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2018-09-04 09:56徐小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技巧原则

徐小娟

[摘 要]高效的课堂教学与语文教师优质的提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优质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故此,教师不能忽视课堂上提问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本篇要探讨的问题。试图从化抽象为具体直观的提问、化老套为富有新意的提问、化直接为曲折的提问三个方面探寻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技巧。

[关键词]有效提问;原则;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5-0013-02

常有教师感叹:“学生启而不发,一问三不知,课堂上教师自问自答,如此上课真没劲!”每当听到这样的声音,我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不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呢?经过实践探索和理论分析,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跟教师所提的问题不恰当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大过深,学生当然满头雾水,不知道如何回答;如果提问过于琐碎或重复,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如果提问总是千篇一律,学生当然不会感兴趣。

一堂高效的语文课,无疑与教师优质的提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优质的提问充分体现着教师的智慧。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的提问技巧。

一、有效提问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提问要围绕学习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把握重难点,所设置的问题必须围绕学习目标,这样才不至于在上课时,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地提问,让学生晕头转向,无所适从。

(二)提问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提问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如果太简单容易,不用学生思考也能够回答,就没有价值,白白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如果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只能两眼望天花板,不知道如何回答,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三)提问要有梯度,不能总在一个水平上

在备课时,语文教师要对所教的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思路,所设置的问题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才能在课堂上引導学生拾级而上,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四)提问不能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比如总是问:这篇课文分几段?各段分别写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有什么写法特点?每篇文章总是这样问,一点创意都没有,学生自然十分厌烦,提不起兴趣。

二、有效提问的技巧

初入职场的教师,往往喜欢直接用语文教学参考书中或者课后练习的问题来提问学生,这样做未尝不可。但是必须考虑这些问题是否适合学生,如果不适合,必然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课堂学习的效果。如何做到有效地提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化抽象为具体直观的提问

就是把抽象的概念性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容易感知的提问,让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的体验来理解抽象的知识点。这样能起到化大为小,化难为易的作用。比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涉及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果教师直接把抽象的概念抛给学生后,就问课文中有哪些地方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必然不知道从何入手来找到答案。于是我这样问:“你们喜欢新衣服吗?”学生纷纷说:“喜欢。”我接着问:“你跟这个皇帝一样那么爱穿新装吗?”学生很快说:“没有。”我又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像皇帝这样过分爱新装的人,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作者把这种人之常情的爱好夸大了,这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写?”学生马上醒悟:“这是夸张手法。”

在讲到想象手法时,我问:“在这个世界上,色彩和图案都非常美丽的布料是存在的,然而像课文中所说的‘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的布料,现实生活中存在吗?”学生说:“没有。”我接着问:“既然不存在,作者是靠什么思维写出来的?”学生很快就想到是“想象”。

这里,我把“什么是夸张和想象手法、哪些地方用了夸张和想象手法”这样大而抽象的问题,化为几个具体直观的问题,这些小问题都直击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因而学生能够通过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此提问,学生自然比较容易理解,也就比较感兴趣了。

(二)化老套为富有新意的提问

千篇一律的提问,让学生厌烦,禁锢学生的思维。有新意的提问,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抓住学生的兴奋点,点燃学生探索课文的激情,启迪学生的智慧。如何才能够提出有新意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从最能够触及学生情感和灵魂的角度去提问

这就需要教者对课文有自己深入独到的理解。比如一位教师在上《背影》时,提问:“‘我那时和父亲的关系如何?在文中,我们看到几个‘我?在这场父子关系中谁更爱谁多一点?”这就避开了“‘我是怎样的人?父亲又是怎样的人?”这种老套的提问,角度新颖,深入人物内心,又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的涟漪,引发其深刻的思考。

2.从新的教学设计的角度去提问

比如一位教师在上《奇妙的克隆》时,没有按照说明文的常规套路去上,而是换了一个新的教学设计。一开始先提问: “如果你是读者,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又问:“如果你是作者,你打算怎么写?”等学生思考回答后,再让学生学习课文,把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写法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够体会到作者行文顺序的妙处。这种新意的提问,往往和新的教学设计密不可分。

3.用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引发其好奇心的事物,勾连课文内容来提问

比如上《孔乙己》时,为了让学生把握孔乙己的特点,我向学生提问:“如果你能够穿越时空,回到孔乙己生活的那个年代,来到咸亨酒店,你如何能够一眼就从人群中认出孔乙己来呢?”学生一下来了兴趣,纷纷回答“他穿着一件长衫”“长衫又脏又破”“他满口的之乎者也”。如果当时我这样问:“孔乙己有什么特点?”这样就平淡无味多了,学生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的。

“穿越时空”是现代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我把它与课文的内容嫁接起来,形成一个新奇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三)化直接为曲折的提问

曲问就是问在此而意在彼,使学生开动脑筋,通过一番思索才能够回答。这种提问富于启发性,吸引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通过曲问,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学生回答曲问时,其思维也要“转一个弯”才能找到答案,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我在上《秋词》这首诗时,问学生:“杨花、子规都是春天里的景物,其实春天里还有许多景物,如禾苗、小草、桃花等,所以用‘小草绿‘桃花艳等这样美丽的景物来代替‘杨花落‘子规啼也可以,对吗?”学生开始思考、讨论,几分钟后便有学生回答:“因为白色的杨花纷纷落下,子规啼血,这些春景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正能够表现此时诗人心中那份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而用其他景物就不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境了。”这样一问一答之后,学生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意境”,“什么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了。

曲问,有时候能起到旁敲侧击、化难为易的作用。比如我在上《天上的街市》时,学生对“你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句中,流星不用“颗”而用“朵”来修饰不能理解,思考一阵,也不能回答。于是我就问:“‘朵一般是用来修饰什么事物的?”学生豁然开朗,马上说“朵”是修饰花的,用“朵”来修饰“流星”,是把流星比作一朵花,轻盈又美丽,且与后面的“提着灯笼在走”相照应。

如何提问,才能问得妙,问得开窍,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兴趣,这需要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创造性的才华。愿更多的语文教师参与到探索中,摸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提问方法,让语文课堂变得更精彩。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技巧原则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提问的技巧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