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孩子正远离大自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而我国对于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森林学校在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多年的历史,早已得到普及和认可,是幼儿充分与大自然互动并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但是目前国内由于各方面因素还没有多少森林学校付诸实践,关于森林学校方面的文献也不多,仅有的一些文章都只是概念的介绍,而没有实证性研究。文章通过英国森林学校在我国落地后的一些实践成果,针对幼儿受到的影响进行初探。
关键词:森林学校;幼儿教育;实践
作者简介:骆桦,广西维童教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户森学校项目总监,UK中国教育研究协会成员,研究方向为森林学校、幼儿户外教育、教师领导力。(广西 南宁 530000)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5-0126-03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幼儿正远离大自然,以各种电子产品为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理查德·洛夫出版的《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曾轰动全球,让全世界关注“自然缺失症”的儿童;著名的幼教之父福禄贝尔以及中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都在强调儿童需要接触大自然;此外,国内许多学者和业内人士对于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森林学校作为幼儿与大自然互动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从20世纪初开始就已经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及和推广,拥有多年的历史,并得到家长及幼儿的认可。我国虽然幅员辽阔,多山、多丘陵,广大地区有大量政府所有的天然林地,为森林学校的建立创造了客观条件,但是目前森林学校的数量并不多,更不用说相关的实证研究。
针对学龄前儿童,欧洲的森林学校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相比北欧国家来说,英国森林学校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有专门的森林学校从业者组织Forest School Association和开放网络学院认证的森林学校教师培训体系一级到三级,而且一周一次的课程模式也更加贴近中国的实情,这为森林学校在我国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本文重点讨论英国森林学校模式在国内的实践,初探这一模式对于幼儿所产生的影响,以为国内幼儿教育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二、有关文献回顾
本文主要专注在英国森林学校模式对我国幼儿的影响,所以文献搜索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地区的相关研究。对于森林学校给幼儿带来的影响,萨拉奈特提出,幼儿可以保持身体健康,抵御肥胖症,帮助他们构建自我认识,提升自尊自信,建立社交关系和群体意识,并学会自我管理。简沃特发现孩子对户外自然环境的兴趣有利于成人与幼儿之间持久、高效的互动,刺激他们的好奇心。尼克拉森和萨伯格指出,幼儿在森林和其他自然环境中玩耍、学习能带给他们许多不一样的经验体会,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发展他们的体能和精细动作。在东欧地区的斯洛文尼亚,摩卡克拉尼奇和安娜柯兹则关注幼儿建立起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整合各个学科,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所有这些文献对于我们在国内探讨森林学校给幼儿带来的影响有巨大的参考价值,而且内容上也切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基于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实证数据,是否适合我国的实情,或者说在我国是否有哪些不一样的发现还需要我们去探究。
关于国内对森林学校的实践性研究目前还很少,主要还是以介绍国外理念为主,比如,万瑾、陈勇,曾琳以及魏艳红等学者,也有一些文献涉及课程如何融入自然元素,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比如田宝英、路晨。这些对我们开展幼儿教育、让幼儿在自然中成长有很多启示,但是相比森林学校,一个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对幼儿有哪些影响,我们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森林学校中幼儿的表现进行比较,探索这种模式给国内幼儿带来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根据解释主义的方法论,本文主要采取定性为主的个案分析,以广西南宁市的一所森林学校为研究对象,针对两个月内第一次到森林学校开展课程活动的幼儿进行随机抽样,通过观察记录幼儿的言行举止以及访问相关老师和家长对幼儿表现的一些观点进行汇总,探索背后的某些规律特点。虽然这种方法可以提供一些初步的参考价值,但由于只是针对小规模的试点研究,还无法进行普遍性规律的总结。
四、主要发现与相关讨论
本次试点研究主要随机抽样了11个班级,每班15到25人不等,其中3个学前班(6岁左右),6个混龄班(3~6岁),1个中班(4~5岁),1个小小班(2~3岁),由于都是第一次来森林学校,开展的课程活动以适应场地、认识安全界限和林地环境为主,根据幼儿的适应情况适当生成体能、艺术和手工等方面的课程活动,一方面横向对比同一环境下不同幼儿有哪些相似的表现,另一方面纵向对比同一幼儿在幼儿园和森林学校的表现有什么差异。
1. 绝大多数幼儿都很喜欢在原生态自然环境中玩耍,特别是看到昆虫和小动物往往会表现得异常兴奋。每个班在离开森林学校的时候都有一些幼儿表露出不舍的情绪,如“不要,我还想再玩““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再来”“这里好玩得要死”“我不想跟你说再见”,回到幼儿园后还有幼儿跟老师提出“我们什么时候再去森林”“我要去千万次”的愿望。这些初步说明森林学校对我国的幼儿也是有巨大的魅力,在快乐玩耍中去学习,符合简沃特说的幼儿对户外自然环境的兴趣有利于成人与幼儿之间持久高效的互动,刺激他们的好奇心。
