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结合苏教版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從亲身实践、探究实验、制作模型、活学活用、调查和搜集资料等五种形式对课外活动设计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促进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课外活动;教学效率
作者简介:蔡三娟,江苏省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5-0091-02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使教师不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目标。笔者认为,在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外活动,既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更是知识巩固的过程。生物学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教学的要求,设计相应的课外实践活动,不断开发教材外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此,本文总结了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几种课外活动形式。
一、亲身实践
首先,让学生亲自实践,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饲喂家蚕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各个阶段的特征,并记好观察日记,课堂上可以用学生的蚕蛾观察日记指导学生认识“蚕的一生”,进而归纳总结昆虫的生殖、发育特点。同样也可以指导学生饲养蝌蚪来认识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通过这些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更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让学生亲自实践,能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又如,在进行“发酵技术”教学时,教师可先在课堂上提供方法指导,然后让学生回家进行酒粮的制作,课堂上让成功制做出酒粮的同学把酒粮带来给同学们品尝,并跟大家分享制作酒粮的成功经验,教师及时点评并给予充分肯定,会让学生感到参与课外活动是有价值的,能够对课堂产生一定的影响,感到他们所做的努力是必要的、被欣赏的,使学生渐渐地形成一定的成就感。
二、探究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中很多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解决,而探究实验一般周期较长,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因此,布置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实验是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进行“植物种子的萌发”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实验探究时需要哪些材料工具?②应当选择什么种子?每组应当有多少粒?③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条件?④每个实验组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通过讨论,最后得出探究实验的两个关键:一是科学探究要设计对照实验,二是在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根据这两点让学生自选其中一个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单独或两人一小组进行实验,每天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并定期拍照,完成实验报告,课堂上教师再请同学代表介绍实验过程及得出的结论。从探究实验的设计到观察实验现象,再到实验结果分析,进而归纳出结论,再进行表达和交流,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的流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利于他们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三、制作模型
由于初中生物学中很多概念和生理过程比较抽象,如神经元的结构、肾单位的结构、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尿液形成的过程等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仅仅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视频及文字资料等来理解,学生很难消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行制作一些模型,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来降低学习的难度。如在讲神经元结构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用彩泥捏出树突、轴突、神经末梢等结构,然后在空白硬纸板中央拼出神经元的结构模型,并在旁边标出各个结构的名称,这样既动手也动脑,学生就能牢记各部分结构的名称。模型的制作可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抽象概念和过程的认识和理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通过手工制作模型还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如上述神经元模型除了可以用彩泥制作以外,还可以用植物种子等其他的材料来完成。在学习尿液形成过程时,学生之所以对这一过程很难理解,主要是因为对肾单位的结构很模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制作材料,如红色毛绒线、橡胶管、短颈漏斗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动手制作肾单位模型,还可以鼓励学生去寻找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制作,把自己制作好的模型带到课堂上来展示给同学们看,制作过程中,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2-4人合作完成,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四、活学活用
书本知识最终是为人们的实际生活服务的,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把所学知识密切应用到生活实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大量的知识都可用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解决很多常见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以起到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膳食指南”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记录自己某一天的一日三餐所摄取的食物,经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营养搭配知识之后,对照自己记录的食谱,评价自己平时一日三餐的安排是否合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重新设计一份合理的一日食谱,这一课外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灵活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
五、调查和搜集资料
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往往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全部需要和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调查和资料搜集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带着问题去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也能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渗透了有关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有助于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人体激素调节”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关系以及意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教师可以安排“调查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危害”的课外调查活动,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调查长辈中患糖尿病的情况,让学生意识到糖尿病的发病趋势,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关心长辈的机会。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分组搜集有关糖尿病的资料,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资料搜集情况,让学生在课堂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讨论:①如果你的长辈患有糖尿病,他们都有哪些症状呢?②请搜集有关糖尿病的资料,你能说说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吗?③请搜集有关糖尿病的资料,你能说说治疗糖尿病的措施有哪些吗?④你认为生活中人们应当如何预防糖尿病呢?通过资料搜集和讨论,学生不仅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还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方法,知道了如何利用书籍、网络等途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了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 葛志英.关于初中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中),2015,(5):187.
[2] 褚颖.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J].生物学教学,1995,(8):36-37.
[3] 黄敏.中学生物课外活动类型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1995,(1):34-35.
责任编辑 陈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