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法国剧作家梅里美对“悬念”有个经典诠释:“我在影片中放置的定时炸弹,它一刻不爆炸,观众的心就一刻放不下来。”作文中也是同理,通过设悬念来增添波澜,文章才会耐品耐读。
所谓悬念,就是设置疑团,不加解答,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走向产生极大的焦虑感和阅读期待,从而增强故事的吸引力,使情节在张弛中形成波澜。形成悬念的方法,大致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冲突)搁置起来,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交“底”。这种手法一般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设下“谜面”,即提出悬而未决的问题,把读者置于悬念之中;二是发展悬念,即利用“悬”而有“念”的因素,使读者急于求解;三是拨开密布在读者心头的疑云,即揭示“谜底”,让读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艺术上的享受。
具体说来,设置悬念有以下几种方式:
1.题目设置悬念。标题设置悬念多用设问或拟人修辞,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些题目一亮相,就给读者打下一个问号。
2.开头设置悬念。开头设置悬念经常用到的是倒叙法,即把结局放在开头说,让读者一开始就陷入疑问中;也可考虑反常法,即文章以人物的反常行为开篇,生成疑问。
3.情节发展过程中设置悬念。这种悬念的设置,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能够更好地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多方位、多角度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没有直接描写陆虞候、富安、管营、差拨四人的谈话,而是通过小二夫妻的所见所闻来写他们的怀疑与推测——这是从侧面描写人物来设下悬念;也可欲扬先抑,在前文有意贬抑主人公,借以造成悬念,等到时机成熟时再颂扬他,通过颠覆原先的看法,构成动人心弦的故事。
4.结尾設置悬念。即有意呈现一种“无尾之尾”,如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中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让读者去猜测、去补充,往往蕴含无限的牵挂,留有悠长的回味。
设置悬念应特别注意两点:第一,设置悬念贵在巧,巧于藏而不露,即设悬要根据情节的发展和全文的结构要求而定;第二,悬念的运用既要符合生活规律,也要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这样才会真切感人,如果设置的悬念不合情理,那就会大倒读者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