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秀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1]在培养形成核心素养实践中,培养学生乐学善思,可以使学生获得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乐学善思是自主发展的基石,是社会参与的表现方式,还是形成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的阶梯,也是学会学习的关键要点,可以说乐学善思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
学生英语学习能否更加积极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感受学习的乐趣,提升自身的沟通力、协作力和思维力。[2]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笔者经常借助实物、简笔画、夸张表情等,将各种活动和游戏贯穿课堂,综合使用这些方法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声、图、情并茂,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产生想学英语的欲望,觉得英语课很好玩,很轻松愉快,将所学内容融入语境中让学生去体验、参与和学习。
比如,在讲授精通英语六年级下册第八课时,结合Susan要来天津游玩,学生们要带Susan了解天津的著名景点,笔者在一个班里巧妙地为学生们提供了几个天津的著名景点,例如:Tianjin TV Tower, China House, Binhai Aircraft Carrier Theme Park, Century Clock, Ancient Culture Street, 学生们对于平时天津人引以为豪的这些只会说出中文名的地方,既熟悉又陌生,不由自主地绞尽脑汁思考另一些著名地方的英文名,很快 Tianjin Eye, Quanye Shopping Centre,Meijang Park之类的名字就从学生嘴里说出来了,这不得不说是创设出英语氛围的功劳,否则,只怕脱口而出的就都是中文地名了,失去了锻炼机会。
课前两分钟可以做warming up,比如唱歌或者let's chant,使用课堂用语和学生做一个交流,如“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s?”……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然就敢大胆地说英语。随后引入竞争机制来学习新知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形成一个比学赶帮的学习热潮,让学生形成每次上英语课都积极努力向上的氛围。
我们所说的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就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感受生活化的英语教学内容。[3]比如,在“Teachers’ Day”很多小学生都会给老师准备小礼物,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这些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使用句型“Happy Teachers’ Day.” 以此类推,像Children’s Day等,这样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能够让学生变得有话可说,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而且,我们知道,学习英语是为了使用,能够用正确的语音开口说英语才是课程领导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再如,在英语教学中,讲授there be句型时,学生们带着Tom去浏览天津,我们要打车,我说:“Oh,there is a taxi in front of the bank.”“There is a taxi between the buses, the yellow bus and the red bus.”和“There is a taxi across the road.”然而出租车都被预定了,学生们可着急了,我说:“Oh, what shall we do?”这时,我拿出手机,“I know. We should use DIDI.”
Have you ever heard about it?
Now let me tell you how to get a taxi.
First , find DIDI’s APP. Then speak out where you are and what’s around you. So that the taxi drivers can find you.
I have a cell phone . I will use it to find a taxi.
在此环节,我使用时下非常流行的滴滴打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们解决不能打到出租车的困难,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同时在使用滴滴打车介绍自己位置的过程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使用了there be句型和前一课和本课所学的介宾短语,学生们没有感觉自己在机械地重复性地读英语,念英语,而是在实实在在地打车。充分体验到:learning by using and learning for using.
