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朗读朗朗上口读出真谛

2018-09-04 10:18张孝兰
关键词:朗读语感阅读

张孝兰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话题,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通过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来培养语感。本文认为:通过朗读,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文章内容;可以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可以进行句式训练;还可以领悟写作方法。

关键词:朗读;阅读;语感;渲染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48-1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精美的文章,我们应该尽量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领会。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刻。

一、激发兴趣,借助纯真的生活经验融入文本

明代朱熹说,读书需“眼到、口到、心到”。这三到之中,“心到”犹为重要。因为学生对文本总是在原先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去领悟,只有建立起生活和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一种阅读期待,从而借助生活经验的纯真把自己大胆地融入文本之中。

如在教学《游园不值》时,对于“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体会出诗人的意外惊喜,句子读得平平淡淡、干涩无味。这时教师故意说:“哎,看来今天‘我兴致勃勃而来,却要失望而归了!”这时有学生点头表示遗憾,但是也有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不对,诗人虽然没有进入园中,但还是看到了一枝红杏,心中是比较开心的。”又一个学生说:“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春色,但是他从这一枝红杏上可以想象出园中的美景。”这一句立即提醒了原先表示遗憾的同学,他们立即改变了原先的看法。老师微微一笑:“如果你是诗人,你仿佛看见了园中的哪些美景呢?你得通过朗读把你看时的感受读出来吧?”于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读起句子来。等到再次指名朗读时,学生已经能够自如地、有声有色地朗读了。

二、反复朗读,引导学生真诚地涵咏体会

学生对文本有了浓厚的兴趣以后,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充分真诚地感知文章的语言精美之处,从而进行语感训练。

记得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当读到“艄公战勝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了黄河的主人”这部分时,老师看到许多同学眼里写满了惊奇与疑惑,于是先引导学生质疑:“艄公在惊险的黄河上驾着羊皮筏子,如同在平地上行走一样平稳与轻松,读到这,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质疑后,老师再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读完后,老师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她并没有立即开始指导朗读这段课文,而是问学生:“告诉老师,你刚才读了几遍了?读出真情实感了吗?读出收获了吗?”生说:“读出了。有收获了。”老师高兴地夸奖学生:“恭喜你,你会学语文了!如果老师再给你一段时间,你想不想读了?为什么?”学生充满信心地答:“想读。因为我发现每读一遍就会有许多新的收获,再多读几遍,我相信自己会读得更好!”“其余同学呢?你们想读吗?”学生大声说:“想!”“那就再读吧!”文本语言的魅力真诚地感染了学生。

学生立即又投入地朗读起课文来,教室内充满了琅琅的读书声。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似乎和那位黄河的主人交融在了一起,在惊涛浊流中跌宕起伏,奋勇拼搏。他们觉得自己仿佛就成了“黄河的主人”,手撑长篙,与命运搏斗,与自然搏斗,是那样勇敢、机智、坚毅。老师巧妙的引导,使得学生得以披文入情,进而以声传情,较好地达到了“心到”的目的。

三、借助文本,鼓励学生真实的个性朗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一切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一位老师在教学《泊船瓜洲》一文时指导学生朗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师读“江南春天到——男生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再引导女生读,然后全班齐读。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说:“此时,读了这些句子,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的耳边又听到了什么声音?请你用‘又江南岸的句式练说一下。”学生此时的思维极其活跃,好多学生的回答都非常巧妙:如“花香又过江南岸”、“大雁又归江南岸”、“鸟儿又鸣江南岸”等等,有学生很善于聆听,听到这里时立即纠正:“如果是‘百鸟又鸣江南岸就更好了!”……师:“想象着你看到的画面再读读这句诗!”在教师的引导下,整个课堂气氛盎然,学生想像的思绪充分打开,个性化的朗读体验让他们神采飞扬,精彩的发言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博得了与会老师的阵阵掌声。

四、情境渲染,指导学生创造性地朗读,读出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如窦桂梅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指导学生朗读“圆明园的价值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一句,她的指导非常巧妙。她让学生齐读后,要求学生变读为告诉的语气并相机给予示范,而且进一步给予提示语引导学生“说”好该句子,如果你告诉的是孩子你怎么说?如果你大声地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你怎么说?如果你告诉的是父母你又怎么说?……可以看出,窦老师的朗读指导完全屏弃了技术化的痕迹,而是着眼于开掘人物的内在心理,引导着学生在跟不同的对象作跨越时空的对话后,进行恰当的个性化的朗读外化。在这两教例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多元化地表达,使文本的语言成了学生自己内心的抒发。

总之,教师要不断改善朗读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内在韵律,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

猜你喜欢
朗读语感阅读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