江红.初中思想品德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叶平,姜瑛俐.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4]伍长松.浅谈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1).

作者简介:

吴云君,重庆市,重庆市江津区向阳小学校。

猜你喜欢
探究式学习思想品德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