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文德育实践 凸显人文教育功能

2018-08-24 10:52季靖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文高中语文德育

当下,“90后”“00后”的社会特质是“拿来”精神很重,奉献意识淡薄;“三自(自私、自负、自恋)”现象流行,正(义)责(任)诚(信)爱(国)不够;既不重视德育,也不关注传统文化;盲目崇拜虚荣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不懂得孝亲感恩,生命意识脆弱等。一句话,就是道德标准严重下滑。这已逐步引发社会上下的高度关注和严重关切。

就高中语文课来说,如何重视学生德育凸显人文教育功能呢?

一、汲取教材德育元素,显现语文人文教育功能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凡是基础教材中的内容,大多蕴含着丰富多元的德育元素,如热爱自然、和睦孝亲、珍惜友谊、知恩图报、忧国忧民、舍生取义、积极进取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开展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良好素材和优质资源,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必需品”和“营养品”。教师善于把“传道”与“受业、解惑”相结合,有利于从潜移默化中赢得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文章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那么,谁才是“真的猛士”呢?为什么说既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他们為什么而“哀痛”,又以什么为“幸福”呢?经过阅读与思考、讨论与交流,学生一一地透析了上述问题。他们由衷地为刘和珍类的同年人而激动,为他们这种不避生死、充满正义、勇往直前、前仆后继的精神所敬仰。不仅如此,学生还从中切实地感悟到——这些“真正的勇士”,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他们以自己能为革命牺牲而“幸福”,这是一种怎样的伟大而崇高啊!借此机会,笔者又通过“公车上书”“一二九运动”“五四运动”等史实,进一步教育大家——每当历史上的变革期和转折期,从不缺乏青少年的伟岸身影,这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根本因素所在。

二、坚持读写互动,显现语文人文教育功能

对于语文课程体系来说,“阅读与写作”既是一种常规基础项,又是其中无可规避的重难点所在。它们不仅是衡量学生语文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而且在“人文性教育功能”方面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巨幅空间。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互动”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实现工具性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达成人文性教育目标,从中收获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果。

以《项链》为例。笔者在教学结束后,首先让学生就文中“人物形象(或事情现象)”,在联系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活动。比如,有人认为玛蒂尔德为了满足自己我虚荣而“借项链出风头”,结果“一时欢乐换来十年辛酸”,她既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体现者,也是令人同情的受害者。还有人认为,女主人公尽管深受“乌龙”之害而付出了十年辛劳的代价,她在遗失赔偿方面所出现的“诚信”是值得学习的……笔者让学生把阅读体会“落笔成文”。正是有了阅读交流,大家都能围绕“人文”而情之所至、言之有物。这难道不是“读写”出来的德育元素吗?

三、借助自主体验平台,显现语文人文教育功能

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以情感实践为目标的自主体验活动,能够切实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基本特点。

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体验活动呢?以《拿来主义》为例,教学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就“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应当学会如何‘拿来”为题,开展了一场专题辩论研讨活动。再如,在教学《荷塘月色》前后,许多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和网络搜寻等途径,从中弄清了朱自清在文起句所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主要原因——作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面对时局,有着一种想“超然”而不安于“超然”的孤独和苦闷。由“朱自清现象”引发了同学们对“知识分子爱国表现”的自主探究和有效解析。还有,在学习鲁迅文章后,全班开展了“追寻鲁迅遗踪,感悟道德精神”的研讨活动。从中切实感悟到鲁迅先生那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道德力量。诸如此类的自主体验和情感实践,无不起到“润物无声”的德育熏陶作用。

最后,“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作为言传身教的榜样,教师要严于律己、严谨治教,敬业爱岗、勤勉工作,通过敬业爱生精神来教育、影响和带动学生,这是人文教育中的最切实可感的力量源泉。

季靖,江苏盐城市龙冈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人文高中语文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