2. 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对幼儿在森林学校的表现有明显的影响。不管是2岁多还是6岁的幼儿,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完全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自由玩耍。他们的家长往往很注重育儿理念,比如,有几个提到“我们经常带孩子到国外旅游,平时也喜欢带他去公园玩”“我们就是让他自己玩,孩子嘛,开心快乐就好”“其他什么兴趣班也有报,更多还是看她兴趣吧”“不用学这样又学那样的,这个时候就是给他们玩就好了”,等等,比较尊重孩子的自由和兴趣,没有太多强制管控。相比之下,极个别幼儿即使已经5岁多6岁,在林地中独立自信表现不足,一直想找父母。幼儿园带班老师提到有幼儿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是企业高管,比较强势,孩子从小就在各种要求和呵护下成长,还有父母经常对小朋友有大声吼的行为,“听话,听到没有,叫你不要上去。”因此,這初步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在森林学校的户外环境中充分显露出来,平时在高压下成长的孩子自尊、自信相对缺乏,他们更需要这样开放的环境。虽然萨拉奈特提出,孩子们可以构建自我认识,提升自尊自信,不过这方面结论还需要在实践中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多的样本数据支持。
3. 具有特殊症状的幼儿在森林学校和幼儿园的表现有明显差异性。其中一个混龄班有两个孩子,幼儿园带班老师描述为轻微感统失调,即在幼儿园内经常哭闹有情绪,撞东西,打人,抢其他孩子物品等,但是来到森林学校后并没有明显出现这种现象,很专注一些植物和小动物,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分享,“XX老师,松果!这里还有。”整个过程中只出现了一次抢同伴的树叶标本的现象。这说明森林学校对于提高幼儿的专注力,改善他们室内的学习障碍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还有一定的疗愈作用,让他们在户外体验室内不一样的经验,而且帮助他们建立社交关系和群体意识,并学会自我管理,不过对于特殊症状的孩子有哪些深入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4. 老师在幼儿园内对待幼儿的方式会影响他们在森林学校对环境的态度。本次抽样的幼儿园班级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如蒙特梭利,大多数老师能以尊重引导的方式教育幼儿,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自觉遵守规则,不随便乱扔垃圾,不随便摘树叶和花朵,表达对大自然的尊重,但是也有极个别老师把在幼儿园内对幼儿进行管束的高控姿态带到了森林学校,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幼儿非常规矩不说话,老师不在场或者自主活动的情况下幼儿则表现出对森林学校的破坏性行为,如折断树叶、肢解昆虫等。比如,有老师喜欢用强制口令“收”“排队”,甚至提出“在这种开放环境下怎么可能放手,放了就收不回来了”,小朋友表达出畏惧感“××老师说一不二”。虽然摩卡克拉尼奇和安娜柯兹提及幼儿在森林学校可以建立起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但是对于教师领导力带来的影响并没有太多论述,这方面需要未来更深入地去研究。
这次实践性试点研究虽然只是进行簡单的个案分析,却非常有借鉴意义,可以清楚地看到森林学校给国内幼儿特别是长期生活在城市钢筋混凝土环境中的幼儿以非常明显的积极影响,包括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独立探索动植物,在玩耍中建立自尊自信,改善室内学习的某些不足,学会尊重大自然保护环境等,这些跟发达国家关于森林学校的研究都是相契合的。根据上述发现,笔者建议:家长及教师应定期带幼儿到原生态自然环境中进行有挑战性的玩耍、学习,让他们多接触植物、泥土等自然元素,特别是在室内学习出现专注力不强等症状的幼儿,同时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成人都应多给予孩子一些自由空间,少一些高压控制,多以询问的方式进行引导,少帮他们做决定,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本文只是一次试点研究,初步探索英国森林学校在国内对幼儿的影响,还不能做普遍性总结,这需要在下一步实践中收集更多的样本。此外,由于国内教育环境以及父母、老师的观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略有差异,所以对于家庭教育给幼儿的影响以及教师的领导力在森林学校中起的作用还需要未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 Knight,S.Forest School and Outdoor Learning in the Early Years[M].London: SAGE,2013.
[2] Kokot Krajnc,M. and Vovk Korze, A. ‘Increas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 Using Ecoremediations in Slovenia In Sara Knight (e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Forest School: Natural Spaces to Play and Learn[M].London: SAGE,2013.
[3] Niklasson,L.and Sandberg, A.Children and the outdoor environment[M].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0,(4):485-496.
[4] Punch, K.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M].London: SAGE,2009.
[5] Waters, J. Talking in Wild Outdoor Spaces: Children Bringing Their Interests to Their Teachers in Wales[M].London: SAGE,2013.
[6] 理查德·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M].王西敏,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7] 路晨.学前自然主义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8] 田宝英.农村幼儿园教师运用自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9] 万瑾,陈勇.发达国家森林教育的发展及其教育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8):35-38.
[10] 魏艳红,姜薇,刘婷,高健.英国FEI森林学校模式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9,(214):142-143.
[11] 曾琳.英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林间学校模式解读[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28-31.
责任编辑 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