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在这里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挖掘学生乐学善思潜力。[4]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体验来获得,因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时都应关注学生积极平等参与、主动获取知识的理念,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自我体现,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形成“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
比如,笔者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幅简笔画,是一张照片,公园里有三个人,两个人正在谈话,一个人正在追兔子,告诉学生这个是周六游玩时照的,可以先问:“What did they do last Saturday?”学生们就知道用过去时回答:“They went to the park.然后引出问题:“What was the girls doing last Saturday morning?引出过去进行时.还可以用问题“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 ?”这个问题直接引出,让学生们说出各种各样的晚上的活动,既锻炼了过去时的问题,又复习了许多有关活动的相关短语,也让学生们在问答练习中挖掘思维潜能。
再如,在讲授新版小学英语四年级天气单元时,为学生设置了角色扮演环节。首先,作为天气预报员为学生展示了地图中某些地区的天气,并带领学生操练句型How’s the weather in…?以及回答It’s….熟悉当地的天气后,我拿出事先准备的电视机框并站到后边,在学生们看来,老师像走进了电视一样,全班开怀大笑,只听老师大声和大家互动打招呼,随后提出问题How’s the weather in Beijing?学生们根据刚才的地图大声回答It’s windy.就这样,教师成为了课堂中学生的一员,而学生明显感受到自己是本课的主人时,他们相互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地图回答,兴趣盎然。有趣的是最后一个问题是How’s the weather in Tianjin?极少有学生依旧照着地图上显示的回答,不少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当时的天气回答It’s sunny.可见,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学习的主动性以及乐学善思的品质是与他们在课上的主动学习地位密不可分的。
英语课程总目标中提到通过英语学习,使得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头脑风暴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活动,能给学生创设想象和思考的空间,由一个中心词不断地向其他相关词汇扩充,从而将知识点相互之间衔接起来,[5]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学生由于不懂词汇的记忆方式,总是死记硬背,忘得很快,因此教师可以用头脑风暴图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比如讲解新版精通英语四年级Welcome to my new home. 课堂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头脑风暴图:填写你家中的各个房间名称,并仔细观察各个房间摆放的物品,比一比谁知道的最多!学生将此图形象地比作蜘蛛网络,自己是网中的一只蜘蛛,希望把网越织越大,网住更多的单词,扩展出相关的词汇,从而帮助学生快速记住单词。
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语篇越来越长、生词越来越多、文章层次和结构越来越复杂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有效地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和理解阅读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语篇的长度和难度不同,对思维导图的使用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对于语篇较长、难度较大的阅读材料,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巧设问题、布置任务、分段学习等方法,在黑板或者通过多媒体设备共同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清晰理出文章主旨意思,对阅读材料进一步加工,进行文本再构,以此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量。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复述全文大意。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就不是机械记忆,而是掌握了文章的核心内容,不是针对句子中的单词和语法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而是着眼于句子与句子、句子与段落、段落与篇章间的相互关系,将语篇作为整体来学习和理解,进而明确了学习目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围绕“hobby”进行语篇教学,主要涉及有关兴趣方面的词汇及句型。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思维导图将单元内容展现出来,将对话和语篇联系起来,学生能很清晰地对重难点进行把握,对语篇内容认知更为深入,整体性更强,记忆更为清楚,更有层次性,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与之前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个整合,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图1 有关“hobby”的思维导图
英语教师就要善于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把这些资源带入课堂,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我们知道这些资源的使用与开发其目的依然是促进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升。
英语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学习英语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是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以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6]因此,教师有必要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检索更多的有效资源。学生随着学习内容越来越复杂,到高年级,对于学生的理解、认知等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相关知识基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话题就需要相关知识背景。比如六年级有关节日的话题,Christmas在南北半球所处的季节不同,如澳大利亚的圣诞节在夏季,这样的地理背景,教师有必要借助相关的资源:照片,图片,地图等,甚至是简短的描述入手,既导入了话题,又激活了相关的知识。
再如,笔者在讲Elizabeth Blackwell时,其阅读同样需要相关的知识背景。学生对于这样的外国名人知之甚少,恐怕老师也仅仅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一些信息,因此有必要借助图片,简要地说明伊丽莎·布莱克威尔的奋斗史,丰富社会背景的介绍。
所谓平行资源是指教材内容话题相同,形式接近,可以替代教材学习的材料资源。如平行的故事、视频、动画等。当教师发现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不符合当地的区域特征,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时候,可以从平行的资源中寻找可以替换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从网上检索,从书中摘取,也可以是教师自编。自编可以采用替换教材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物品的方式。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There’s a park near my home.教师就可以编写平行的对话,把对话中的地点改成学校附近的场景,让学生学习他们想了解的、熟悉的生活实景。
从知识学习角度来说,更多的平行资源有利于知识的习得。从理解的角度来谈,把陌生的地点换成学生熟悉的场景,理解会更轻松。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强调,多媒体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尤为重要,有助于课堂趣味性的提升,这对于不易集中注意力的小学生来说十分有利。
丰富数字学习资源,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教师需要学习和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技术,才能灵活运用多媒体平台,继而展开英语教学。其次,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当将英语短片、PPT等制作准备好,对其中的教学内容应耳熟能详。再次,教师要避免只看、只听的单渠道的教学方式,在观看英语短片的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要将学生“说”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总之,培育小学生乐学善思素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拓宽了空间,我们必须结合英语课程标准,了解课程基本理念,清楚课程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贯彻培养21世纪核心素养的方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科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乐学善思,促进学生全方面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