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
摘要: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家长的耐心管理以及孩子自身的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对班级管理的危害也越来也越大,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了解问题学生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找出行之有效的策略,纠正他们的“问题”,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学生 性格特点 原因分析 转化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对班级管理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所谓“问题学生”,我个人认为北京科教研究所的王晓春老师的解读最贴近现实:品性、学习态度与心理方面某一个层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就是在思想上,行为上、学习上出现一定问题,进步缓慢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堕落、意志消沉、无视纪律、集体观念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学校和生活中得过且过。在传统教育中,多数教师将“问题学生”视为班级的累赘,自己工作中的“绊脚石”,要么严加训斥、冷嘲热讽,重则体罚,要么弃之角落、不闻不问,导致的结果是“问题学生”出现更多的问题。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对待问题学生,找出解决的对策呢?笔者结合二十年的班级管理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心得体会。
一、摸透“问题学生”的特点
(一)自卑感强
“问题学生”由于表现比较差,因而受到的批评也比较多,在班级中总是受到其他学生的排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卑感,总觉得比别人差,得不到认可和表扬,找不到存在感,就用各种能引起别人注意的行为博得关注。其实,“问题学生”同样有自尊心,同样希望获得赞许,如果一味批评,他们便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
(二)是非观念模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被带进了校园,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问题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是非观念模糊,没有行为准则,会出现违反《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社会公德的现象。例如,他们把违反纪律、打架斗殴当做是“勇敢”,把“哥们义气”当做是友谊,把挥霍浪费当做是“潇洒”,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但是却违反了作为学生的道德准则,并且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是非观念模糊。
(三)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意志是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过程。问题学生在平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在一定的诱惑下,不能够较好地自我管理,把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抛之脑后,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从而做出错事。
(四)求知欲弱
很多问题学生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怕苦畏难,缺乏学习动力,没有学习目标,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差。受到否定的评价,被冷落,没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毫无成就感可言。把学习看成一种沉重的负担,因此厌学情绪强。
二、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每个孩子所生活的环境和条件都是不同的,形成问题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为此,作为班主任,必须科学、准确、客观、全面的分析,找到病症,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的问题学生形成来自资质方面,有的来自家庭方面,还有的来自老师欠妥贴的引导。老师在教导孩子时,应当分析查明原因,分清类型,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根据对“问题学生”的分析,不难看出,“问题学生”也并非无药可救,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手里握着幼年人的命运”。“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要从影响孩子成长过程的三个主要方面:老师的悉心教导、家长的耐心管理、孩子自身的学习中找对策。
(一)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理解、支持孩子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受到根深蒂固影响的源头。因此,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父母,离不开家庭。许多“问题学生”的家长都哭诉道:“我为孩子提供好的条件,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可孩子还是不听话”。他们感到迷茫,困惑。其实,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都不在点子上,要让家长明白,物质上的给予不等于精神上的沟通和交流。其实,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需要的是情感的交流。
很多家长只是责备孩子不听话,而忽略作为家长应该具备与孩子和谐相处的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多和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为孩子排忧解难,给他们指明行动的正确方向。多理解和支持孩子,从孩子的立场去看待问题,一切问题都会有化解的良方,培养学生健康的品行和人格。
(二)用爱心感动学生,用诚心尊重学生
爱是教育学生的源泉、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炬、是取得良好教育效应的力量。教育家夏尊指出:“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问题学生”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但他们也有自尊,也希望得到别人真诚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大多数问题学生都意志薄弱,对自己缺乏信心。作为老师,不要过多注意他们的缺点、短处,而要多肯定其长处和优点,不要动辄在办公室、教室或公众场所批评、讽刺、貶低、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学生经常受到批评指责,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和憎恨等逆反情绪,事后见了老师横眉冷对,老师说东他偏往西。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而且会使师生感情产生隔膜,师生关系紧张。
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每一位问题学生,相信他们出现的问题也一定是事出有因。我们要以正面引导为主,态度要温和而坚定。无论他们在哪些方面取得任何的成绩,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帮他们树立自信心。走进学生心灵去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去和他交朋友,倾听他们内心的需求。
(三)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仅仅靠说教、沟通、关爱和激励是远远不够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和督促他们的行为,因为问题学生教育转化最大的难点就是“反复无常”,很多问题学生当着班主任的面承诺得很好,表现得很乖巧,但是背着班主任又是另外一套。还有的问题学生开始向好的方面发展,但过一段时间又开始恶化。所以,对待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班主任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和爱心,只有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转化。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质。仔细观察这些孩子们,发现他的优点,挖掘他的潜质,扬長避短。只要您愿意,总能在孩子身上找到亮眼的闪光点。举一个曾经发生在我班上的例子,大家也许有过类似的经历:
每天上下班的路上,都会碰见我以前的学生,他们现在正读初中。一路上“老师——”的招呼声络绎不绝。看到他们一个个阳光可爱,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一个叫刘博的大男孩儿,他跟我打招呼的方式是老远就嚷“老师——”旁若无人似的。
我是在他升入六年级时接的这个班,他是就是“传说”中的“问题学生”。我上的第一节课他就用它独特的方式引起我的关注,我假装不认识他,并且郑重地向孩子们宣布:“面对大家,老师的大脑里有一张白纸,每一个同学都将会在这张白纸上书写自己,你想留给老师怎样的印象,你就怎样书写。”我眼的余光观察到刘博听得很认真,眼睛里闪烁着光亮。我当时就断定,他会有所改变!接下来的几天,他真的表现得像个好孩子!我也在等待他的耐力,能够坚持多久。一周之后,他终于按捺不住了,“原形毕露”。我找到他,没有批评一句,而是语重心长地把他上周的表现进行总结。他的脸由刚到办公室的叛逆逐渐舒缓,最后我好像看到了一丝笑容。我知道他找到了存在感,感觉到老师原来关注着自己。所以他日后便忍住自己的不羁,努力做得更好。就这样,一次次,一回回,在我坚持不懈地鼓励下,他终于回到正轨上来。虽然成绩还不够理想,但是他已经变得阳光善良,积极向上。直到小学毕业,他平平稳稳地升入初中。看他每次跟我打招呼的状态,一定是个阳光少年。
总之,问题学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对“问题学生”我们不能随意放弃。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事情,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孩子成长历程,坚定信心,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问题学生”将不会是障碍,甚至有可能一跃千里,一鸣惊人。
我深信,教育的目的不是装满,而是唤醒!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责任编辑: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