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桂飞
[摘 要] 结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专题研修活动,提出设计一节初中化学优质课需要谋划“精巧的导入”“精心的布局”“精新的实验”“精彩的互动”“精练的语言”“精悍的板书”“精妙的结尾”这7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化学;优质课
一、问题提出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及基本内涵,其核心是“全面发展的人”。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学习某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而习得的重要观念、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1]。化学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在陌生的问题情境中,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核心素养应该体现双重的基础性:不仅应该为不继续学习化学的学生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也应该为继续学习化学的学生打下基础[2]。化学课堂只有设计成为“引生入胜”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有可能爱上化学。2017年12月26日下午,本人参加了扬州市乡村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育站举办的第10次“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专题研修活动。这次课例研修是同课异构,分为2个主题,一组:《化学与环境》,二组:《蛋白质》,每组共有2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同时聆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报告,宝应教育局教研室黄爱民作了《备课的目的、重点和方法》讲座,丹徒区教师发展中心於飞作了《解读专家型教师的“课堂密码”》讲座。四位老师的课例和专家们的讲座,引发自己对初中化学优质课的设计进行深度思考,如何设计才能基于学科素养?如何谋划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本人从以下7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二、优质课教学设计七要素
(一)精巧的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化学课堂导入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巧妙构思和精心设计的导入要素,能够直击学生的兴奋点,使其产生学习的求知欲[3],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引燃初中生科学探究的热情,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主动解析、反思、求真,从而提升初中学生综合能力。在此次课例研修中,韩方老师在课的开头就出示一只鸡蛋,问学生:同学们这是什么?今天早上你吃了吗?人体为什么要摄入鸡蛋?并播放微视频介绍蛋白质。而李芳老师则通过展示“大头娃娃”圖片引发学生思考,娃娃怎么变成大头了呢?接着播放有关“大头娃娃”事件的视频,介绍奶粉中掺加了不含蛋白质的其他含氮物质。两位老师在《蛋白质》的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不同风格的课堂导入,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面研究蛋白质的作用、组成、性质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的布局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充分根据教材和学情,设计出符合学情的课例。四位老师的课也不再是传统的课本知识传授,而是将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整合。首先是课的标题有了变化,赵培龙老师和童成龙老师同课异构的主题是《化学与环境》,赵老师的课的标题呈现的是《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童老师的课的标题呈现的是《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李芳老师和韩方老师同课异构的主题是《蛋白质》,李老师的课的标题呈现的是《小鸡蛋大学问》,韩老师的课的标题呈现的是《来自鸡蛋的化学》。以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已将课本知识进行整合,结合个人的PCK进行灵活教学,用教材知识内容融合新的问题情境进行课堂教学。以赵老师的课为例,他通过图片展示青山绿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过渡到“绿”就是环保、健康,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环境的向往;通过播放联合国公益动画短片《绿》,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通过环境问题讨论交流,了解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等;然后围绕当前重要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这三个问题展开教学,特别针对酸雨的形成做了重点设计,通过图片展示世界三大酸雨区、我国酸雨分布,探究了硫酸雨的形成机理,并联系生活实际介绍酸雨的危害、防治。最后结合当前最新的十九大报告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提出绿色化学的理念,同时向同学们提出保护环境的倡议书。赵老师的这节课完全颠覆了我们传统的《化学与环境》内容的教学,他从更高的生存发展的视角来进行教学,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正如我们王国峥主任在研修的最后点评时说:教学设计时要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
(三)精新的实验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化学实验使人感受化学之美,特别是一些创新的实验。如果说表现实验美是加强实验的美点,那么创造实验美就是要让学生改进教材实验,或设计新实验,创造原本没有的实验美点。在几位老师的课上都有实验,老师们创新的实验让我们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充分感受到精新的实验之美。特别是童老师在教学检验二氧化硫存在这个实验时,他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并且对整个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如下表。
实验的装置由课本上图1变成了当前的创新设计如图2,此实验不仅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而且环保。童老师精新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和听课的同行们如沐春风,真正感受到化学实验带来的无穷魅力!
(四)精彩的互动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的课堂”,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在一些同行们相互听课中,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为了体现自己的民主,说让学生讨论3分钟,只有少数学生在交流,大部分学生未能融入其中,只是在做样子。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未能给出明确而适宜的问题。学生不知道讨论什么话题,有的因为问题难度太大,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不能很好地参与,还有的是因为老师平时上课就很少让学生讨论,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到了有老师听课时,学生就不能自然地配合。在四位老师的课上,我们能欣喜地看到课堂上都有精彩的互动,而且是很自然的,热烈的互动。我们既感叹于上课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又感叹于学生们的原来化学任课教师长期的教学熏陶。互动是既可以是师生互动,又可以是生生互动。教师要设计好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体验参与等,引发学生们思想的融合、碰撞、升华。精彩的互动有助于师生、生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增强师生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师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4]。
(五)精练的语言
优秀化学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其长期锤炼的结晶。他们讲出来的话不仅惜字如金,而且富有哲理性。赵老师在课的开头展示了课的标题是《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在学生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后,他顺势指出它是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旨在引导社会各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它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这么一段精练的语言让人如痴如醉,让人感受到语言的细腻、唯美。精练的语言让人感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体现一位优秀化学教学工作者卓越的语言技能。
(六)精悍的板書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板书作为传统教育方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现代的板书设计更为精悍。在扬州市乡村初中化学骨干教师研修课观摩中,我们鲜有发现有老师进行满屏的板书,或者只字片语的板书,而是有精致、精悍的板书。此课例研修中,韩方老师《来自鸡蛋的化学》一课的板书令我眼前一亮,如图3是一种思维导图式的板书,使人记忆犹新。在2017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中,徐州周良老师《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一课板书,居然融成一个漂亮的“金”字。这种短小精悍的板书设计会让人过目不忘!同时也体现了老师们精湛的教学技艺。
(七)精妙的结尾
课堂导入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但结尾设计仍有少数教师重视不够,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一堂课的结尾设计与一堂课的导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知识水平,巧妙地设计出生动有趣而又行之有效的结尾,就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韩方老师在上《来自鸡蛋的化学》时课的最后还进一步点题:今后每天早晨一个鸡蛋有健康作陪,与乐学为伴!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童成龙老师在上《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时,课的结尾向同学们提出倡议:“让我们树立绿色观念,发展绿色化学,善待大自然,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居更佳!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让我们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赵培龙老师在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课的结尾时说:环境的兴衰,反映着人类文明的兴衰。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相连相生”,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践行“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持续发展”,来拯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让地球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精彩的课堂结尾不仅能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化学观,使化学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有机结合,体现化学的价值观。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在新一轮的教改背景下,如何让初中化学课堂绽放绚丽的花朵,如何提升化学课堂的价值内涵,需要我们一线化学教师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只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体现化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为前提,定能设计出令学生爱听、同仁和专家称赞的优质课。
[参 考 文 献]
[1]朱鹏飞,徐惠.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对化学核心素养构建的启示[J].化学教学,2016(7).
[2]刘前树.试论化学核心素养的结构[J].化学教育,2016(11).
[3]郭春红,王春.例谈化学课堂导入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2).
[4]鲁向阳.互动:化学课程的重要元素[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1(2).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