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T细胞亚群 IL-32及IL-6水平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表达

2018-09-06 10:15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亚群外周血肺结核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1)

肺结核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之一。其病原菌结核杆菌入侵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其中细胞免疫主要由T细胞介导,T细胞根据其表达因子的不同可分为CD4+和CD8+细胞,其中CD4+细胞又可以分为Th1细胞和Th2细胞,Th1细胞可分泌IL-12等细胞因子,主要在抗胞内病原体感染中发挥作用,Th2细胞可分泌IL-10、IL-6等细胞因子,主要为辅助体液免疫应答;而CD8+细胞主要功能为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可维持动态的平衡,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但当CD4+/CD8+比值下降时,则往往表示疾病较严重或预后不良。IL-6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细胞因子,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产生,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分化,调节造血,调节神经及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功能,是最早发现的异常表达与疾病有关的因子,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密切的联系[1]。IL-32则是近来新发现的一种炎症细胞因子,具有促炎症因子的特性,可通过激活P38MAPK等途径产生诸如TNF-α、IL-6等细胞因子。有国外报道,若IL-32功能消失,病人更容易得结核病。因此,当结核杆菌感染时,可能会导致T细胞分化失衡,IL-32与IL-6生成增多。本研究旨在分析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L-6及IL-32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肺结核发生机制与进展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肺结核组: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8~7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为浸润性肺结核,且排除其他脏器病变及免疫系统疾病。所有入选患者均未使用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照组:来源于本院招收的健康志愿者40例,无烟酒嗜好及其它不良习惯,PPD试验检测均为阴性,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7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肺结核组患者于入院后的第2天和化疗4周后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健康对照者则于同日的早晨空腹时抽取静脉血,均抽取10 ml并用肝素抗凝,0.5 h内以3000 r/min离心,取血清存放冰箱待检(-70℃)。IL-6、IL-32的检测采用ELISA法(标准试剂盒均由深圳欣博盛科技公司生产),操作时严格按照标准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T细胞亚群则采用德国PAS公司生产的14-01-1OOOAr-HBO-69型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采用CellQuest软件分析测定免疫细胞的CD4+和CD8+水平并观察其变化情况。

2 结果

2.1两组IL6及IL32浓度的比较 肺结核组化疗后IL6及IL32浓度均有大幅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分 组nIL6IL32对照组 402.39±0.6356.83±13.10肺结核组40 化疗前48.30±12.19△198.65±39.27△ 化疗后6.49±3.29*△83.69±11.3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化疗前比较P<0.01

2.2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较 两组CD8+、CD4+及CD4+/CD8+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肺结核组CD8+高于对照组,CD4+及CD4+/CD8+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较

3 讨论

肺结核的免疫机制较为复杂,肺结核合并感染及单纯肺结核患者均存在一定的炎症反应,多种免疫细胞、免疫因子和炎性因子参与其发病过程[2]。有研究认为,其最主要的免疫机制为细胞免疫[3],而体液免疫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4]。当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巨噬细胞首先做出反应,分泌大量IL-1、IL-6、TNF-α等细胞因子促使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到结核杆菌侵入部位,渐渐形成肉芽肿,限制结核杆菌扩散并最终杀死结核杆菌。在此过程中,T淋巴细胞只能表达成CD4+细胞或CD8+细胞,而CD4+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促进下可以分化为 Th1 和 Th2细胞,Th1细胞具有增强巨噬细胞抗细胞内寄生菌的能力;T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和协调,共同完善结核病的免疫保护作用。IL-6是由179-181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精蛋白,是一种致炎因子,它可增加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并提高炎症的反应强度,诱导保护性T细胞的产生,激活T细胞分泌IFN-α,并促使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IL-32是一种分泌型蛋白质,质量大约为27 kD,其主要作用为诱导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调节NK细胞正常功能,促进炎症介质释放等。有研究证明,IL-32可能作为一种促炎因子参与肺结核的炎症反应,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IL-6与IL-32可以作为肺结核炎性状态的灵敏指标[5]。

外周血T细胞的数量、各亚群构成比、功能的变化和促炎细胞因子和抑炎细胞因子反应平衡,在结核病发生、发展、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肺结核组患者周围血中CD4+细胞减少,而CD8+细胞明显增加,CD4+/CD8+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这可能与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诱导T细胞活化为致敏的T淋巴细胞,从而产生各种细胞因子,杀灭结核杆菌,避免机体发病有关。肺结核组患者化疗前IL-6和 IL-3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化疗结束后IL-6和IL-3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但是仍高于对照组,其机制可能为:机体在遭受结核杆菌的侵袭时,其机体的炎症反应较强,产生大量IL-6、IL-32 等促炎细胞因子,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的急剧升高可造成结核中毒症状和呼吸道症状,尤其是肺部的病灶炎症表现剧烈。但当肺结核经过化疗后,结核菌被抗痨药物清除,炎症应激原减少,炎症反应减轻,促炎因子IL-6与IL-32随之下降。因此,检测IL-6与IL-32水平可以间接评价结核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6]。

综上所述,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IL-6和 IL-32表达水平可初步了解肺结核患者免疫状态和促炎、抑炎反应水平,为进一步研究肺结核的严重程度及判断治疗预后水平开辟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猜你喜欢
亚群外周血肺结核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