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昌明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初中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对其情感体验的渗透,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其精神世界,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名著阅读 情感体验 语文素养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名著阅读的指导呢?
一、重视积累,增加学生阅读的广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信息,对世界展开认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能力。阅读的目标是有益于人的发展,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0 万字。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阅读名著,让名著阅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减负”,让学生从题海中走出来,让学生在阅读天地里自由漫步,广泛阅读名著,从而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积累信息,提升阅读兴趣,变任务为内需,主动多读名著,达到并超过 400 万字的目标。
二、教会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厚度
名著阅读,不仅仅要了解对有关名著常识和故事梗概,更要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个人的阅读体验。因此,我们强调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强化学生个人情感的独特体验和高尚思想情操的熏陶。要指导学生学会摘抄,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分类保存、阅读、品味。同时可以制作读书卡,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作品的不同,尝试做各种摘抄读书卡,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从而为写作提供素材,留下自己的阅读轨迹和心路历程。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完成和作者的对话。学生单纯的心灵在名著浓郁的情感世界里回旋激荡,稚嫩的思想在深邃广博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引导学生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就会成为永恒的风景,让学生对名著再创作,成为自己真正拥有的精神财富。有了学生自身阅读体验的这些书,墨香氤氲,学生的知识储量增加了,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也自然会得到提升。
三、强化体验,提升学生欣赏水平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間,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受。名著世界如烟海浩瀚,是广阔深远的天地,应当让学生自由驰骋。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我们要帮助学生喜欢名著,从而深入阅读名著,感受名著的亲切细腻,以及它带来的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语文课本的教学可以走进近名著 ,让学生自由阅读,感悟名著的无穷魅力。
例如指导阅读《骆驼祥子》时,先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感受京味十足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美。然后进一步要求学生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读书笔记:①精彩景物描写的段落;②祥子人生不同阶段的外貌、神态、心理活动描写有何不同;③简单评价祥子。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体会景物描写的细致入微、生动形象和人物刻画的细腻,进一步感受老舍先生亲切、新鲜、恰当、活泼味儿的语言魅力。
学生自由阅读,放手让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去理解,去表达。从而在阅读实践中理解和体验,汲取名著的滋养。名著的博大精深必定有若干个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记录下这些最真最深的点滴感受,从而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轻松愉快且富有意义的事情。
四、注重交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要内化成为一种持久的活动,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我们就要充分肯定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老师的赞赏,同学的肯定,学生在阅读中的满足感都会让学生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更广泛的阅读中。
学校和教师应当创设条件,让学生多方位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启发,思维空间得到拓展,阅读质量进一步提高。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之后,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名著阅读交流是学生阅读体验和阅读情感的一种碰撞和融合,交流在阅读中的价值往往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它是名著的一种必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交流,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发挥,可以让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设计名著阅读心得的墙报、主办读书报告会等,让学生在读这些活动中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介绍自己所读的书,描述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袒露自己读书的困惑,接受同学的质疑,完成答辩。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思维空间得到拓展,阅读质量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阅读热情被激发,名著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
总之,名著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项长久、艰巨却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热情被点燃,思想被打开,在字里行间中获得满足体验与提升。教师要善于引导,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名著阅读成为学生的内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高尚灵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