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山东临沂 276000)
急诊科是医院危重患儿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此,需要急诊护士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及急救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对操作技术的娴熟[1]。急诊处理的病种具有特殊性,以急、杂、变化快、易感染为特点,往往与患儿性命攸关,而急诊科护士以年轻者居多,心理素质较差,遇到突发情况时容易出现慌乱,影响专业技术的发挥。近年来,《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等明确了急救护理人员的工作定位与能力要求[2]。因此,系统的急诊培训是一项保障患儿生命安全的重要方法[3]。2017年9月22日至12月25日本院对儿童急诊科护士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轮训,培训效果满意。
1.1培训对象 急诊科护士46名,均为女性,年龄20~39岁,平均28岁;工作年限:2.5~20年;学历:本科8名,专科32名,中专6名;职称:主管护师4名,其余均为护师。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人。两组护士在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传统方式每月进行业务培训。观察组在临床培训同时进行应急角色分工培训,具体实施如下:(1)成立培训小组并编写典型病例应急抢救情景。培训小组由科护士长、主任、3名副主任护师组成。儿科急诊典型病例抢救情景:高热惊厥、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小儿误食中毒及输液不良反应及家属的心理变化等。(2)设立应急抢救角色分工。主要分工为:A护士负责床边监护,包括各种仪器管道的使用,随时对患儿病情进行观察;B护士负责各项护理操作内容,包括建立静脉通道、抢救用药,严格执行医嘱等;C护士主要负责记录,并协助B护士操作;D护士负责抢救器械与药品供应,并及时做好患儿家属安抚工作;E为医生,负责下达抢救医嘱。(3)培训方法。自2017年9月22日开始进行培训,第一轮:PPT理论培训,包括病例知识和心理疏导方法;第二轮:典型病例应急抢救情景中涉及到的基础技能操作进行培训:静脉输液、留置针使用、氧气吸入、吸痰法、心电监护、留置导尿、灌肠;第三轮:进行专科技能培训:开放气道、心肺复苏、除颤、呼吸机应用、洗胃等;第四轮:进行应急角色分工培训。根据应急情境,设计好脚本及人员角色分配,进行情境模拟培训。涉及侵入性操作,患儿由模拟人代替。
1.3评价标准
1.3.1考核评分制 理论和操作培训结束后,由护士长及科主任亲自对两组护士进行考核,评价标准为:操作与技能分别为100分,分数越高,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地越好。
1.3.2反应时间及满意度 培训后3个月,即12月底,开始对护士反应时间、医生和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从开始抢救到第一次静脉用药结束为反应时间(按秒计算);对两组护士接诊的急诊患儿家属进行电话回访,进行满意度调查,同时对两组护士的配合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
2.1两组护士考核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考核情况对比
2.2两组护士满意度的比较 见表2。由表2可见,患儿家属及医生对两组护士的满意度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表2 患儿及医生对两组护士满意度的比较
3.1应急角色分工培训能缩短护士的抢救反应速度,提高了护士应急能力。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症患儿最集中,病种最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面对急危重症患儿,能否及时无误地作出诊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而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众多复杂的抢救及护理措施,不仅取决于医护之间的配合,也取决于护士平时良好的训练和积累[4]。急诊护士在抢救过程中,有效、快速地实施抢救技术是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由于急诊患儿病情复杂、危重且突发事件较多,均导致急诊护理工作节奏快且具有突出的特点“急”,而通过急救演练及相关考核评价可有效提高护士急救配合能力[5]。本研究行应急角色分工培训后,护士能在第一时间内知晓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角色,进而应用熟练操作和扎实理论,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提升抢救反应速度,提高了抢救效率。
3.2应急角色分工培训培养了护士主动思维,能积极配合医生抢救。规范灵活的医护配合是提高抢救效率和质量的保证,而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一项操作两个人做,分工不明确,被动听医嘱后再执行,缺乏预见性思维,延误患儿的最佳抢救时机。经应急角色分工培训后,护士能迅速明白自己的职责,同时,由于在模拟情境中加入了疾病突发变化情景,护士会根据病情变化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预见性的知道下一步的处理措施,就能主动配合医生处理危机状态下的患儿。通过护理人员和护理任务的分工合作,减少了急救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了护理配合质量。
3.3应急情景模拟培训能使医护抢救无缝隙配合,提高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儿科急性病的特点为发病急且猛,病情变化快且较为繁杂[6]。在抢救工作中,仅有两名护士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在本次研究中,实行4名护士配合抢救,通过应急角色分工培训,指导急诊护士建立起急救思维,提高急救意识并加强对时效性的认知,使护士抓住抢救的关键点,医嘱执行迅速,反应及时,医护配合顺畅,做到医护抢救无缝隙配合。演练过程中既体现了单项操作,又突出了人员的定位配合,使急救配合达到常规化、规范化,提高了团队意识,强化了应急处理中的急救技能操作水平。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4应急角色分工培训能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患儿家属满意度较高。儿科急诊患儿多为突发高热、病情突然加重或抽搐、误吞异物等,此时患儿家属的情绪反应更为迫切,对救治效果的期望值更高,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7],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应急角色分工培训内容中特别融进了家属的心理变化情景,通过培训,护士能在抢救过程中关注患儿家属的心理变化,适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尊重对方,做到具有同理心,让家属说出内心感受并及时给予支持性语言,使家属在内心产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护患关系自然和谐,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大大提升。本组结果也显示,实施应急角色分工培训后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应急角色分工培训,能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反应速度,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能力,减少了急救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了护理配合质量,不仅提升了医生的满意度,而且提升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在急诊儿科疾病的抢救中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