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东
摘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来呈现以往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内容,在优化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上努力探索。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充分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
问题导学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其中就有一条强调了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明确指出初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究和发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是改进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需要,是改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需要。所以,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适应改革的新课程标准,我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优化问题导学法这一教学模式上作了些许初步探索。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提供铺垫
传统的问题导学法数学教学中,只凭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是很难体现出情境创设中的悬疑性、惊诧性和疑虑效果,而现代信息技术多彩的图像、动态的影像和声音,可以使创设的情境更生动逼真接近生活,使原本抽象的代数、几何等数学概念,更接近实际,更能体现数学概念的实用性,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例如,我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首先从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时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和开始(多媒体演示: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提问五边形内角和的求法。这样,学生在回顾四边形内角和的求法的基础上,加上教师适当的提问配合演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就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证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饶有兴致的探求中很容易理解并掌握了知识。
又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这是不是个别现象呢?学生很难领会知识内容的本質。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智能教学平台里,用菜单命令画出一个三角形,再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角平分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试着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始终不变。将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除了教师演示之外,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亲自体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合作探究,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积极合作探究的兴趣,更能很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化解教学难点。
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教学时,“一列长500米的列车以350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一条铁路遂道用了25分钟,问这条铁路遂道长多少米?”解答这类题,部分学生往往把列车行驶的路程与遂道长度等同起来,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模拟列车通过遂道:播放课件资料片,列车在隆隆声中到达遂道口,从列车头到达遂道口开始,在车轨的下面跟随列车头同步显示列车行驶路线,并将行驶过的车轨变成篮色,直到列车尾部离开遂道为止。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遂道长=列车25分钟行驶的路程-列车长度”这一数量关系式,在这过程中,启发、探究、实验、质疑、收集信息、分析、自主学习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这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地呈现了事物的现象,直观地表达了事物发展的过程,通过动态演示生动地揭示了事物的变化规律,再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导向和适时点拨,做到把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又如: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教学中,传统教学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双曲线的形成,二是对双曲线与两坐标轴无限逼近的理解。为了突破这两个难点,我把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画图软件,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一信息技术,通过给自变量赋与更多的不同的数值,让学生自己来“绘制”出双曲线,通过合作探究,并最终发现和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这样的数学活动,不是独立地理解数与形,而是自然而然地由数到形,加深了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此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效率。但一定要注意“适时、适度、适当”,当用则用,要用在精彩之处,要用在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在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维方式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从而真正优化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