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汧滢
尊重差异,引导学生全面、终身发展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首要基准,也是体现生本主义教育理念的重要前提。围绕差异性,突出教学的多样化、层次性,帮助学生在主动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顿悟,更能使教学体现人文关怀特征。语文教学应在秉承上述理念的基础上,依据学生不同的就近发展区域,实施差异化教学引导,便于他们在总结反思中修正自我、提高自我和发展自我。
一、鼓励探读,培养学进生独立自学习惯
缺少独立自学能力是学进生的通病。培养学进生的独立自学能力,不妨从引导其探读入手,注重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和主动探究能力。多鼓励独立自学,帮助他们在自我归纳的过程中筛选要点,深化理解感悟,增强学习探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探读,让学进生不在人云亦云中毫无主见。如在《祝福》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从“祝福”入手,思考鲁镇的“祝福”有什么特别之处?祥林嫂享用“祝福”了吗?要求学进生在认真整体阅读感知的基础上,围绕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中摘录出相关的词汇,帮助他们在深入探究中获得深层感知。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理解感悟后,可建议学进生运用圈画的形式画出自己的疑问或者语篇中值得探知的地方,让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融入整个研读过程。在学生充分了解和分析了各类人物角色的性格、心理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建议他们扩散思维:“从祥林嫂、鲁四老爷等人物身上你发现了哪些值得研究的地方?”建议他们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的信息。
将研读和质疑交给学生,鼓励他们找出问题,带着问题探读和交流,使课堂教学更有生机活力。尊重学进生的认知发展,给他们更多预设导读的机会,建议他们从教材文本中摘录相关信息,便于他们在主动质疑中深入探知,帮助他们形成丰富的认知思维和语感。
二、任务讨论,帮助中等生主动集思广益
缺少表达的勇气和不能主动交流沟通是中等生的最大弊病。这样的问题容易使中等生难以真正把握语言表达素材的核心和思想灵魂,难以真正发现自身在语言表达和语言思维中存在的问题。任务讨论能使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症结所在,并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丰富认知。
任务驱动,让教材重难点更加凸显。如在《雷雨》教学中,教师可建议学生在自我研读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让他们以同桌交流的形式主动沟通信息,破解各自的疑难问题。在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的基础上,可请学生指定其他同学帮助回答,有针对性地拓展训练。在学生总结了各类问题后,可建议他们围绕“雷雨天气里,周府发生了什么?”“你认为周朴园与繁漪、鲁大海等人的根本矛盾是什么”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帮助他们从相应的互动交流中摘录出相关的语句信息。这些讨论任务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深层的认知,更能使他们在主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生成丰富的思维灵感。
结合学生的自我理解,教师要多给他们创设不同形式的任务,建议中等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感知,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围绕任务驱动,多给学生相应的指导和点拨,让他们在充分发言和酝酿的过程中找到问题探知的切入点,不仅能使学生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更能使他们在不断梳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增强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激情。
三、个性解读,激活学优生精益求精潜能
缺少个性解读是学优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最大问题,他们局限于教师讲解和教参解读,不能主动有效凸显自身的创意,最终陷入完成学习任务的被动学习境地。教师要鼓励学优生在消化吸收相关知识基础上“跳起来摘果”,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富有主体性,而且能使学生在自觉精益求精的基础上获得长足进步。
多给学优生自由抒发的载体,使课堂教学更有全面性。如在《荷塘月色》教学中,可建议学生就“荷塘”与“月色”进行自我解读,并鼓励他们大胆和作者对话,挖掘深层内涵信息。较多的学优生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说起,认为这是作者在排遣自身的苦闷,倾诉着自己的彷徨。但也有学优生认为,这是作者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奋进方法,因为笔下的荷塘不仅充满生机活力,更是偏于一隅的净化心灵的有效途径。有的学优生则认为,作者有一种消极避世的想法,但随着移步换景也产生了一种不畏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决心,因为眼前的美景值得欣赏,更值得用心呵护。有的学优生则以朱自清先生的口吻吟诵起了荷塘曲,通过作诗的形式来主动展现自己的才艺和抱负。
多给学优生自由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在主动探知和深入解读的过程中发现重点,更能使课堂教学富有深度和广度。关注学生的自我创造,引导他们针对各自的发现主动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达,帮助他們搭建抒发自我的平台,让他们主动出彩。
总而言之,差异化教学让学生在面对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中主动作为,帮助他们在深入自学探知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利于他们在主动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生成点。围绕培养学生问题学习意识,多活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在学生自我深入探知的过程中搭把手,更能使课堂教学富有情趣,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学习认知发展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