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变用,行文增彩

2018-09-01 09:39倪慧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行文诗文串联

倪慧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文体分类的专项写作训练较多,绝大多数是整体性的作文练笔,而对作文过程性的指导、作文局部的探讨还比较零散浮泛。作文中引用诗文这种问题也只是略有提及。在行文中灵活应用已经积累的古诗文资源及其相关拓展内容,这一类的策略指导还相当缺乏。古诗文及其拓展性诗句的直接引用,要与作文内容契合,不可牵强附会。引用的诗句文段或可补充内容,增加文学意蕴,或可支撑观点。直接引用古诗文的名言警句,按引用的位置来划分,可分为四类。

一、拟作标题,画龙点睛

“好题文一半。”精心设计的标题有先声夺人的效用。标题拟用诗文,则是作文者匠心独具的显著表现。在历年的高考作文中,不乏此类印证。如2013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先敲棋子落灯花》、2014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落花人独立》、2016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于无声处听惊雷》《我言秋日胜春朝》等皆是直接以古诗文句入题,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独到匠心,也彰显了文章的文化意蕴。

二、开头妙用,凤头蓄势

作文开头能够恰到好处地引用古诗文名言佳句,可以营造古韵的意境,增添诗意的色彩。当然,引用古诗文及其拓展性资源中的名言,前提是所引诗文与作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合,两者具备一致性。引用在开头的古诗可单引(只引一句)、双引(对偶式引用)、组引(排比式引用)、段引(引用古诗文的一部分或诗词全文)。

单引或双引都是常用的方式,而组引和段引对学生而言就有一定的难度了。组引要求所引的一组古诗文名句在内容表达上要有一定的联系,除了可以应用所学的古诗文之外,还可适当拓展相关古诗文的阅读资源,平常注意积累联系,具体写作时便可以发挥相关联的古诗文的作用了。如某湖南省考生所作《诗意地生活》一文开头:

诗意地生活,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桀骜,是王维品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旷达,还是听凭“云卷云舒”的闲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诗人一样记录美好的生活,但每个人都有权诗意地生活 。

这样的开头连续引用了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王维的《使至塞上》和洪应明的《菜根谭》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一句的片段。用诗句向读者展示了或桀骜、或达观、或彻悟的人生境界,将这三种人生用诗来概括,转而又引出“诗意地生活”的话题。这样的组引(每句由名人、名句、特征構成)以排比的形式行文,使文章表达更具气势。

段引则是对古诗文中的某一部分或整个古诗词进行引用。成段地进行引用,作文者要判断这样引用入文的必要性。如曾经学习过的柯灵的《乡土情结》一文,开篇便整体引用了王维的《杂诗》,从此诗中延伸出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一句,而后又拓展了更多的思乡诗来诠释这种情感,点出传统文化——“乡土情结”这一中心。这样的开头读来感觉非常优美、厚重,沉甸甸的历史感、文化感洋溢在字里行间。

三、文中串联,猪肚夯基

文中引用古诗文,可作为引证,支撑作文的内容和观点,但不免显得浅显了些。深度引用,将若干诗句串用,形成文章脉络,方显功力,此又称为文中串联。

所谓文中串联,就是在作文的主体部分有意识地引用古诗文中的内容,使之层叠呼应,浑然一体。这些引用于作文主体的诗文,或并行,或层递,呈现出文章清晰的层次结构,展现作者的精巧布局,比较适合于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文章。

能够作为文章骨架的诗文,可以是同一篇章中典型诗句的节选,也可以是源于不同诗文的语意上有关联的句子。作文主体部分能用诗句巧妙勾连,更能显现文章构思的精巧。有一篇题为《琵琶行之父母有情》的高考作文,其文以《琵琶行》中的诗句来连贯全篇,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诗句对应,从出生时的艰难到成长中的叛逆,再到对父母良苦用心的理解。所写的主题虽不见得有多深刻,但在写每个成长阶段时,都以一句诗文来引入描述,巧妙地将诗文与成长中的变化和感受糅合在一起,别具一格。

将不同诗篇的诗句串联起来表达自我的思想,其中诗句语意的表达已不再是原作中的意味,而增添了引用者再创造的含义。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境”堪称典范。分别引用了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智慧地将读书划分为“追寻—钻研—顿悟”三重境界。此三境亦可作为人生三阶段来理解。

学生写作时,亦可模仿王国维之法,将三句原本不相干的诗句用同一主题串联起来搭建文章的框架。这里串联所用古诗文句必然会关涉到古诗文及其拓展内容的应用,且应用诗句必然在意义理解上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在实际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应用古诗文资源进行模仿,构思自己的“三境”。当然在这样的作文思路训练中,也有学生直接引用了王国维所引的三句,只是把这三句诗理解成了人生中的“期待、坚持、喜悦”这三种情境,又别是一番滋味。所以,写作中引用诗文,只要稍稍用点心思,就能使文章结构在诗文的映衬下倍显光彩。

在行文主体部分,将古诗文句化作文章主干支撑全篇,这样的构思固然巧妙,但需要作者有相当多的古诗文拓展与积累。

四、结尾巧引,豹尾作结

结尾引用古诗文的方式与开头类似,用在结尾的诗文名句,除了能够增加文采之外,有的更能起到前后呼应、深化主题的作用。如浙江省一考生高考作文《似曾相识燕归来》结尾:

纪伯伦曾写道:“死亡改变的只是覆盖在我们脸上的面具,农夫依然是农夫,林居者依旧是林居者,而将歌声溶入微风中的人,他依然会对着运转的星球歌唱。”作品中深层思考就如同那个歌唱微风的人,无论面具怎么多样,你仍然可以看见那最本质的东西,毕竟“似曾相识燕归来”。

虽然,只是对“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简单、反复的引用,却在文中起到了反复咏叹、强化主旨“文如其人,读文如读其人”的效用。引文作结,意味深长。

以上四种直接引用古诗文的方式,可并用,亦可择其一二。在文章标题和开篇就引用,可营设夺目之势,瞬间吸引读者;在行文间用古诗名句点缀,可显动人色彩,若用诗句串联文本,可彰厚重积淀;引在结尾则可使文章余韵无穷。当然,诗句的应用光着力于直接引用还是比较浅显的,要真正将诗句变化使用,甚或更新再创,写出有深刻底蕴、文采绽放的文章,才是诗句学习和应用最终极的目标。诗句应用还有更深之处可供挖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225700)

猜你喜欢
行文诗文串联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串联法写记叙文的概括
《湘江青年法学》行文体例与注释规范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
我曾经去北京串联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