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华
[摘 要]高效课堂是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在课前通过对教材、学情、教法学法的分析,给出课堂教学的准确定位,并据此进行精准而精彩的教学设计,最终通过对历史学科特点的把握,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历史教学的“准”“精”“实”,应该成为打造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永恒追求。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定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01-03
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江苏省初中历史基本功大赛,对选手们在本次模拟课堂教学环节的比赛很有感触。联系我们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我们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定位不准、设计不精、教学不实等问题,这与高效初中历史课堂存在一些差距。筆者以为要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初中历史教师应做到定位“准”,设计“精”,教学“实”。下面,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9课《改革开放》为例作一说明。
一、定位要“准”
定位“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在准备一堂新授课时,每位教师都会对该课内容进行一番琢磨,对该课内容进行一番定位。但是怎样更好地进行定位,从哪些方面入手,有时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就影响了我们对新授课的把握,影响了高效课堂的生成。笔者认为在给新授课进行定位时,务必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材的分析;二是学情的分析;三是教法学法的分析。
如笔者在准备《改革开放》一课时,做了如下定位。
(一)教材的地位和重难点
《改革开放》主要讲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渐形成的一段历史。
这一课在第三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改革开放决策的伟大实践,又为后一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实践依据。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该课在本单元乃至整个现代史部分的地位都十分重要。
教材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正确认识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习负担较重,无法做到对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都是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他们生活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认识是比较模糊而肤浅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请学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一番社会调查,加强对社会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正确性。
(三)教法学法
教法上,教师主要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指导学生围绕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巨大变化,制定调查方案。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课堂上运用提问引导法、材料归纳法、讲解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通过这样的定位,明晰了教材的地位和重难点,确认了新授课要完成的具体任务,课堂上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了。
二、设计要“精”
设计要“精”,主要是教学设计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设计要“精准”,即教学设计要围绕之前的教学定位展开,既不能偏离目标,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导致教学重难点模糊,教学时间冗长。二是教学设计要“精彩”,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体现出教师独特的教学风采。让学生紧张、愉快地学习历史,喜欢历史,欣赏历史教师,这需要历史教师的不断探索。如笔者在准备本课的“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节内容时,围绕“生产关系需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教学难点,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农村改革的原因
在探寻农村改革的原因时,教师提供材料,指导学生研读,使学生从材料中感受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
材料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化大革命”时期
材料二 “最后的人民公社”——后寨人的迷茫
年终分配了,社员集中到生产队的打谷场(大家都在议论)。
刘某说:“去早了算一天的工,晚了也算一天的工。干多干少都一样,人有啥积极性!”
杜某抱怨说:“给玉米打药,打一桶药是10工分,有人一次就背半桶药,也算10工分。”
王某说:“今年甜瓜虽然有天灾因素,但如果是私人的地,肯定不会这么惨。雨雪天气时,私人的地可以全家不睡觉,守在地里,集体的地就不行了,到了没办法才去找人呀,今年和去年分的应该差不多,不知道怎么过年哟。”
思考: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当时我国农业生产的状况如何,有什么弊端。
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当时农村的状况是统一经营、集中劳动、平均主义等,弊端是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村贫穷落后等。要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史料的能力,就要精确定位到“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二)农村改革的开始和推广
观看小岗村改革的视频资料,了解改革开始的时间、地点,并感受小岗人迈出改革步伐的艰难,从而认识到:改革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三)农村改革的影响
学生展示调查材料,教师补充如下两则材料,并进行对比。
材料一 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升米,过年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
1979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
材料二
利用学生自己的调查报告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归纳农村改革的影响,并进一步认识到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突破难点。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就很“精准”。
在教学城市改革的环节,可以请学生根据“农村改革”的学习经验,自学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拟好提纲,展示交流,最后修改补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挫折感,提高历史学习的各方面能力。
然后设置“案例分析解难题”环节,并准备如下材料:
材料一 青岛电冰箱总厂是青岛海尔集团的前身。1985年之前,这是一个集体小厂,工厂按照政府指标生产冰箱,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1984年亏损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1984年张瑞敏接任厂长时,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到年底,张瑞敏从农村大队借了一些钱,工人们才过了个年……
材料二 1985年,公司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合资经营,引进先进生产线,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政策,当年就实现扭亏为盈。1985~1986年公司总产值将近翻一番,利润增加10倍。现在,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已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请学生回答:说明该厂改革前存在哪些弊端,并对弊端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分析海尔集团由一个集体小厂发展为跨国集团的原因有哪些。
在這个环节中,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国企改革的相关内容,又一次精确突破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难点。
同时在以上教学设计中,笔者特意选取了“过年”和“1984年海尔厂区情景”这两则相对有趣的材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教学要“实”
教学要“实”,就要把握历史学科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设计的定位,准确达成重难点的突破,促进学生能力的锻炼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从而实现高效课堂。而不能做些外在文章,表面看着课堂十分生动有趣,实则偏离了教学目标,学生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
如笔者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在讲授《改革开放》一课中的对外开放内容时,给中国的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配以大量的图片,并且详细叙述其城市建设以及教师本人的旅游见闻。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十分入迷。粗看课堂效率挺高,学生都在认真学习,但是笔者给这位教师大体算了一下,他花在这五个经济特区的城市介绍上的时间足足有6分多钟!笔者不禁要问,这上的是历史课还是地理课?
笔者还发现有教师在讲授《改革开放》一课中的对外开放内容时,请学生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本来是一则既生动又形象的好材料,通过研读歌词,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掌握对外开放的格局。但是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请学生齐唱《春天的故事》,还点评唱得好不好,而不是将该歌曲作为一则突破重点的材料。笔者不禁又要问,这上的是历史课还是音乐课?
上好历史课,切不可为了生动而生动。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的教师是没有意识到学科特点而让历史课堂发“虚”;有的教师则是自己的历史基本功不“实”,缺乏内涵,所以上课胡抓乱扯而发“虚”。
所以教学要“实”,教师就一定要把握历史学科的特点。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在他的史学名著《史通》中提出史家应该具备“才”“学”“识”。今天高效历史课堂对历史教师在“实”上的要求,同样可以用“才”“学”“识”来概括。“才”就是历史教师搜集、鉴别和组织史料,在课堂上呈现,并用这些史料来叙述历史事实和突破课堂的重难点。“学”就是掌握丰富史料、历史知识和与历史有关的各种知识,这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时,可以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而不是言之无物,生拉硬扯。“识”,既包括各种见解和观点,又包括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等。历史教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能够自觉运用正确的史学观点、史学理论来分析教材、解答疑难、指导学生,那么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三观,终身受益。
例如在上文教师有关经济特区的授课中,如果不是描述特区的城市建设,而是出示我国地图,将我国改革开放点——线——面的格局展示出来,同时探究特区的作用和影响,那学生的收获就会完全不同。同样的,在欣赏完《春天的故事》后,如果不是纠结于歌曲怎么样,而是分析歌中的“老人”“圈”“城”这些名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教学又是不一样的效果。
总之,历史教学的“准”“精”“实”,应该成为打造高效初中历史课堂的永恒追求。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