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友良
[摘 要]教师要掌握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深厚的教育情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和扎实的教学技能,才会拥有教学机智。
[关键词]故事;悬念;包容;适时;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31-01
什么是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即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高度,也折射出其教育思想的深度。在教学这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中,如果能处理好各式各样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课堂就会井然有序,教师的公信力也会上升。
《雁门太守行》是我校一位教师上的一节公开课。不必说文本解读的细致有深度,也不必说课堂上的收放自如,单说课堂上的教学机智,便有无限的“艺”味。
一、故事,机智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预备铃响过后,教者让学生讲讲李贺的故事,可不知什么原因,全班竟没有一个人能讲得出。“我刚来,大家想考考我,对吧?”极个别调皮的学生竟然点了点头。扫视了课堂,把一切全看在眼里的教师短暂的蹙眉之后,随即展开笑颜:元和二年(807年)深秋的一天,年仅17岁的李贺(790—816年)带着一首诗去求见韩愈。当时,韩愈刚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正准备休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服,一边很随意地翻开。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
“这位诗人有才吗?”“有。”“想学他的诗吗?”“想!”一个形象的小故事,胜过多少说教,瞬间就把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出来了,尴尬也瞬间影无踪。
二、悬念,机智地将教学引向纵深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目标定向后,教者先让学生朗读诗歌,然后请学生点评,或评价字音,或评价重音,或评价节奏,或评价情感。也许是普通班的缘故,没有学生分析得准情感,更别说读得准了。听课的教师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教者。只见教者略作思索,随即说:“这首诗到底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呢?那我们就先来理解情感,再来读。”教者机智地顺势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理解情感的欲望,将教学引向了纵深。
三、包容,机智地消除学生紧张情绪
在完成结合注释,感知诗意的解读后,教者要求学生任选角度,赏读诗歌。面对二十多位来听课的教师,学生很是紧张,生怕答不全答不好而不敢举手,有学生刚把手举起来又放下了。外面很冷,教室里也“冻”住了。见此情景,“这道题难吗?一点不难!”教者微笑着对大家说,“我不要求你们答全答好,哪怕上考场,能答上七八十,就已经很好了。坐在后面听课的老师们,他们也未必能百分百答出来,你们说是不是?”听课的教师们微笑着点头。学生紧张的情绪一下子消除了,纷纷举手回答問题,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四、适时,机智地出示背景
当学生对诗歌主旨欲说又说不清时,教者稍作沉吟,出示了背景资料: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长达39年。因此,描写平定藩镇割据的战争,成为当时爱国主义诗人的重要题材。
此举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让学生借此准确地理解了诗歌主旨。教者把握“愤悱之情”,凭借丰厚的积累,及时地出示背景资料,解决学生的疑难困惑,把课堂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五、拓展,机智地升华教学立意
理解了诗歌的情感、手法后,即将下课。就在我们以为再来个有感情地朗读就可结束的时候,一个学生突然举手,“老师,我曾经听一个老师说过,一堂课就是一篇文章,好文章最后是要升华主题的。”听课者或摇头,或点头。我们都替教者捏了把汗,可是下面的一幕直令听课者惊叹不已,随着一口纯正、流利的普通话的,是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拓展延伸之边塞征战诗情感。
1.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3.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学生、听课者的眼睛里都写着两个字:敬佩!这堂课的教学立意因由“个”到“类”的适度拓展一下子得到了升华。深厚的储备、精湛的技能,高强!充分的准备、机智的拓展,升华了教学的立意,高明!
教学机智作为教学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具有实践性、技巧性、创造性、最佳性等特点,运用方法上以因势利导法为主。要想让课堂绽放“教学机智”,教师必须以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深厚的教育情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和扎实的教学技能作为滋养她的阳光雨露和营养,这样,教学机智就会信手拈来,收获满堂精彩。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